摘要:股權眾籌作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的產物,是眾籌融資的一種重要模式,也是推動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的一種重要融資手段。對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資本市場的建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股權眾籌制度設計必須以投資者利益保護為中心,規范眾籌平臺的行為,防范融資人與領投人合謀欺詐投資者的風險。文章試圖理順股權眾籌中存在的法律關系及風險分析,并提出解決中國股權眾籌發展中投資保護的一些對策。
關鍵詞:股權眾籌;風險分析;完善建議
股權眾籌是指融資者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籌資,以一定的股權給予投資者作為回報的融資方式。其是一種融資活動,其主要特點是:小額、多人、以互聯網金融平臺為媒介。由眾包和小微金融發展而來。眾包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集合眾人的力量。小微金融強調的是針對那些經濟條件有限的借款人,向他人借貸小額資金。股權眾籌正是這兩種方式的結合體,面對不特定的人群一點一滴的積累資金,用來助力小微企業。
一、股權眾籌的法律關系
股權眾籌一般涉及到籌資者、投資者和眾籌平臺,有的股權眾籌平臺還指定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籌資者是指希望通過股權眾籌平臺為自主但缺乏資金支持的項目進行融資的小微企業創業者。投資者是指在股權眾籌平臺上注冊,通過股權眾籌平臺審核,符合一定條件的投資人。股權眾籌平臺是籌資者上線融資項目、投資者在經過瀏覽后決定是否投資的平臺。它是項目籌資者和投資者之間的橋梁,既對雙方資格進行審核,也監督雙方,為雙方提供技術支持。
第一,籌資者與投資者的關系。籌資者與投資者從廣義上來說達成的是股權投資協議。股權投資協議,是指投資者自愿將自己的財產讓渡給籌資者以換取股權。籌資者對投資者投入的財產進行經營,獲取的利潤按股權或者約定的方式分配給投資者的協議。在股權眾籌中,籌資者與投資者也存在基于平等自愿的前提達成的協議,投資者將合法擁有的資金投入籌資者的項目之中,以期獲得利益。
第二,籌資者與股權眾籌平臺之間的關系。從現階段的實踐操作來看,股權眾籌平臺起著準居間的作用。居間合同的委托人具有支付報酬的義務,所以項目融資者在項目成功獲得融資后,應該按照約定及時繳納相應的費用;即使未成功融資,也應該給予股權眾籌平臺從事居間所耗費的必要費用。相應的,居間合同的居間人即股權眾籌平臺具有報酬請求權和費用償還請求權。居間人還有報告訂約機會或者提供合同媒介的義務、忠實義務。由此可見,作為居間人的股權眾籌平臺應該如實地表明項目籌資者的各類信息,及時更新,加強與項目融資者和投資者的溝通,致力于促進雙方協議的達成。與一般居間也有所不同,在實際操作中,股權眾籌平臺除了扮演居間的角色外,還附加有管理監督交易的職能,這一點在投資者與股權眾籌平臺的關系中也有體現,因為股權眾籌平臺可以提供股票托管服務,幫助投資人處理相關的事務,定期匯報投資者投資的目標公司的運營狀況,采取領投人方式的,還會指定專人監督、了解公司運作情況,甚至直接參與目標公司董事會。還有眾籌平臺獲得的報酬一般是與籌資者是否成功融資和融資額相關聯的,而居間人一般獲得的是固定報酬。
第三,投資者與股權眾籌平臺之間的關系。投資者與股權眾籌平臺在初期并不存在民事法律關系。投資者主要是通過股權眾籌平臺對項目進行投資,股權眾籌平臺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免費的開放平臺。但投資者對項目進行投資,是基于對股權眾籌平臺的信賴,相信平臺上所發布的資料,從而做出相應的投資決策。投資者若因為股權眾籌平臺的疏忽或者欺詐造成損失,都可以依法追究股權眾籌平臺的責任。股權眾籌平臺對投資者也應該進行審核,合格的投資者才能進行投資行為,以免造成項目融資者的損失。在投資完成后,部分股權眾籌平臺會繼續跟進,為投資者集體創立有限合伙企業進行服務。這一階段,股權眾籌平臺和投資者之間是委托合同關系,即股權眾籌平臺作為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義來實現有限合伙企業的成立。但此時,股權眾籌平臺仍然不參與到投資者和項目融資者的投資協議中,僅僅是提供一種服務。
二、互聯網股權眾籌平臺的風險分析
首先,投資者審核風險。可能造成三類風險。第一類,不完善的投資者審核可能對投資者本身帶來風險。第二類,不完善的投資者審核也可能對初創企業帶來風險,因此,為了保護初創企業的利益,應當對投資者進行資質的審核。第三類,不完善的投資者審核也有可能對平臺帶來風險。
其次,項目審核和推薦的風險。從項目審核的角度看,平臺單方具有對籌資人提交的項目進行審核的權利,在這一審核中無論是審核環節還是審核人員都缺乏相應的監督或透明性缺乏,使得某些籌資人的項目可能達不到預設標準,但單方與平臺進行不正當的利益交換后便可“冠冕堂皇”的進入到平臺中進行融資活動。
最后,股權眾籌實際上是籌資人、投資人與權眾籌平臺三方參與的過程。因此,相較于簡單的雙方交易,其資金的流動與管理通常存在著更大的風險。由于股權籌資的過程一般是一個需要特定時間予以完成的過程,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防范股權眾籌平臺在籌資過程中對已籌集資金的不當管理與使用,這都給投資者的投資資金帶來極大的隱患。
三、我國股權眾籌投資者法律保護機制的完善建議
第一,實行股權眾籌發行豁免制度。股權眾籌本質特點使得股權眾籌更像是公開發行。現有法律規定了融資者只能通過非公開發行的方式。這就通過法律的形式規定了股權眾籌為非公開發行。這與股權眾籌產生的初衷和優勢所在背道而馳。股權眾籌作為一種大眾金融模式,其特點就在于受眾面廣,有大量的中小投資者參與,所以建議修改《證券法》,對小額發行豁免。
第二,建立專業的領投人制度。領投人由于在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起到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但同時容易引發道德風險。所以建議應建立領投人制度來防范道德風險,更好的保護投資者。具體來說,筆者認為領投人應該具備的條件為:1.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投資經驗。2.應當規定領投人對具體某一投資項目的最低投資額。3.應當要求領頭者披露其與擬投資項目之間既存的利害關系,否則將會被要求承擔相應的不利后果。
第三,規定投資者的撤資權。投資者在參與股權眾籌的投資過程中,也面臨著沖動投資、盲目跟風的問題,而且所涉金額往往較大。因此,法律應當賦予投資者在一定期限內可以“無理由”撤回股權眾籌投資的權利,不再參加該股權眾籌項目,而且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從而降低投資者非理性投資的發生機率。
參考文獻:
[1]劉志堅,吳珂.眾籌融資起源、發展與前瞻[J].《海南金融》,2014.
[2]袁康.互聯網時代公眾小額集資的構造與監管[J]. 《證券市場導報》,2013.
作者簡介:張吳(1994-),男,漢族,安徽安慶人,現為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