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舒++顏先卓
摘 要:民辦院校正處于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的重要時期,圖書館作為高校文獻資源中心和教學與科研基地具有關鍵的作用。該文結合轉型期民辦院校圖書館創新建設的必要性,從館藏建設、功能建設和服務建設提出轉型期民辦院校圖書館建設新路徑。
關鍵詞:轉型期 民辦院校 圖書館 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6(b)-0191-0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on-governmental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Wang Shu Yan Xianzhuo
(Ningbo Dahongying University,Ningbo Zhejiang,315000,China)
Abstract:Non-governmental University are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transition to applied universities. As the resource center and the base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university, university library plays a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on-governmental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then put forward a new path from the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function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construction.
Key Words:Period of transition; Non-governmental university; Library; Construction
2002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公布:自民辦高校產生30多年來,民辦高等教育在近10年得到迅速發展。民辦院校肩負著將近三分一的高等教育普及化,已經走過數量的擴張期和招生規模的擴張期,大部分均已進入提升人才培養的轉型期。在大部分在經歷了各類評估后,民辦院校圖書館無論在資源建設、管理水平、館員結構、服務水平都達到一定的數量和水平,基本滿足師生的需求。“民辦院校圖書館由于發展的階段不同、面對的讀者群不同,與普通高校圖書館相比,有著自己的獨特性”。而與老牌的公辦院校圖書館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適應學校人才培養的轉型需求成為圖書館的當務之急。
1 轉型是民辦院校圖書館必經發展之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指出,“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要求各級政府“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隨著社會的進步,民辦院校要向應用研究型科技大學轉變,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民辦院校的“第二課堂”,民辦院校圖書館的轉型也是順應圖書館發展的必經之路。
(1)民辦院校的轉型給圖書館帶來了發展機遇。民辦院校圖書館是民辦高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學校教學與科研的重要任務,也是民辦院校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和關注的重要問題。知識經濟與網絡化時代的發展改變了讀者使用圖書館的習慣,服務形式和功能的變化給民辦高校圖書館發展帶來新的挑戰。隨著學校的轉型發展的大方向,民辦院校圖書館由傳統服務模式向圖書館的現代服務模式轉型,這就需要圖書館提升原有職能,創新服務模式,從而促進圖書館進一步的發展。
(2)圖書館推動了民辦院校的轉型發展。高校圖書館肩負著“建設全校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為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提供文獻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全校的文獻信息服務體系,方便全校師生獲取各類住處不斷拓展和深化服務,積極參與學校要才培養、信息化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積極參與各種資源共享,發近信息資源優勢和專業服務優勢,為社會服務”的重要責任,是民辦院校實施轉型發展的重要部門。民辦院校圖書館的建設與民辦院校的發展是密可不分、相輔相成的,只有圖書館為民辦院校的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文獻信息保障和科研服務,才能使民辦院校得到更好的轉型與發展。
2 轉型期民辦院校圖書館建設路徑
2.1 圖書館館藏建設向服務培養學校人才轉移
2.1.1 從注重常規服務向深層次的個性化服務轉移
圖書館服務進入常態化之后,除了要完成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的指標、滿足師生學習與科研的需求,更要制定形式多樣的個性化服務。個性化服務是根據讀者的實際需要,對讀者習慣、個性的分析,為讀者提供更為具體準確的信息服務。如將專業圖書的選購權交給師生:臺灣民辦大學將專業圖書采訪權交給專業任課教師,通識性的人文類采訪由館員擔當;阿姆斯特丹大學圖書館圖書采訪由圖書館和校方委員會共同承擔;國內如寧波大紅鷹學院圖書館,將紙質圖書購置費,根據學科和專業下撥給學院,學生共同需求的圖書由館員采訪,并留存部分經費作為補缺和應急之用。圖書采訪不再是圖書館與書商之間的交流,而是讓師生直接參與進來,根據師生的個性需求服務,讓師生成為最大受益者。
2.1.2 從重視資源建設向資源整合、推廣和用戶體驗轉移
館藏資源建設是圖書館發展的基礎。圖書館進入轉型期以后,為了達到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的指標,高校圖書館館藏紙質資源建設有補充和補缺兩種方式。轉型期的民辦院校圖書館只有重視讀者個性化需求,合理處理好“補充”和“補缺”的關系,完善館藏資源的整合與推廣,才能建成與學校發展目標相適應的藏書體系,形成自身的館藏特色。在廣泛實行政府采購時期,圖書館要選擇不同的采購方式,采用及時將急需之書送到師生手中。圖書館應采取靈活的采購方式,多樣的采購途徑。如寧波大紅鷹學院圖書館對師生薦購和急需圖書,實行服務響應時間制,及時“補充”和“補缺”館藏。
2.2 圖書館功能向多元化方向發生轉變
2.2.1 館舍環境轉型
(1)內部裝飾環境:圖書館的內部環境,就是為讀者創造一個既實用又符合美的規律的實用空間與視覺空間,實用空間只要做到條理清楚、功能明確,讀者活動方便進行,即達到目的。但視覺空間的構成更具有重要性,它不僅關系到構成內部空間各種因素自身的物理特征,還關系到心理特征,直接體現滿足讀者的精神需求。因此,圖書館內部裝飾多采用暖色調,可以將圖書館裝飾成溫馨的家庭書房式的,既要有休閑的空間,也要有文化的氛圍。有條件的館還可以根據需求開辟個性化學習研討室,讓圖書館成為人們的文化咖啡館。
(2)人文環境主要指圖書館人員的行為表現,它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圖書館人員的外部表現,即工作人員的服飾、面部表情等。二是圖書館人員的語言表達方面。三是圖書館人員的知識結構方面,這決定著圖書館的科學管理。人文環境體現了一個圖書館的精髓,而館員則是精髓的主體。館員的服務水平是評價圖書館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因此,轉型期的民辦院校圖書館要更注重提升圖書館人文環境,在外表上要要求館員統一著裝,舉止得體;語言上多使用規范用語,服務過程中多用“請”字;提倡微笑服務,保持親切和熱情,堅持“一切服務,為了讀者”;安排館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培訓,提升館員綜合素質,不定期考核,檢驗館員專業素質與服務水平。
2.2.2 圖書館功能的擴展
圖書館的功能經歷從古代的藏書樓到現代的圖書館,從以藏為主轉變成以用為主,從封閉性轉變成開放的、自由取閱,從手工操作向無人自助轉變。互聯網+進入圖書館后,圖書館的功能又發生了改變,從傳統的單一的要求保持安靜的學習區域轉變成融合學習研究、學術問題討論、文化交流和陶冶情操于一體的公共區域,圖書館成為高校文化的展示區。在應用型高校的轉型背景下,民辦院校應更加重視圖書館的綜合利用。圖書館物理空間布局必須打破傳統借閱藏一體的模式,將大量的藏書空間讓步于讀者空間。如:建立學習共享空間、創客空間、休閑空間,使圖書館成為學校社交活動和學習研究并存的文化樞紐,并將研究中心、資源中心、咖啡館、聚會場所、公共休閑空間包容統一,拓展圖書館的綜合功能。
2.3 圖書館服務方式向協調讀者個性需求發生變化
2.3.1 服務主體人需求發生變化:資源與服務共享
互聯網的大量普及,電子信息以幾何級數迅速增漲,對信息量的數量與范圍也有了更多的要求。能否為人們提供比互聯網搜索引擎更有效的手段,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第一選擇,成為圖書館人第一擔之事。為了適應讀者需求,高校圖書館應不再只是單一在服務中單打獨斗,而是展開合作結成圖書館聯盟開展服務。“如寧波大紅鷹圖書館分別與寧波市數字圖書館、浙江省高校數字圖書館和長三角圖書館等圖書館聯盟,不但在技術上得到了211院校圖書館的支持,還可以通過文獻傳遞等方式來共享全省高校圖書館擁有的各類文獻資源,通過寧波市數字圖書館共享浙江省文化共享平臺。”這樣的聯盟形成了國內先進水平、功能齊全、資源豐富、覆蓋面廣的數字化文獻信息資源庫和數字化圖書館服務體系,通過資源共享滿足服務主體人不斷前進的信息需求。
2.3.2 服務手段發生變化:參與式服務與服務學習相結合
師生主動參與圖書館各項服務工作,通過圖書館各項活動獲得學習與發展。師生以義工的形式參與圖書館日常管理工作。如:書庫管理、閱覽室管理和借還書管理;師生參與圖書館建設工作。邀請師生參與圖書館中外文圖書采選、特色庫建設、圖書館網站建設,甚至圖書館內部裝飾和美化。如:學生參與圖書館學習研討室內部裝飾,發揮學生的個人特長和專業技能,開展服務學習,讓學生在服務中提升專業能力;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借助圖書館學習空間的學習研討室,定期為學生作MOCC課程學習答疑,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借助圖書館學習研討室開展科學研究;借助圖書館大學生創客服務中心,對大學生創業給予指導和開展頭腦風暴等等。借助這些服務活動中調動師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對教學與學習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提高了師生的創造力。
2.3.3 服務手段發生變化:建立基于新媒體的服務網絡
現今“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只有在新媒體的基礎上構建信息服務網絡,才能把圖書館的服務隨時提供給用戶,圖書館才能真正做到無所不在、觸手可及。新媒體的時代,圖書館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宣傳圖書館理念,進而提高讀者黏度,拉近用戶與圖書館之間的距離,為用戶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務。創新信息素養教育是在原有的信息素養教育基礎之上開展數據素養教育,通過數據管理政策和流程實現互聯網與數據處理工具的素養培養、通過實踐操作實現數據應用態度與辨別素養培養、通過跨界數據(如跨學科、跨媒體、跨平臺、跨文化)的整合與應用來實現數據辨別能力的培養等,最終實現對用戶的數據敏感能力、數據收集能力、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數據的利用能力和數據批判能力即數據素養的教育培養。轉型期的民辦院校圖書館需要轉變服務手段,將信息素養教育嵌入新媒體中,方便了學生信息素養的學習,也增加了圖書館活動對于學生的吸引力。
總之,轉型期民辦院校要重視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通過加強館藏建設、功能建設和服務建設打造轉型期條件下的新型圖書館,形成特色的民辦院校圖書館文化,提高高校圖書館在高校發展中的影響力,促進民辦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顏先卓.民辦院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J].圖書館,2013(1):135-136.
[2] 張易.民辦高校圖書館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圖書館論壇,2007(1):42-45.
[3] 李益群.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及其轉型與延展[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0(2):101-104.
[4] 高振強,溫中蘭.“服務—學習”教學理念的應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5):44-49.
[5] 楊勇.試論轉型期高校圖書館的多元一體化服務[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9(4):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