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8月加速趕頂
胡語文
8月初,市場在資源股的帶動下,人氣達到了近來難得的高潮。上證綜指也在這種氣氛下不斷抬升,最終面臨前期高點的考驗。然而,市場的周期輪回往往就在高潮與低潮之間鐘擺式的輪換。本階段的高點,我們預判正要形成,所以,除了少部分超跌個股還存在補漲機會,多數價值股基本已經到了階段性高點,價值股提供給投資者的安全邊際已經大幅降低,而回報率也在下降,所以投資預期亦需要降低。
銀行股上半年的漲幅不少,銀行股估值差異加大,除了少數銀行股的市盈率看似仍然便宜,一些次新銀行股的估值基本沒有吸引力。而保險股和券商股亦在消耗資金,這種金融股的補漲行情,往往是市場反彈末期的征兆,不得不小心對待。
另一方面,一些大V對慢牛的認同感也強化了市場認可牛市回來的聲音。但市場出現牛市的要素其實并不具備,要么貨幣繼續寬松下去;要么估值到了底部,低估值的股票隨處可見,但現在的問題是,風險是漲出來的。低估值的價值股經過過去一年半時間的不斷上漲,基本已經到了估值上限,一些白馬股市盈率已經超過30倍,股息率也不足2%,業績增速也開始放緩,似乎性價比大大低于2015年9月。與其說,過去一年半市場是慢牛行情,不如說是藍籌股的補漲行情。藍籌股的上漲或者反彈都是來自于對2013年至2015年那輪牛市行情的估值修復。
換言之,上輪牛市漲得太少的股票,有一個補漲的過程,而上輪牛市漲得過多的股票,比如中小創,仍有估值下移的空間。這就是市場規律在不斷平衡市場的價格。漲高了就要跌,漲少了就會補漲。
大宗商品經過了過去幾年的充分調整,目前亦存在補漲的需要。看看資源股多數仍處于歷史底部的位置,我們就很容易將這些股票納入未來抄底的范疇。盡管短期它們漲幅偏大,但資源股的牛市似乎是對過去10年寬松貨幣政策的一種呼應。超發的貨幣從地產市場被限購限貸政策趕出來之后,立馬選擇進入一個新的市場,它就是大宗商品。所以,上游資源價格的暴漲既有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催化劑效益,也有資金涌入帶來的賺錢效益,但最終都符合價值規律的指引。只要是價格便宜的東西,最終都會被投機資金炒起來。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性是,市場的藍籌股的補漲也會造成一種錯覺,尤其是在上證綜合指數在權重股的帶動下不斷創新高之后。所以,這種創新高的錯覺會讓投資者以為牛市回來了,但其實它只是熊市背景下資金被迫選擇避險的結果,而不是來自于業績增長帶來的牛市行情。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國企改革改善了國有企業的業績,最終使得低估值的國企股股價存在業績和估值雙升的機會。
如今,我們就需要重點研究那些業績可能會改善的國企改革的投資機會。這些被稱之為困境反轉機會的股票價格的確處于歷史低點位置,新的改革可能帶來經營改善和業績增長的潛力,這對A股投資者而言,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長線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