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林然
股權質押風險警報拉響私募大佬談如何“排雷”
本刊記者林然
盡管上證指數不斷創出新高,但是創業板人氣依舊持續低迷,部分創業板公司股價甚至跌至股災以來新低,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警報再次拉響。那么到底股權質押風險影響多大?投資者該如何應對呢?近期,多位私募大佬對此進行了解讀。
華炎投資基金經理羅帥認為股權質押是股東的一個正常行為,用以滿足其自身的部分資金需求。“A股有3200只左右的股票參與了股權質押,參與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股權質押風險主要是指當企業股票價格跌破平倉線后,企業需要提供補充質押或者提前解除質押,否則質押的股票就有被強行平倉的風險。一些逼近平倉線的企業采取了股票停牌的措施以規避股票價格繼續下跌,但這并非長久之計。”
金浪投資基金經理余淦中表示,根據當前股權質押業務部門的政策,相關股票價格即使跌破兩條線,絕大部分情況下也不會被強制平倉,而是由質押業務部門通知大股東完成補倉,若由于特殊原因,大股東無法完成補倉,往往會采取停牌、組織資金拉升股價等措施,因此在整體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強行平倉非常少見。
飛旋兄弟投資董事長陳旋認為股權質押的風險主要取決于上市公司未質押的剩余股份。“假如說最主要的股權質押沒有超過50%,那他還有剩余的資金去補倉或者添加質押,那他的風險相比來說就小一些。如果想了解股權質押的安全邊際的話,是可以測算出來的。一般主板是質押4-5折,中小創一般3折左右,什么時候質押的,大體能算出質押平倉線以及警戒線。”
瑞峰資產總經理葉瑞堯則認為今年以來A股市場有多家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警報頻起”,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需要補倉甚至爆倉,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高比例質押股權進行盲目擴張、多元化投資,受今年金融降杠桿政策的影響,風險不容小覷。
關于如何應對股權質押風險的投資策略,羅帥認為大部分股東質押股權的比例較低,且有能力補充質押物,股權質押被強行平倉引起的系統性風險仍然是比較低的。他建議投資者不必盲目恐慌,只需對個股的股權質押風險進行甄別,從股價、流動性、質押比例、股東補充質押能力等方面進行仔細考察。
葉瑞堯則認為投資者需要盡量回避那些質押率過高的中小題材股,特別需要注意在股價高位質押的個股。
余淦中表示,房地產、TMT等行業面臨的股權質押風險相對較大。同時他認為雖然目前市場整體的股權質押平倉風險不大,但部分高位質押的個股在股價連續大跌后依然面臨平倉風險,對于質押比例偏高的個股,投資者不得不防,應盡量回避。
賽亞資本董事長羅偉冬認為廣大投資者必須重視股權質押風險,同時他亦強調,比如樂視網已經被公募基金折價三個跌停板估值的這個案例,已經警示投資者們一旦遇到股價逼近警戒線和平倉線的公司,應該盡量控制風險,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