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正視抑郁癥傾聽情緒

2017-08-24 21:13:26陳賽范薇
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35期
關鍵詞:癥狀

陳賽+范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衛生部一共進行過三次大樣本的精神障礙流行病調查,最近的一次調查結果剛剛在今年4月發布。之前兩次調查得出的心境障礙患病率的數據都不過萬分之幾,但這一次的調查結果卻是4.06%。

按照中國13.8億人口換算,這個數字相當于5600萬人。而且,4.06%是12月患病率(過去12個月有沒有得過抑郁癥),如果按終身患病率(有生以來有沒有得過抑郁癥),則數字會變成7.37%,相當于1億人。

心境障礙也稱情感障礙,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顯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變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疾病,包括抑郁癥、心境惡劣、抑郁障礙未特定、雙相I型障礙、雙相II型障礙、其他雙相障礙、物質所致心境障礙、軀體疾病所致心境障礙8個二級分類。抑郁癥是心境障礙中的最常見的類型,現患率為2.10%,約有3/4的患者有終身復發的風險。

黃悅勤,中國殘聯副主席,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醫學研究室主任,是這次全國大型流行病調查的總負責人。在接受本刊采訪時,黃教授告訴我,從2003年開始,她就想組織一次全國性精神障礙的流行病調查(之前兩次都不是全國性的),但直到2012年,這個項目才在國家衛生部和科技部的支持下正式啟動。之后的調查耗時3年,經過嚴格抽樣,入戶3萬人,由經驗豐富的精神科醫生做平均2小時/人的詳盡問詢與訪談,最終得出的是一個“真實、可靠、全國性的成人精神障礙數據”。

對于4.06%這個數字,黃教授的評價是“不吃驚”?!案鷩H上比,我們的抑郁癥患病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低于美國,高于日本。整個亞洲的抑郁癥水平是偏低的。日本也很發達,但他們的抑郁癥水平跟我們相差沒那么大。”

對普通的老百姓來說,這仍然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一個人群中,有4%~7%的人有抑郁癥,意味著100個人里面有五六個人有抑郁障礙。而且,這次調查并沒有包括兒童和青少年。雖然沒有數據統計,但我們采訪的多位精神科醫生和心理醫生都表示,過去五六年來,兒童與青少年抑郁癥的上升趨勢是驚人的。比如,祝卓宏教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信息服務中心主任)告訴我,這五六年來青少年抑郁癥的增長,是他從醫20多年來從未見過的現象。在2009年之前,他只遇到過一個9歲的男孩患有抑郁癥。根據祝教授的分析,這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教育體制的惡果。

黃教授分析中國抑郁癥患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是:“當今社會人們生活方式改變,違反人類固有的生物節律飲食和睡眠,導致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最終造成情緒障礙的惡果?!?/p>

這次調查的發現也再一次驗證了中國抑郁癥“低就診率”的現實。“除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患者以外,各類精神障礙患者均普遍存在低咨詢率和低治療率的現象。心境障礙(包括抑郁癥)患者中因為自己的癥狀而尋求咨詢的比例不足1/5,而實際接受治療的比例僅1/10左右。他們的求醫行為均存在很大誤區,在非精神科和心理科的機構接受治療的比例高于3/4,說明多數精神障礙患者未選擇正確的醫療機構就診。另一個重要的發現是,中國的抑郁癥患病率跟經濟水平沒有直接關系,跟年齡、職業也沒有明確的關系,唯一有關系的是性別和婚姻狀況。其中,婚姻狀況的因果關系并不清楚:是抑郁癥導致家庭關系不好,還是離婚受刺激之后患上抑郁癥,兩者之間互有關系,但誰因誰果,每個家庭情況都不一樣。

“心境障礙女性現患率高于男性患病率,與以往多數調查結論一致,一般認為與女性的各生理階段的心理變化相關;分析婚姻癥狀差異,分居/離婚和喪偶現患率高于其他婚姻狀況現患率,且已婚人群現患率最低,說明患者的情緒問題影響人際關系、婚姻和諧、家庭穩定?!?/p>

這也許可以驗證祝卓宏教授的一個理論:中國人的抑郁癥發病率相對低,跟中國人情社會、人際網絡密切有很大的關系。但是,這個文化正在遭到破壞。人際關系的變革、變動、動蕩、不穩定則是當下中國抑郁癥發病率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人際因素對抑郁的影響是有大量的研究支持的。比如,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群體中的焦慮抑郁的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孩子。

在分析中國抑郁癥發病機制中的文化因素時,祝卓宏教授認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人口流動是一個重大因素。人口的流動意味著關系的斷裂。留守兒童與父母分離,和原有的鄉土文化的分離。住房問題導致人在大城市不斷搬家,大城市里漂泊的狀態,我們與鄰居之間是沒有關系的?!?/p>

“中國人看似人際關系復雜,但生活得越來越像西方人,原子式的個人—同事之間也很難建立親密的關系,社區之間也沒有建立起很好的支持系統。以前相對穩定的狀態下,鄰里之間彼此很熟悉,可以互相支持。工作調整,不斷換地方。改革本身,帶來的生活的不穩定,人際關系的斷裂,穩定社會關系的缺失,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網絡的削弱。”

從神經衰弱癥到抑郁癥

——中國人如何安放精神的痛苦?

對每一個病人而言,“抑郁癥”的標簽背后都是一種具體的痛苦,如果不能真正深刻理解其中的痛苦和可能的原因,就無法真正更有效的幫助他們。

主筆 陳賽

那天,單位派豆子去博洛尼亞,一座美麗的意大利小城,參加一場美麗的童書展。

這本來是每一個童書編輯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據她事后分析,一種有負眾望的恐懼變成了一種巨大的心理負擔。

她是一個天真的姑娘。大學中文系畢業后來到北京,在一家出版社工作。這是她很喜歡的工作,也是她能夠勝任的工作。她喜歡孩子,喜歡故事,大學時畢業論文寫的是《長襪子皮皮》。但她有完美主義的傾向,什么都想做到最好,工作的壓力漸漸變得難以承受。

漸漸的,晚上不睡覺,吃不下飯,上班上一天,什么都寫不出來,基本上處于怠工狀態。每天給不同的朋友打電話,處于一種極度的傾訴狀態。有一天,她給弟弟打了36個電話。

她本來是一個很開朗、很負責任的女孩子,這種轉變自然遭到了很多懷疑的目光。公司以為她是想跳槽,同事開始指責她的不負責任。她的自我懷疑也越來越深:“一開始,別人指責你的時候,你覺得很氣憤。很多人指責你的時候,你就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這樣。我是不是真的挺自私的?”

一個禮拜里,她瘦了10斤。

她最后還是去了博洛尼亞,并在那里第一次產生了自殺的念頭。但是,至此,“抑郁癥”這個詞還從未出現在她的腦海里。

在采訪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除了真正的抑郁患者外,沒有人可以了解抑郁帶來的痛苦和絕望?!?/p>

張進,財新傳媒副主編,在他自己的抑郁癥筆記《渡過》一書中引用美國作家安德魯·所羅門的一段描述:“人類文字中對于崩潰階段的憂郁癥描述并不多,處于那個階段的病人幾乎全無理智,但他們卻又需要尊嚴,一般人往往缺乏對他人痛苦的尊重。無論怎樣,那都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當你陷入憂郁(melancholia)的時候。”

張進回憶道:“我還記得,那時我四肢僵硬地躺在床上哭泣,因為太害怕而無法起來洗澡,但同時,心里又知道洗澡其實沒什么可害怕的。我在心里復述著一連串動作:起身,然后把腳放到地上,站起來,走到浴室,打開浴室門,走到浴缸旁邊,打開水龍頭,站到水下,用肥皂抹身體,沖洗干凈,站出來,擦干,走回床邊。12個步驟,對我來說就像經歷耶穌的艱險歷程一樣困難。我用全身的力氣坐起來,轉身,把腳放到地上,但是之后覺得萬念俱灰,害怕得又轉過身躺回床上,但腳卻還在地上。然后我又開始哭泣,不僅因為我沒辦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而且還因為這樣讓我覺得自己愚蠢無比?!?/p>

這種時候,勸是沒有用的。勸一個抑郁癥患者“別多想”,就好像告訴一個皮膚燙傷患者,你別覺得疼一樣徒勞。

當豆子的家人終于決定將她送去精神??漆t院的時候,她已經處于呆滯狀態,兩眼無神,每天只做一個事情,拿著手機看電視。網絡一斷,立馬要跳樓?!拔叶疾恢牢以谙胧裁?。所有的親戚都來跟我聊天。但任何事情都激不起我的興趣。”

“那段時間,我一直在想,活著有沒有意義,而不是我這樣想,是病態的,還是正常的?直到我真的好了,對生活有希望了,吃飯也香了,也想念周圍的人的時候,我才會這樣想,原來那段時間我是生病了?!?/p>

當豆子從疾病中走出來,她仍然困惑的是:“為什么我會生???正常的悲傷與病態的抑郁之間,界限到底在哪里?”

悲傷與疾病的邊界?

和很多中國人一樣,我對抑郁癥最初的了解來自張國榮。那是很多人都記憶猶新的事情。2003年4月1日,這位受盡萬千寵愛的明星從一座大飯店的高樓上高墜死亡。早在1987年,張國榮就在自傳中寫道:“記得早幾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敘舊,他們都會問我為什么不開心。臉上總見不到歡顏。我想自己可能患上憂郁癥,至于病源則是對自己不滿、對別人不滿,對世界更加不滿?!?/p>

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抑郁癥是一種疾病,一種嚴重到會讓人自殺的病。

但是,與癌癥不同,抑郁癥并沒有明確、可量化的病理診斷,連最先進的核磁共振都不能作為診斷或者排除的依據。

祝卓宏教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信息服務中心主任告訴本刊:“事實上,目前沒有任何一種‘精神疾病,真正符合‘疾病的標準。因為一種‘疾病必須要有明確的定位、定性、病理特征,但‘精神疾病無法滿足其中任何一項(這也是為什么,現在我們不說‘精神疾病,而說‘精神障礙)。比如,除了大腦里的神經系統之外,腸道里的細菌、微生物、菌群的變化也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狀態,那么,‘精神疾病到底應該定位在哪里?連精神分裂癥也不能定位在大腦?!队⒏裉m醫學雜志》最近報道的一個個案,就是講一個人有被害妄想,在醫院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結果是腸道對乳糜敏感。不吃乳糜,幻覺就消失了?!?/p>

從這個角度來說,抑郁癥更像是“發燒待查”,一個人發燒了,但未經檢驗,并不知道發燒的原因是什么。即使最有經驗的精神科醫生,也只能依靠問診,根據癥狀的表象,得到主觀性的判斷。比如,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市最大的公立三級甲等精神衛生??漆t院)的楊甫德院長非常詳細地向我解釋抑郁癥的三個核心癥狀:

第一是情緒低落,完全處在悲傷中,任何事情都帶不來快樂。其次是興趣減退,尤其是過去很感興趣的事情現在一點興趣也沒有。再次是身體疲乏,哪怕一天無所事事,依然感到四肢疲軟無力。

第二是嚴重程度。正常的心情低落和抑郁癥最大的區別就是看工作能力和社會功能有沒有受到損害。一般來說抑郁癥中度以上,病人的學習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會嚴重下降。但一個人心情不好,在能力損害上并不大。

第三是持續時間。持續兩周的心情低落就是抑郁癥癥狀。

但是,到底是什么導致了這些癥狀,每個人的情況可能都是不一樣的。有人有家族遺傳史,有生物學基礎,從小個性孤僻;還有一部分則是后天遭受了大的打擊,突然變成這個樣子了;還有一部分,家庭因素有一些,沒那么重,沒有遺傳史,個性有一點缺陷,又遭受了大的打擊,是內因和外因共同影響的結果。

雖然都同意“精神障礙是生物心理社會互動的結果”,但在采訪過程中,我們發現精神科醫生與心理醫生對于抑郁癥發病機制的解釋卻有著很大的分歧。

楊甫德院長認為:“抑郁癥發病的根本因素還是生物學因素,比如,可能有遺傳因素、腦部結構的損壞,或者早年的病毒感染等等。至于發病能不能痊愈、什么時候痊愈,就是這些外界因素影響的,這些外界因素叫社會事件因素,當然也可能有個人性格因素。”

但祝卓宏教授認為:“遺傳因素在抑郁癥發病機制中占的比重并不大。先天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的塑造十分重要,與社會、經濟、文化的關系更大。即使是大腦本身,也在人際互動的過程中一直在改變?,F在(抑郁癥患者中)只有一部分有易感基因(抑郁癥基因),但更多的患者不因為生物學因素,而是后天經歷了一些打擊?!?

“‘痛苦這兩個字的中文構成很有意思。”他說,“‘痛是病字框的,是身體有病,而‘苦是草字頭,是一堆草的意象??嘞駚y草一樣,一茬一茬,不斷滋長。也就是說,痛是身體有病感受到的,是有機體的反應,任何人都避免不了??嗍俏覀儗κ挛锏脑u價帶來的,是你的態度帶來的,是可以改變的。”他專攻心理治療中一個叫“接納承諾療法”的流派,其核心概念“正念”,就是主張觀察而不評價、不思考,只是用眼耳鼻舌身去感知世界、覺知世界,也不用語言、思維去思考世界、評價世界。他認為,從認知層面來說,“思維反芻”被認為是抑郁癥的發病機制,抑郁癥患者傾向于不斷反思負性的東西,自動化的負性思維。

抑郁癥:一種陌生的疾病體驗

在一本題為《像我們一樣瘋狂——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的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談到美國藥廠葛蘭素史克是如何在一個漫長痛苦的經濟衰退時期,通過各種市場營銷手段把抑郁癥“推銷”到日本的,而他們之所以這么做,除了利益的推動之外,也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代表著更高水平的科技。

作者伊森·沃特斯指出,人類的絕大多數文化中確實有一種普遍的心境狀態和一系列的行為,與失落或者失去他人有關,或是喪失了社會身份或個人動力。但同時不同文化對上述的存在狀態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形容和理解。比如西方概念中的抑郁——特別是美國人的這種,在文化上就是很特殊的。他們愿意對陌生人公開表達情緒和悲傷的感受,又非常傾向于將心理痛苦視為一種醫療健康方面的問題。

即使在美國,關于悲傷與疾病之間的界限,也一直是激烈爭論的問題。按照DSM-IV(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的診斷標準,若喪失親人后抑郁癥狀持續不足兩個月,則不診斷抑郁。但到了2015年,DSM-5中這一排除標準被移除了。親人去世后如果抑郁程度也達到了抑郁癥的標準,即兩周以上也算。這一改動在美國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支持者認為,這是回歸抑郁癥的根本——我們的情緒系統應對重大的“失去”,無論是失去工作、失去尊嚴、失去感情、失去親人,都是一樣的。反對者則認為,這是抑郁癥的過度診斷,是將正常的悲傷疾病化,是藥廠在制造病人。

正如作者所說:“當一種民族文化在經歷社會上廣泛的焦慮和沖突時,就特別容易被新的有關心理或瘋狂的信念乘虛而入?!痹谥袊?,是否也在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呢?畢竟,無論從個人,還是從整個社會而言,中國人對于精神痛苦作為一種重大疾病的體驗依然是陌生的。

“在中國,濫用藥物或濫治療的情況有沒有?”北京安定醫院(精神專科三級甲等醫院)院長、抑郁癥治療中心主任王剛告訴我們,“但中國抑郁癥的主要問題是診斷和治療不充分,而不是過度診斷。”

北京安定醫院的抑郁癥治療中心從2006年成立,是中國第一家抑郁癥治療中心,從原來的100張床位擴張到250張床位?!皠偝闪⒌臅r候,安定醫院門診和住院的患者70%~80%都是精神分裂癥,但這個中心成立3年后,數字就有了明顯變化,門診和住院患者50%,甚至50%以上都是心境障礙?!?/p>

“為抑郁癥設置單獨的科室,是近10來年中國精神醫學的一大進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抑郁癥治療的社會需求是很大的。社會關注度提升,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抑郁癥不是一個小眾的疾病,而是一個患病率較高的疾病?!?/p>

但是,2013年,安定醫院曾經做過一次北京地區的抑郁癥流行病學調查,調查顯示,就診率不到10%。這不到10%的就診率人群里又有90%的人選擇的不是專科醫院,而是綜合醫院或者心理咨詢診所?!澳隳芟胂蟀┌Y不去腫瘤醫院看,而來安定醫院看的情況嗎?”王剛不止在一個場合用這句話來表達這件事情的荒唐性。

但是,這個問題有一部分恐怕是抑郁癥本身的特點帶來的——抑郁癥更多的是一種內心的體驗,從外在很難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抑郁癥。

王剛告訴我們:“中國精神分裂癥的就診率很高,是因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行為和思維上的異于常人的表現特別明顯。相較之下,抑郁癥患者在行為、神態上難以看出和常人的區別。抑郁癥患者也很少存在思維邏輯障礙,更多地表現為思維上聯想的速度問題,會遲鈍。但性格較為好強的患者在職場、公眾面前不愿意把自己內心的真實體驗暴露出來,所以也無法從表情判斷。什么叫強顏歡笑???即使專業人士也很難從行為、表情挖掘病人的內心狀況?!?/p>

抑郁癥在發病早期還經常表現出“自限性”的特點,會自行緩解,這是影響患者不去看病的一個重要原因,以為忍忍就過去了。但事實上,如果不及時就診,后期發病會越來越頻繁,程度越來越嚴重,每次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國外研究還表明,隨時間推移,后期外部原因對發病的影響會越來越弱。但如果一早發現就就醫,經過系統的持續的治療,后期大多不會再有反復發病的情況。

抑郁癥還有另外一個很可怕的特征,讓人消極、悲觀,看不到希望。一些重度抑郁癥患者大都是被家人強迫送來的,因為他們本身已經喪失了求生的欲望。

經濟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雖然目前抑郁癥的藥物大部分都在醫保范圍之內,但仍然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當然,還有醫療資源的不可及——我國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有2.7733萬人,心理治療師5000余人,總計只有3萬多人。

但是,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愿意跟精神疾病扯上關系。中國人對精神障礙有一種強烈的病恥感,可能與我們的文化對“瘋狂”的恐懼和歧視有關系。根據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標準,精神障礙一共有157種,焦慮、抑郁、睡眠障礙都是,精神分裂癥只在其中占0.5%~1%,而且在世界各地的發病率都是差不多的,但我們卻會不自覺地在精神障礙與精神分裂癥之間畫上等號。

即使在大城市,當我們談論抑郁癥的時候,人們仍然習慣于輕聲低語。一位曾經的抑郁癥患者告訴我,她跟新認識的男朋友一提起自己得過抑郁癥,立刻就被拉黑了。而越到中小城市、偏遠地區,對精神障礙的認識誤區就越嚴重?!靶睦砑膊』颊呤艿狡缫暎粌H個人得不到規范治療,而且他們的家人也不理解,更不知道如何照顧、幫助他們。最后,患者喪失社會勞動能力、失去工作,家人互相指責、矛盾不斷;一人生病,拖累一家子,嚴重影響家庭生活和經濟狀況,甚至淪為社會困難家庭?!?

“抑郁癥是一種家丑。人們會想:如果是內因,說明我們的基因有問題,個性有問題;如果是外因,是人際因素導致的,那說明我們的家庭關系不好。”祝卓宏分析說,“我們很害怕人際評價。人際關系越密切的社會,越在意別人的評價。但所謂無能、基因不好、自殺、傷害別人……這些恥辱標簽都不是病人給自己貼的,而是社會給貼的?!?/p>

身體與心理?

1980年夏天,美國人類學家阿瑟·克萊曼曾經在湖南進行一項實證研究,發現當時在中國人中流行的“神經衰弱癥”,87%是重度抑郁癥。在這項研究中,絕大多數患者主訴軀體化癥狀,90%的患者抱怨頭痛,78%的患者失眠,73%頭暈,49%的病人包括各種痛苦,而將情緒低落作為主訴癥狀的患者只占9%??巳R曼認為,這是因為中國社會傳統上并不認為情緒問題是“疾病”,只有“身體”作為一個具體的、可供展示的客體,才是疾病發生的場所。

在中國,軀體癥狀確實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根據這次最新的全國性流行病學調查,心境障礙的城鄉分布是城市1.94%,鄉村2.27%,鄉村明顯高于城市。但在農村,誰會說自己得抑郁癥呢?但一位精神科醫生告訴我:“農村的軀體問題就太多了,尤其是女性,身上疼,但說不出哪里疼,其實是在家里長期受到歧視……”

在北京安定醫院抑郁癥治療中心,我們的記者隨行出診,也發現很多病人都有軀體不適的現象,比如失眠、頭痛、心悸以及消化系統疾病。不少人在綜合醫院看了很多年,才意識到是精神上的問題,才找到精神科。

王剛認為,這種現象更多的是出于對疾病的認知不足?!爸袊嗽谛睦斫】捣矫娴恼J知上和其他國家差異較大,本身關注度也不夠。國人往往忽略抑郁癥的核心癥狀,而是關注一些伴發癥狀。”

“從就診狀況來看,中國的抑郁癥患者多數在綜合醫院就診,而不是在專科醫院就診。但綜合醫院大部分以軀體癥狀為源頭來進行就診。這也是一個原因。一個現象由多重因素導致。事實上,在綜合醫院,有專業精神科資質的醫生數量不足,而醫生往往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去分析問題,可能在關注上也會更偏向于軀體癥狀?!?/p>

在祝卓宏看來,當中國人感到不適時,更容易從身體感受到情緒的痛苦,也更容易從身體上去找問題,這種現象部分還可以歸結為東方文化的含蓄性。比如中國人對于挫折、障礙的應對策略,向來崇尚一個“忍”字,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的人際交流也很少會說“我心情不好”,而是說“我身體不舒服”,否則別人就會覺得你很奇怪。

其實,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張疾病標簽合法地承載了許多中國人的精神痛苦。如果是在二三十年前,我們在安定醫院門診見到的那些病人,同樣的癥狀大都會被貼上一張“神經衰弱癥”的標簽。

神經衰弱癥在中國的患病率曾經是很驚人的。1982~1985年全國12個地區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神經衰弱”的患病率為 13.03‰,城市患病率為14.02‰,農村為12.05‰。

“神經衰弱”是19世紀中期美國醫生喬治·彼爾德(George Beard)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彼爾德總結了當時在美國廣泛流傳的一類原因不明的軀體綜合征,將其命名為“神經衰弱癥”,即“由過度疲勞引起的神經機能衰竭”,其癥狀包括多系統多項軀體痛苦,比如全身不適、功能衰弱、食欲不振、長期神經疼痛、失眠、疑病以及其他類似癥狀。

彼爾德認為,這些神經系統上的虛弱或疲憊以及各種精神和身體的低效癥狀是由于神經功能的一些可逆的失調所造成的。神經衰弱的概念幾乎包括了所有非器質性生理功能紊亂和多種由于心理社會原因引起的心理生理障礙。

與抑郁癥相比,神經衰弱顯然是一個更中性的疾病標簽——不過是神經系統的問題,是過度勞累等原因導致的。當人們可以把精神上的痛苦與不適歸因于社會,而不是個人的基因、生活習慣或自我約束時,這種病聽起來就不那么可怕了。所以,當它從20世紀上半期由日本傳入中國之后,就迅速被中國的普通民眾所接受。連傳統中醫也對它做出看起來病因一致的解釋:由內部或外部的原因導致的“正氣”的衰減,使氣的不足和身體抵抗力降低。

但是,到了20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的精神病學家開始爭論“神經衰弱”究竟是不是一個獨立的病種。之后神經衰弱逐漸被界定為是由許多不存在內部聯系的癥狀堆砌起來的一個病種。因此,神經衰弱在DSM 3中被刪除,以抑郁癥、焦慮癥等病名代替。

今天,“神經衰弱癥”也從中國人的精神障礙清單中消失了。但是,從神經衰弱癥到抑郁癥,僅僅是我們與西方醫學接軌的一種方式嗎?用一種科學的標簽代替一種不怎么科學的標簽?中國式的“神經衰弱”與“抑郁癥”的標簽背后所承載的,真的是同一種疾病嗎?我們對悲傷、抑郁和痛苦的理解,真的沒有受到美式精神疾病的影響甚至“推銷”嗎?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得到的答案卻不盡相同。

王剛說:“神經衰弱這個疾病的診斷名稱已經沒有了。因為根據長期的跟蹤隨訪,發現神經衰弱的病人診斷顯示他們患抑郁癥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所以神經衰弱可能是抑郁癥的早期表現,或者說是抑郁癥的一個具體化的表現。”

黃悅勤則認為:“神經衰弱癥與抑郁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上世紀的神經衰弱癥現在歸類于焦慮障礙。”

很多時候,抑郁癥患者會對“抑郁癥”這三個字感到不滿——沒說幾句話,5分鐘的時間,醫生就用這三個字概括了他所有的痛苦。

徐凱文(精神科醫生,北大臨床心理學博士,副教授)認為,僅僅從現象層面進行描述而發明的醫學標簽本身就是粗暴的?!叭祟悓ψ约旱木袷澜?,心理世界的認識還是很不足的。無論精神科醫生,還是心理學家,都不應該停留在只是簡單地貼上抑郁癥的標簽?!?/p>

“世界上有幾百種精神疾病,有一些是有明確原因的,比如梅毒、吸毒導致的精神癥狀,治好了梅毒,相應的癥狀就會消失;還有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一個人經歷地震、戰爭,經歷了生死,受到了驚嚇,經歷了喪失的痛苦與創傷,這些都是明確病因的。但抑郁癥的診斷,只在癥狀層面有相似性,它是一種現象的描述,不同的抑郁癥患者在實際發病機理有很大的不同,跟生物、社會、經濟、文化都可能有關系?!?

對每一個病人而言,這些標簽背后都是一種具體的痛苦,如果不能真正深刻理解它的痛苦和可能的原因,就無法真正更有效地幫助他們。就像這幾年他一直在研究的“空心病”的現象。臨床上,這些年輕人大都被診斷為“抑郁癥”,但他們的病因既不僅是生物化學的,也可能不是原生家庭的問題,沒有心理創傷,也不是因為克服不了的負性認知。他們只是喪失了存在感和意義感,內心是空的,不能認同自己,因此一點點小挫折就能讓他們整個地放棄人生。他們內心的荒蕪,是因為沒有什么東西能夠讓他們覺得生活是美好的?!叭绻麤]有對這些問題的反省,找到真正的病因,而只是處理現象和癥狀,那就像一個人發熱,醫生不管病因,只是不斷地用退燒藥來解決一樣是不行的?!?/p>

“人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復雜和美妙的,西方的精神醫學想為人類的精神世界找到一種簡單的物質基礎的歸因,以此理解人的愛情、人的悲傷、人的痛苦,這本身就是對人的一種矮化?!?/p>

在病情最嚴重的時候,豆子曾經無數次站在30樓的公寓屋頂,想要縱身跳下去。最終沒有跳下去,是因為她怕死,也是因為終究舍不得家人。她想到小舅媽的房子還在裝修,她還想看看。

在精神??漆t院的病房里,最終將她從一團無知無覺的麻木狀態中拽出來的,是聽到一直陪在身邊的母親被同病房一個大小姐脾氣的病友責罵。一種難以忍受的憤怒和心痛,突然刺破那個情緒堆積的暗無天日的濃霧。

她從小跟著外婆長大,與母親的關系并不親近。但那個時候,“我媽就是我活下去的唯一的希望。我重新回到了母親的懷里,寸步不離,有點像回到了嬰兒狀態。后來出院,彼此都還有一點傷感”。

40天后,她出院了。無意間聽到父親為她辯護,“我的女兒我自己知道,她有一顆赤子之心,她不會變壞”。

她開始重新想起兩年前去世的小姨。她們從小一起長大。她那么活潑,那么愛美,那么充滿生命的活力,總是給全家人帶來歡樂,卻在30多歲就生病去世了。她想,也許,她的憂郁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以前,周圍的人總是對她說,要優秀,要優秀,但現在,她突然明白了,為什么一定要優秀?為什么不能承認:“我并沒有那么優秀,我可以不必那么優秀?”

“接受自己可能不那么優秀,是我在生病之后得出的結論?!彼f,“但與此同時,也不再委屈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p>

偶爾,她還會有一點抑郁癥的殘留癥狀,心有一點點下墜的疼,但除此之外,她覺得自己一切都好。

“什么事情,發生都有發生的道理,有時候我會很感激這場病?!彼f。

猜你喜歡
癥狀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保健醫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39:40
出現哪些癥狀要給肝臟做個檢查?
缺素癥的癥狀及解決辦法
今日農業(2020年17期)2020-10-27 03:10:52
缺素癥的癥狀及解決辦法
今日農業(2020年16期)2020-09-25 03:05:08
預防心肌缺血臨床癥狀早知道
可改善咳嗽癥狀的兩款藥膳
瓜類蔓枯病發病癥狀及其防治技術
吉林蔬菜(2017年10期)2017-11-01 07:47:04
夏季豬高熱病的癥狀與防治
獸醫導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5
以肺內病變為首發癥狀的淋巴瘤多層螺旋CT與PET/CT表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77777|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在线播放91|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视频一区亚洲|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久久77777|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视频99|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91视频青青草|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久久无码av三级|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欧美亚洲网|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青青草久久伊人|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亚洲午夜18|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激情乱人伦|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午夜三级在线|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欧美色99|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在线免费看片a|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亚洲香蕉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深爱婷婷激情网| 国产第四页|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999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永久毛片在线播| 国产天天色| 老司机精品久久|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主播|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自拍|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精品美乳|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