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倩光++++金丹++++王府
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次由李克強總理提出。自此,這種新浪潮和新態勢激發著全民族的創業精神和創新基因。在雙創的號召下,眾創空間有孚眾望,依靠互聯網+,新媒體、新能源等形成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的綜合體,在服務上更具有專業水平、針對性、低資金運行。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不斷提升并且更愿意去嘗試創業,因此數量和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創新2.0是科技創新主體由“產學研”轉向“政產學研用”,再轉向“政用產學研”協同發展的推手,高校眾創空間順應創新2.0時代的發展應運而生。充分利用高校的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積極建設高校眾創空間對新疆地區的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創業教育與眾創空間的內涵
1.創業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樣闡述“創業教育”—— “從廣義上來說是指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它對于拿薪水的人同樣重要,因為用人機構或個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來越重視受雇者的首創、冒險精神,創業和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管理技能”。創業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院校創業教育主要是指學生除了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創業類的知識,創業教育與專業學科教育的結合,讓學生在創業活動實踐中更加有效的運用專業知識,提高創業實踐綜合能力。
2.眾創空間。克里斯·安德森在 《創客·新工業革命》中提出,創客是指不以盈利為目的,利用3D打印技術以及各種開源軟硬件,努力將各種創意與奇思妙想轉變為現實的人。同時,安德森認為“創客運動”是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浪潮,將實現全民創造,推動新工業革命。這主要指通過互聯網可以在線分享,為他人帶來靈感與合作機會,由此全球 “單打獨斗”的創客將連接在一起,上百萬熱愛 DIY 的人將由各自為政轉換為攜手向前、共同創造。國外的眾創空間相對于國內的發展要成熟的多,比如他們成立的Techshop、Fab Lab、Makerspace等、而國內命名則是創意咖啡、創客中心、創新工廠、逐夢空間等。
3.創業教育與眾創空間的關系。在對高校學生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最希望校方在創業教育方面開展的工作前三項分別為:“設立創業指導機構”“經常請創業成功人士開設講座”“舉辦創業大賽”,選擇率分別為39%、31.4%、30.8%。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示希望能夠建立創業實踐基地,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新疆高校的創業創新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論教育階段,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包括缺少實踐創新創業的基地,師資力量不平衡,沒有實際案例做參考,但是眾創空間的成立正好彌補了這個不足點。
二、當前新疆高校眾創空間發展模式
1.教育輔導型。主要重點是對創客或創業的人進行創業的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最大額度的利用人脈關系,聘請專家講師、資歷教授、著名企業高管等作為創業的指導人,對創客或者創業者進行有關內容的培訓。
2.活動交流型。主要通過組織活動、舉辦創業宣傳演講,對活動進行發布展示。讓創客們相互之間多溝通交流,展示自己的想法。新疆財經大學的創意咖啡館,就是以活動交流型發展模式為核心。在學校的創業教育支持下,創客學生一同發起的新型眾創空間。在每周六晚上會宣傳不一樣的主題,讓那些有創新創業想法的新老創客小聚一堂,進行思想的交流。讓眾創空間具有積極性、團隊性、資源共享性。
3.孵化生產型。主要依靠互聯網信息技術、硬件開源、大數據分析、3D打印等現代化科技,目的是服務于廣大創客并滿足個性化,將參與者的創新思想變成現實中的產品,這種產品可以給創客們獲得互聯網開源硬件平臺、實驗室基地、產品加工室等具體服務。
4.創業服務型。主要為創客在方向指南上有導向作用,其包括在經濟融資、培訓輔導、招聘人員、運營管理、政策申請、法律咨詢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指導。主要重視一開始創業最讓人頭疼的資金問題,其目的是解決資本問題,為在校想創業的人提供一個很好的融資環境。
5.綜合體系型。主要將前面幾種類型進行整合,讓創業創新項目在整個流程中有固定且可以為以后的創意項目提供參考,更接近于市場。最大的不同是工作管理人員是從創客中選出,目的讓創客自覺、自控、自學、自用,并允許有所成績的創客學生可以展示個人成品,這樣既可以獲得自身價值的體現也讓他自己得到自豪感。
三、新疆高校眾創空間發展存在的問題
1.創意市場化效率低。現代的大學生有很強的創新意識,由于在校期間相關的實踐經驗比較少,其創意市場化的效率低下。市場化的途徑在于技術轉移,而技術轉移的關鍵在于創意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消費者所需。高校眾創空間的空間利用率不高,很多眾創空間其實有很好的環境,但是創客數量卻不多。眾創空間應該明白他們給創客提供的不應只有空間,還應該有相應的設備,以及培訓,但是很多高校眾創空間并沒有做到,從而導致其大學生創客缺乏實踐指導,最終導致創業的高失敗率。
2.知識產權問題或侵權問題。創客創新項目需要迎合市場需求,眾創空間運行過程中也要實現創意的轉換,使其市場化。這是因為市場的需求供給問題,所以眾創空間一定會遇到知識產權問題或者侵權問題。另一個問題也由此得以顯現,即與此相關的專業化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得到完善,需要建立知識產權與法律法規相結合的法律體系。
3.傳遞效率低。高校眾創空間對政策以及社會企業的創意活動傳遞效率低。高校眾創空間所舉辦的聚合活動較少,使其不能與社會企業或者獲得成功的創客進行信息溝通和交流,進而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雖然很多眾創空間處于初創階段,但是有很少的眾創空間會對自己進行大量的宣傳,導致很多有意向創業的大學生不能深入到眾創空間,就算學生對其有所了解,很多學生家長也會反對孩子參與實踐。
四、新疆高校眾創空間切實有益的實施路徑
1.增強傳遞性,提高眾創空間轉化到市場率。高校眾創空間建設應該具有傳遞性,這樣才能更好的帶動別的院校、社會人士一起創業創新。要對創客的需要進行實際的了解,更好地滿足各類人士的需求方面。盡力確保眾創空間是一個開放性的,能夠讓所有人參與其中。讓那些感興趣、有想法、有能力的人相互溝通學習,把大家的智慧互相傳遞,共同發揮強項。不管在校內市場還是校外市場,提供實實在在的硬件場所為大家進行實訓。校外的一些企業可以融入校內的創作,比如銀行融資機構、外校的眾創空間、政府工商局,他們都可以給創業提供非常具有價值的信息。這樣就能大大的將眾創空間靈活的轉化到市場上。
2.注重科技性,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建設。高校眾創空間建設應重關注“互聯網+”模式。首先,互聯網信息是現時代必不可少的一個結構洞,可以通過網絡來推動創新創業課程在線學習,推出網絡公開課、online自主學習等課程,讓學生閑暇時間都用來了解創新創業的知識。其次,建設校園創意創業眾籌網站,利用互聯網的廣泛性來輕松籌得資金,并可以在網站上讓學生自己去分享創業成果。再其次,再利用互聯網中的各種成本較低、風險較小的電子平臺,讓學生從電子商務進行初步的創業創新。最后,可以建立具有特定眾創空間代表性的軟件,在軟件平臺上進行信息發布,重組被碎片的信息,方便讓廣大創客們更全面的了解相關活動和項目內容。
3.結合法律性,引導學生正確開展創業創新。高校眾創空間應該在法律的基礎上進行發展。首先,所有的創客應該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不管在對自我的法律保護還是對他人的侵犯權,都應該具有法律的敬畏意識。其次,在法律的基礎上大家進行合作開展項目,正當使用法律,走法律程序去創業創新。既要建立公平、公正原則,又要保證長期合作。再其次,在沒有法律明確界限內的或處于法律邊緣的項目應拒絕共同創業,引導學生正確思想意識去大膽創新創業。
4.樹立榜樣性,鼓舞創客士氣認真堅持創業。高校眾創空間應從校歷中統計出以前成功的創客,以及發展良好的創意維持和進行的實例,建立名人榜,涉及每個人的創業經歷以及方向,并邀請成功人士開展講座,道說自己創業經歷歷程,講述有關遇到的具體情況以及如何實施具體方案,并最終取得成功。這不僅激勵創客創業的決心,也能激發各自的創意興趣,大膽嘗試創新。更能夠讓大家有個互動交流的機會,讓那些處于瓶頸的創客們,為他們在堅持創業的道路上指出一條明路,讓那些創業思想啟蒙的創客們真正獲得蘇醒。
5.研究領域性,跨領域組建新型有效眾創空間。高校眾創空間舉辦的校園創業活動應邀請各院各業、各年級各地區的有興趣的創客來參加。邀請各大學院學生共同參與,利用各自不一樣的專業知識合作完成創業。從意識中的創意真真實實的展示出產品,再圍繞產品的經營推向市場。形成一整套的經營模式,產生眾創空間獨有的文化。學生在其中獲得了很大的鍛煉,既參與了又體驗了創業的整個流程,不僅可以激發一些人的興趣愛好,還能讓大家互相之間形成互補知識,大家相互學習,加強各自的專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院校還應該開設跨專業學科課程,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互相學習探討。培養一批新思想的創客學生,共同完善創業指導制度,形成別具一格的特色創業新體系。改善創業的生態環境,提升院校的空間文化,讓創業創新持續高速在校園發展,為將來社會上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6.共享資源性,建設院校創業項目資源分析庫。高校眾創空間應引導大家從小事做起,從微處發現問題。多關注那些小型創業,特別是有關服務業的微小創新,然后從這個微小創新入手指導學生積少成多,鞏固創業經驗和為將來創業積累資金。并在此同步進行建立創業項目資源庫,將那些微小的創業創新項目納入其中,讓創客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業能力來判斷和選擇,擁有共同志向的創客們可以組建小團隊進行合作,增強融入社會的能力,也提高了創業成功率。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