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棟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4.162
摘 要:機械零件是機械行業發展中的主體,也是促進機械生產力提高的關鍵,機械聯接環作為一種常用且非常重要的機械零部件,理應受到相關制造也及工作人員的重視。對此,該文基于試驗分析法,先簡單概述試驗中必須使用的鍛壓機械,然后選取型號為20CrMnTi的鋼機械聯接環,作為試驗對象,以通過試驗的方式來分析機械聯接環的鍛壓工藝優化。
關鍵詞:鍛壓工藝 機械聯接環 20CrMnTi鋼 力學性能 鍛壓機械
中圖分類號:TG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5(b)-0162-02
機械聯接環零部件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制造行業中,如煤礦、化工、汽車等制造行業中。但聯接環先有的鍛壓工藝存在產效低、穩定性差、廢品發生率高等缺點,不利于聯接環零件生產企業市場競爭力及市場地位的提高,所以必須進行鍛壓工藝優化。以20CrMnTi鋼機械聯接環為試驗對象,進行了聯接環顯微組織試驗和力學性能試驗,并比較兩組試驗,找出聯接環的鍛壓優化工藝。
1 鍛壓機械
鍛壓機械是指在鍛壓加工中用于成形和分離的機械設備,主要用于金屬成形,所以又稱為金屬成形機床,設備上多設有安全防護裝置,以保障設備和人身安全。其種類有以下幾種:①鍛錘:由重錘落下或強迫高速運動產生的動能對坯料做功,使之塑性變形的機械,是最常見、歷史最悠久的鍛壓機械;②機械壓力機:機械壓力機用曲柄連桿或肘桿機構、凸輪機構、螺桿機構傳動,具有工作平穩、精度高,操作條件好、生產率高等特點,適于在自動線上工作;③液壓機:以高壓液體(油、乳化液等)傳送工作壓力的鍛壓機械,具有工作平穩、震動小、鍛造深度大等特點,適合于大鍛件的鍛造和大規格板料的拉深、打包塊等工作;④旋轉鍛壓機:基本傳動方式與軋機相似,具有質量小、工作平穩、無震動等特點,包括輥鍛機、成形軋制機、卷板機等[1]。
2 試驗材料及方法
2.1 試驗材料
選用型號為20CrMnTi鋼機械聯接環為試驗坯料,試驗坯料的尺寸:長為200 mm、寬為60 mm、高為8 mm;試驗坯料的化學成分:0.17~0.23C、0.17~0.37Si、0.80~1.10Mn、1.00~1.30Cr、0.04~1.10Ti、S≤0.035、P≤0.035、Ni≤0.030、Cu≤0.030、余量為Fe。
聯接環的開口式型號為M14×50,開口的直徑為 14 mm,節距為50 mm,高為89 mm。所有聯接環試驗樣品經鍛壓后都要經過860℃×30 min+680℃×20 min等的溫火處理,空冷為主要冷卻方法。
2.2 試驗方法
優化方法包括鍛壓改進工藝1、2,其中鍛壓改進工藝1(反向終壓)的優化原理為:預熱毛坯時進行鍛壓,此時的金屬流動與凸模運動方向相反,模軸與鍛壓中的聯接環方向也相反,但空心軸進行沖頭工作時不發生轉動,最后通過鍛壓機實現對毛坯的作用力,實現反向終壓。反向終壓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不同階段毛料的溫度控制,一般在預熱階段的溫度控制在1100℃左右,最好是1100℃,而在最后的反向終壓階段的毛料溫度應控制在1200℃左右,最為是1200℃,溫度的誤差不能超過2~5℃。
鍛壓改進工藝2(反向鍛壓)的優化原理為:毛坯1180℃預熱后1320℃反向鍛壓,即先對毛坯進行溫度為1180℃的預熱,然后進行溫度標準為1320℃的反向鍛壓。
先用聯接環鍛壓工藝原理:先對準備好的毛料(毛坯)進行溫度標準為1100℃的預熱,然后就信息溫度標準為1250℃的高溫鍛造,待冷卻后將毛坯放入鍛壓機中進行溫度標準為1200℃的預壓,該次預壓稱為一次預壓,最后將鍛壓機的溫度提高至1350℃,進行二次預壓,最終形成博壁零件。
具體優化及試驗:通過鍛壓改進工藝1、2,實現對聯接環式樣的獲取,然后進行經線的切割和金相的拋磨,之后通過型號為PG18的金相顯微鏡和型號為JSM6510的掃面顯微鏡進顯微組織試驗。接著進行力學性試驗——拉伸與沖擊試驗,其中拉伸試驗的標準距離為95 mm、總的長度為195 mm、倒角的半徑為30 mm、寬為10 mm、厚度為5mm,拉伸試驗機的型號為BDL-500 L,室溫為該試驗的測量溫度;沖壓試驗中的樣品長為55 mm、寬為5 mm、高為5 mm,坡口的型號為V,且深度為2 mm。
3 結果與討論
3.1 顯微組織試驗結果及討論
經鍛壓改進工藝1、2獲取的聯接環,在顯微組織試驗下其晶粒和碳化物均得到了細化,尤其是在工藝2中,與現有的鍛壓工藝相比均得到了優化。
3.2 拉伸試驗結果與討論
經鍛壓改進工藝1、2獲取的聯接環,在拉伸試驗下其抗拉和屈服強度都得到提高,不僅如此,相應的伸長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與現有的鍛壓工藝比較,優化工藝1的抗壓強度比原的增加了75MPa,其屈服強度增加了97MPa,伸長率增加了5%。
3.3 沖擊試驗結果與討論
經鍛壓改進工藝1、2獲取的聯接環,在沖擊試驗下其沖擊韌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尤其是鍛壓改進工藝2。與現有的鍛壓工藝相比,鍛壓改進工藝1使機械聯接環的沖擊韌性增加了20J/mm2;而鍛壓改進工藝2則使機械聯接環的沖擊韌性增加了45J/mm2。另外,通過觀察經改進工藝1、2后機械聯接環室溫沖擊斷口的SEM照片,能夠明顯看出與現有的鍛壓工藝相比,改進工藝1、2均使聯接環沖擊斷口中的韌窩得到了有效的細化和深化,使其沖擊性能更好、韌窩數量更多、韌窩深度更深,最終使機械聯接環的拉伸性能達到最佳[4]。
綜上所述,鍛壓改進工藝2的優化效果更優于鍛壓改進工藝1,所以最為有效的機械聯接環鍛壓工藝改進方法為改進工藝2,即先對毛坯進行溫度為1180℃的預熱,然后進行溫度標準為1320℃的反向鍛壓。
4 結語
(1)鍛壓改進工藝1、2經顯微組織試驗后發現,與現有的鍛壓工藝相比具有以下幾點優勢:第一,有效細化了晶粒;第二,有效細化了碳化物,使碳化物轉變了原來的三維網狀分布,變成較為合理的細小顆粒狀散態分布,使機械聯接環組織得到了細化,進而提高其生產力。但改進工藝2比改進工藝的細化效果好。
(2)鍛壓改進工藝1、2經拉伸試驗后發現,與現有的鍛壓工藝相比具有以下幾點優勢:改進工藝1:第一,有效增加了機械聯接環的抗拉強度,其增加值為75MPa;第二,有效增加了機械聯接環的屈服強度,其增加值為97MPa;第三,有效增加了機械聯接環的伸長率,其增加值為5%;改進工藝2:機械聯接環的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和伸長率增加值分別為161MPa、201MPa和8%,均高于改進工藝1,故改進工藝2的優化效果優于改進工藝1。
(3)鍛壓改進工藝1、2經拉伸試驗后發現,與現有的鍛壓工藝相比,其沖壓性能都得到了有效優化,但改進工藝2優化效果優于改進工藝1。所以綜合(1)和(2)的結論,最后探討出20CrMnTi鋼機械聯接環的鍛壓優化方法選為:即先對毛坯進行溫度為1180℃的預熱,然后進行溫度標準為1320℃的反向鍛壓。
參考文獻
[1] 唐小潔.機械聯接環的鍛壓工藝優化研究[J].熱加工工藝,2017(5):151-153.
[2] 周佩秋.常用機械聯接的修復[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6):143.
[3] 原紅玲,李柏青.礦用開口式聯接環鍛壓模設計研究[J].煤礦機械,2014,35(3):108-110.
[4] 蔣莉萍,王軍,肖振宇,等.室溫多向鍛壓 AZ31鎂合金的靜態再結晶行為[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15(11):3051-3059.
[5] 饒成明,陳玉平,王駿,等.新型凸輪控制器在鍛壓設備中的應用研究[J].機床與液壓,2015(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