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竹+鮮琳+黃文詩
摘 要:建設為農氣象服務“兩個體系”,是氣象部門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的重要舉措。文章從四川省彭州市的實際出發,總結了基層氣象單位依托“三農”服務專項建設,建立完善氣象服務組織體系和長效機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力量參與的氣象服務新格局,全面提升了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工作。
關鍵詞: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3145
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是氣象部門貫徹落實中央一號的文件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基層氣象服務的重要載體。彭州市氣象局通過“三農”服務專項建設的實施,有效提升了彭州市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和農業氣象服務水平。
1 融入地方實際,找準氣象服務切入點
彭州市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西北邊緣,自然地理條件利于發展農作物種植,被稱作“蔬菜之鄉”,萵筍榮獲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但彭州市也是氣象災害多發區,強降水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近年來呈多發態勢,中小河流分布密集,防洪任務艱巨。本地著重對氣象災害防御能力提出了高需求。
2 以地方需求為引領,探索建立“彭州模式”
2.1 構建氣象服務組織體系
堅持“政府主導”原則,以政府發文方式,成立應對氣象災害指揮部、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并在全市鄉鎮(街道辦)以及重點村(社區)建立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站。由此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市、鎮、村3級農業氣象服務和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
2.2 建立氣象服務長效機制
構建氣象服務工作機制。以政府發文方式,先后印發《彭州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關于加快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的通知》、《彭州市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傳播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健全氣象服務工作機制。
構建氣象服務部門合作機制。與市農發局、市林業局等相關部門聯合組建氣象為農服務專家聯盟小組。在此基礎上,建立拓展了與市民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文廣局、市城管局等部門以及3大運營商的信息共享及聯動合作機制,強化了基層氣象災害防御及信息傳播能力。
構建氣象服務考核機制。將氣象工作納入地方政府考核機制,每年由市目督辦、市氣象局聯合下發專項目標考核工作任務,對各鎮(街道辦)、市級相關部門全年氣象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督查,借此充分調動相關部門的工作積極性。
構建氣象服務保障機制。通過“三農”專項所取得的成績,爭取地方政府關注與扶持,將為農氣象服務、氣象防災減災等工作一并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爭取地方編制,引進專業人才,近年來已達到國家氣象事業編制與地方編制比例1:1,且均為本科及以上氣象相關專業學歷。
3 “兩個體系”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3.1 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得到進一步健全
健全氣象觀測站網。通過新建改建區域氣象自動監測站,全市實現鄉鎮全覆蓋、重點區域基本達到全監測。氣象監測能力顯著提高,為開展鄉鎮精細化監測預報預警奠定了基礎,為農業氣象服務提供了數據支撐。
完善氣象信息傳播方式。通過健全手機短信、電視廣播、微博微信、電子顯示屏等社會傳播渠道,實現氣象信息實時發布更新,保障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及時傳遞到戶。從市政府到鎮村,基本實現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全覆蓋,從根本上解決了氣象服務“最后1公里”的問題。
完成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及相關編制工作。通過編制本地氣象災害風險區劃、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等報告,為地方發展規劃提供科學指導依據;同時編制了分災種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制作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并對外宣傳發放,提高政府和公眾應對氣象災害的防御意識和能力。
加強鎮(街道辦)氣象災害應急能力建設。完成全鎮(街道辦)以及工業開發區、重點旅游景區的氣象災害應急認證工作;指導3個鄉鎮成功申報全國標準化氣象災害防御鄉鎮的認證,全市氣象災害應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開展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科普宣傳。充分利用“3·23世界氣象日”等活動深入開展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與市教育局、國土局等部門聯動合作,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培訓”等活動。
3.2 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得到進一步提升
創新“直通式”為農氣象服務方式。開展成都地區首家農產品氣候品質溯源工作,彭州佳維他黃心獼猴桃被納入“四川省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與溯源”系統,實現手機二維碼溯源;探索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第3方公司共同開展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通式”氣象服務。
發揮涉農專家聯盟優勢,做好農業氣象服務。制定《農業氣象服務周年方案》,在關鍵農事季節以及轉折性天氣來臨前,制作發布針對性農業氣象服務產品,有效指導農戶抓住有利天氣開展農業生產工作、減少不利天氣帶來的損失。
開展應用課題研究。完成玉米套種馬鈴薯優質高產的農業氣象條件課題研究,并在成都地區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提高公眾對農業氣象的認知度。
彭州市氣象局立足地方實際,依托“三農”服務專項的實施,探索氣象為農服務工作新思路,打造出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力量參與的氣象服務“彭州模式”,提升了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基層氣象事業全面融入了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