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琪
機場的接待管理制度非常嚴格,但總有人不時想越線。
20世紀末最后一位美國總統對中國的訪問,是繼江澤民主席成功訪美之后中美關系中的又一件大事,也是國際關系中的一件大事,全國矚目,全球關注。披露這次接待中機場協調工作的不被外人所知的“秘事”,從一個角度可以看到兩個大國在某個層面上的“角力”。
隊伍龐大復雜 任務重大而繁多
比爾·克林頓總統首次訪華的時間是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像江澤民主席1997年訪美的第一站不在華盛頓而在夏威夷一樣,克林頓總統訪華的第一站不在北京而在西安。
克林頓總統訪華隊伍甚是龐大,陪同來訪的除克林頓夫人、女兒和岳母外,還有國務卿、財長、商業部長、參眾議員、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等要員,以及先遣、安全、特工、新聞、通訊、技術、航空、白宮和使館等方方面面的人員,總計達800余人。而涉及機場的事務,因人員多、頭緒雜、變化快、工作量很大,美國方面專門設置了一個協調工作小組,其任務包括負責飛機、車輛、設備、器材、人員等的入出境(港)以及多架專機的保障任務等。陜西省外辦也有一個相應的小組來配合美方完成有關工作。專機協調組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克林頓總統訪問陜西的效果,如果和美方先遣人員協調處理不當,會產生許多連鎖問題,影響就大了。比如專機、人員、器材以及武器的入、出境(港)工作,既要體現國家的主權,維護國家的尊嚴,又要高效、優質地辦理有關手續,表現出對于美國總統及其一行的特殊禮遇。
無視中方規定 擅自運來機械武器
為了保證圓滿完成任務,省外辦與民航、口岸辦、機場、公安、邊防以及海關等10多個部門多次開會協調,分工負責,又多次與美方商談討論。在20多天的時間里,我們忙得常常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的覺。我們和美國人也握手,也拍肩膀,也碰杯,但是在工作中,美國人有時卻以老大自居,還節外生枝,造出些事端來。他們無視中方規定,擅自做事,使我們忙上加忙。可是他們的這些做法常常逃不出我們各路人馬的眼睛,隨之而來的便是糾紛,甚至是雙方都有克制的、不失禮節的爭吵。
6月13日,從美國第一架C-5大型運輸機上,卸下了一輛大型鏟車,這在美方提供的貨物清單上是沒有注明的。西安海關人員將此情況告訴協調組之后,我們馬上向美方提出質疑。
高挑、英俊的美國空軍少校斯蒂文·培森聽完我們的意見后莞爾一笑:“這是今天早上最末一分鐘通知我們的,來不及告訴你們了。”語氣里包含著某種歉意。
當我們弄清這輛鏟車這幾天只放在咸陽機場庫房,只為他們運貨使用后,表現出我們的寬容和友善,并在一次會上鄭重地希望他們“下一次不要這樣”。他們點頭表示允諾。
但是,我們的寬容和友善也是有限度的。6月22日,高度警覺的西安海關人員發現,從另一架C-5運輸機上走下來的美國軍人帶著武器。我馬上嚴肅地告訴了培森少校:“在未經辦理申報、審批手續,攜帶武器入境的做法不妥。”這時,美國陸軍少校鮑勃先生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問我:“武器在哪兒呢?”我環顧那些美國兵,果然沒有見一個士兵帶槍——原來他們跟我們玩開了“捉迷藏”,很快把槍藏起來了。但是我方人員很快又確認了這個消息。我們立即向美方嚴正交涉,并轉達外交部的意見:武器放回飛機,暫時封存,人員下機不準攜帶槍支。在我們堅持原則的立場下,培森先生又一次帶歉意地說:“這是我們的不妥,我們要把武器全部運走。”
可是第二天類似的事情又發生了:從另一架大型運輸機上走下來81名特工人員,還卸下9輛小轎車,我們同時還發現一只不小的木箱,打開一看,里面放著幾十支手槍。顯然這又是一次無視中方規定的做法。我們立即和北京通了話,并按照北京的意見,要求美方將武器裝箱封存上鎖,用兩把鎖將箱子鎖好,要開箱時,必須由中美雙方同時開啟才行。事情明確了之后,我們和美國人一起把這個箱子運到總統將下榻的凱悅賓館,直到25日總統來陜之前,再由美方申報啟封。這次,美方老老實實地按照我們的嚴正要求辦事,并在克林頓總統抵達之前獲得我們的許可之后,和我們共同開封取槍。
不顧安全大局 隨意拉人進入機坪
美國人有時明知我們有規定,但還想鉆我們的空子。為了保證克林頓總統一行的安全,我們對所有進入機坪的中方人員,包括工作人員、司機和行李員等,進行了嚴格審查,合格后才發給機場有關方面的出入證件。美國人對于這點十分清楚,但是,不知道他們出于什么目的,將一名西安導游列入他們機組的名單里,并把他作為美方人員為他申請辦理了進機坪證件。此事被發現后,我們正式通知美方,請他們將證件交回,讓導游離開。但幾天之后,我們又發現該導游戴著進機坪證,便當場收回。幾乎在同時,我們又發現另有兩名導游無證進入機坪,他們說是美國人讓他們一起坐車進入機坪的。為此,我們向美方嚴正交涉,指出:我們對所有進入機坪的中方人員進行了嚴格審查,為的是確保你們的克林頓總統的安全,你們能保證他們是絕對安全的嗎?美國人說不能,這樣,他們只得同意請導游離開現場。
可是,美國人在次日又故態復萌,將另外兩名無證件導游安排在他們車上帶入機場。
我走上前去詢問這兩名導游,為什么沒有證件,他們謙恭而又禮貌地稱我為“朱老師”(其實我并不認識他們),說:“我們是來看看這架美國最大的飛機C-5的,看一下就走。”此刻被美國人稱之為“飛翔的樓房”的C-5,已經穩穩地落在了跑道上,正向我們滑翔過來。
我們都不清楚這“看一下”是多長的時間,但是這是美國人對我們“進機坪需申辦機坪證”規定的又一褻瀆卻再也清楚不過了。數分鐘之后,機場公安人員請導游人員離開了。不過,這畢竟不是導游們的過錯,希望他們能理解,這是一種沒有爭吵的斗爭。
(摘自《世界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