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霞
要想學好數學,首先是學生要具有良好的數學思維,有了思維才能更好地對數學課程進行思索和考慮,不至于害怕數學、反感數學,而會積極主動地為學好數學找尋辦法。而數學具有積極性、求異性、廣闊性、聯想性等特性,學生只有有意識地抓住這些特性進行訓練與培養,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訓練思維的積極性
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有思維的惰性,惰性往往影響思維的障礙,而思維的積極性是思維惰性的克星。所以,培養思維的積極性是培養數學思維的積極重要的基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
例如:在一年級《乘法初步認識》一課中,教師可先出示幾道連加算式讓學生改寫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義的依托,雖然是一年級小學生,仍能較順暢地完成了上述練習。而后,教師又出示3+3+3+3+2,讓學生思考、討論能否改寫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經過學生的討論與教師及時予以點撥,學生列出了3+3+3+3+2=3x5-1=3X4+2=2X7……雖然課堂費時多,但這樣的訓練卻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尋求新方法的積極情緒。
在數學教學中還經常利用“障礙性引入”、“沖突性引入”、“問題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發學生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探知思維活動,這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在學生不斷地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過程中,還要善于引導他們一環接一環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角”的認識時,學生列舉了生活中見過的角,當提到墻角時出現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認識呢?我讓學生帶著這個“謎”學完了角的概念后,再來討論認識墻角的“角”可從幾個方向來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獲得新知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這樣有利于思維活動的積極開展與深入探尋。
2 轉換角度思考,訓練思維的求異性
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其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改變已習慣了的思維定向,而從多方位多角度——即從新的思維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求得問題的解決,這也就是思維的求異性。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在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過程中由于年齡的特征,往往表現出難以擺脫已有的思維方向,也就是說學生個體(乃至于群體)的思維定勢往往影響了對新問題的解決,以至于產生錯覺。所以要培養與發展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必須十分注意培養思維求異性,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
例如:四則運算之間是有其內在聯系的。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加與乘之間則是轉換的關系。當加數相同時,加法轉換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轉換成加法。加減、乘除、加乘之間都有內在的聯系。如189—7可以連續減多少個7?應要求學生變換角度思考,從減與除的關系去考慮。這道題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幾個7?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的訓練,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靜止看問題,使所學知識有所升華,從中進一步理解與掌握了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又進行了求異性思維訓練。
在教學中,我們還經常發現一部分學生只習慣于順向思維,而不習慣于逆向思維。在應用題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時,一方面可以從問題入手,推導出解題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條件入手,一步一步歸納出解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十分注意在題目的設置上進行正逆向的變式訓練。比如進行語言敘述的變式訓練,即讓學生依據一句話改變敘述形式為幾句話。逆向思維的變式訓練則更為重要。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從低年級開始就重視正逆向思維的對比訓練,將有利于學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維定勢。
3 一題多解、變式引申,訓練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數學思維的又一特性。思維的狹窄性表現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變化,就不知所云。反復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是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窄性的有效辦法。可通過討論,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拓解題思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多次訓練,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了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重視計算結果,要針對教學的重難點,精心設計有層次、有坡度,要求明確、題型多變的練習題。要讓學生通過訓練不斷探索解題的捷徑,使思維的廣闊性得到不斷發展。要通過多次的漸進式的拓展訓練,使學生進入廣闊思維的佳境。
4 轉化思想,訓練思維的聯想性
聯想思維是一種表現想象力的思維,是發散思維的顯著標志。聯想思維的過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過廣闊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可達到一定的廣度,而通過聯想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可達到一定深度。有些題目,從敘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問題,但題目特點卻與工程問題相同,因此可用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去分析、解答。讓學生進行多種解題思路的討論時,有的解法需要學生用數學轉化思想,才能使解題思路簡捷,既達到一題多解的效果,又訓練了思路轉化的思想。轉化思想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應用解題中,用轉換方法,,遷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學生聯想思維的訓練。
5 注重學生的知識遷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必須建立在扎實的基礎上。小學生的認識特征和數學知識的邏輯結構,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條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復習舊知識,喚起學生的回憶,以舊憶新,使他們在新舊知識的連接處尋找新的知識生長點。把新的知識從舊知識、經驗中提煉出來,完善并提高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創造性思維得到了訓練。
例如,在整數乘法簡便運算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想想整數加法簡便運算,然后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最后總結出整數乘法簡便運算定律,而且在運算中運用。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知識遷移學習中培養了創造性思維。
6 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發展創造性思維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動腦、動口、動手,讓他們拼一拼圖,擺一擺小棒,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想一想,說一說。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觀察、質疑,提出問題,多角度思考問題,在親自嘗試中把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在獲取新知識中發展創造性思維。動腦,就是仔細思考;動口,就是要讀出數學題目;動手,就是既要積極主動做好題目,還要結合題目中的圖形應用等活動內容,積極參與畫圖解答,只有讓學生在數學中做到三者結合,才能發展其創造性思維,不斷提高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