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晟


【摘要】數字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優化了企業的商業模式,推動了商業環境的良性發展。隨著先進管理理念、戰略方式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企業的業務流程在管理上發展出了與這種深度融合相匹配的研究構思與模型?;跇I務流程的管理已經成為企業關注與優化的重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以業務流程為導向的會計在相關方面的發展。本文基于企業業務流程管理及其系統相關前沿理論,結合會計業務流程,對面向業務流程的會計信息載體(即所依靠的信息系統)以及會計發展進行了相應的研究。
【關鍵詞】業務流程管理;會計信息載體;會計發展
【中圖分類號】F232
一、引言
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以及相關產業的成熟使得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方式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踐。作為管理實踐的業務流程管理,近年來一直受到學術界以及企業界的關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的信息技術時代,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可預期到的機會亦或是創造機會的可能,都有動因去發揮出企業的核心價值潛力與內在機制效率,這就需要企業優化組織架構、業務流程,以降低企業硬性管理等相關成本、提高企業管理、經營運作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場的活躍使得大部分大型企業以及相關性質的小型企業熱衷于進行金融工具與金融產品的投融資,這些投融資活動由于大部分處于風險敞口之下,有必要通過相應的會計業務流程管理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風險控制。
此外,企業若想保持高增長態勢以及獲得較高投入資本回報,其企業整體模式勢必會向著輕資產模式邁進,這意味著在輕資產模式下企業會通過無形資產等有戰略性質的資產來獲得超額回報,通過無形資產如專利、商標、特許權等來創造、維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無形資產的價值創造需要通過科學、先進的業務流程管理作為基礎,通過加強業務流程管理,能夠使得無形資產給予企業利益相關者創造相對較高的價值。
總的來說,企業可供選擇的經營方式與模式、橫縱向戰略實施途徑是多元化的,企業的現狀以及發展方向也是傾向于多元化的業務,即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業務流程會隨著自身的成長與發展變得復雜起來,因此企業業務流程管理是企業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必須注重的一環,而這也使得會計信息系統向業務流程管理系統(BPMS)支持的面向業務流程會計的發展變得有意義。業務流程管理需要一個系統體系,而這個系統體系需要與會計信息系統進行深度融合以及相適應。對面向業務流程的會計信息載體以及會計發展方面的研究可以厘清業務流程管理與會計信息系統之間的關系與區別,以及厘清在業務流程管理過程中會計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發展現狀和趨勢。
二、相關概念
(一)業務流程與業務流程管理
不同的學者對業務流程有著不同的看法,業務流程的概念也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而相對應的擴展,廣義的業務流程概念是Lema skaMajdzik,A.and M.Okr glicka(2015)提出的,其認為業務流程是一套完整、動態協調的活動或邏輯相關的任務,必須以為客戶提供價值或實現其他戰略目標為執行依據。流程可以按其價值分列在連鎖目標中:核心流程(連鎖價值的主要活動)是基本業務運營的核心,直接與外部客戶的服務相關;支持流程(連鎖目標的次要活動)經常有內部客戶,包括核心流程的支持活動;業務網絡流程超出組織的范圍,包括供應商,客戶和盟友;管理流程是公司規劃,組織和控制資源的過程。從中可以看出,相比之前MichaelHammer與J·Champy(1993)所定義的業務流程是通過一系列相關的活動把一個或多個輸入轉化為一個或多個客戶增值的輸出。業務流程概念的實質沒有發生變化,但是業務流程內容得到了豐富與補充,例如企業的戰略,尤其是企業之間的戰略聯盟、聯合合作作業等契約合作也成為了業務流程所關注以及管理的重點之一。業務流程管理(BPM)的實質就是將企業組織下的業務流程條理化與系統化。BPM概念的興起以及學術界對BPM的重新思考與審視,使得與之相關的事物也被納入研究范圍之中,如對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的重新思考與審視。對于傳統會計信息系統來說,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本身是為了向企業收集和報告重要財務和非財務信息而設計的,但是這些信息是局限的、不全面的。這種局限與不全面主要是由于傳統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業務流程尚未達到深度融合、真正一體化的原因,也可能是成本與收益的權衡。但隨著利益相關者對非財務信息、預期信息以及公司治理等的愈發看重,傳統會計信息系統面臨著改善。
(二)企業資源計劃(ERP)與業務流程管理(BPM)
業務流程管理可以受到多變量因素的影響,如實施管理系統的成本及能夠帶來的效益之間的權衡取舍、人才與技術、管理層理念、原有治理架構與體系、利益相關者等。與此同時,從我國企業目前來看,對面向業務流程的會計信息載體,主要是兩種存在形式,即ERP與BPM。Paul Harmon(2003)對BPM的定義是一種管理規則,將流程與組織的戰略目標進行對齊,設計和實施流程架構,建立符合組織目標的流程測量系統,教育和組織管理人員,以便有效地管理流程。通俗意義上的說BPM是和流程相關的全部理念、策略、方法、工具的總和,是一個整體概念。ERP是將企業所有資源進行整合集成管理,簡單的說是將企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大流,也即是生產控制、物流管理、財務管理這三個主要方面進行一體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ERP與BPM的相關內涵與延伸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是模糊化的,兩者的主要支撐與服務內容都有所交叉,并且就目前來看,尚無統一的對ERP與BPM的清晰界定。表1是筆者根據相關文獻以及網絡資料對ERP與BPM進行了相應的介紹。
從表1可以看出,ERP與BPM有相似點,也有不同點,其發展有互相融通、取長補短的趨勢,但本質還是有一定的差別。從我國目前現狀來看,BPM與ERP這兩個會計信息載體軟件或產品都有相應的業務流程管理模塊,但是在BPM中,業務流程的管理是處于核心地位的。雖然BPM相比較于ERP在面向業務流程的會計處理、核算以及信息的獲取質量上有所優勢,但是ERP不會因此而被市場淘汰,其固有的客戶體驗慣性、客戶面臨的轉換成本以及自身也在不斷發展、創新,使得ERP會繼續探索、創新以及完善相應功能。此外,一些大型企業由于企業集團的龐大以及業務流程結構的復雜,可能會將企業系統管理分為多層次結構,圖1列示了如瑪氏、寶潔、安利、無限極等企業簡化的層次分類,從中可以看出,不管是ERP還是BPM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給企業管理層提供決策上的相關支持以及提供增值服務、提升企業整體效率,以產生效益。


三、面向業務流程的會計發展
不論是BPM、ERP或是其他系統及相關產品,與之相聯系或者處于其子系統的會計信息系統面臨著從傳統會計信息系統轉向面向業務流程的會計信息系統的驅動力以及不可抗力。Romney, M.和P.Steinbart(2013)認為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專注于處理不同會計周期內的各項業務交易以及與會計有關的企業工作活動。即:收入周期,其涉及銷售產品或服務的活動,并為這些銷售收取款項;支出周期涉及企業使用的產品的購買和支付活動;人力資源/工資周期,涉及雇用和支付雇員的活動;生產周期涉及將原材料和勞動力轉化成成品的活動;融資周期涉及為組織運作所需的資金,償還債權人和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的活動。在這些周期中產生的信息流存儲在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庫中。除了記錄有關企業交易或事項的數據外,會計信息系統還完成了兩項基本功能,為管理層提供有助于決策的信息,并提供充分的內部控制。即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負責收集、存儲和處理用于內部管理決策的財務和會計數據,包括直接影響金融交易處理的非金融交易。不可否認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在功能以及作用上可以基本滿足財務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對于非財務信息或者源信息以及會計信息質量等可能還存在著優化的空間。以業務流程為導向的會計,是會計視角下的相關會計信息的處理、披露以及優化,需要職業判斷以及相應管理學、經濟學等知識基礎作為支撐,或是基于其他業務部門的深度合作。會計一般而言服務于公司的兩類職能,一是財務會計,二是管理會計。對于以業務流程為導向的會計發展而言,會計應將重點轉向整個流程上,應該可以記錄與特定過程相關聯的所有交易,并報告關于流程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Pavlatos,O.和I.Paggios(2009)指出對于生產特定的產品而言,從傳統的角度來看,會計包括以綜合的方式確認并核算與特定產品的生產有關的成本和收入(會計科目),不顯示與該特定生產過程的一部分相關的詳細的財務(和非財務)數據。例如,不僅要有關于流程的聚合數據,還要具有相對于產品構成分析過程的活動詳細數據。雖然一些會計系統和工具試圖通過產品提供成本和收入,但事實是,這些系統更側重于基于會計科目(分類)的報表填充,以進一步導出資產負債表。從管理的角度來看,這個現實并不總是最好的,尤其是在同樣的策略取決于成本多少的產品價格制定政策的情況下。如果要知道產品的相關構成成本并且成本的核算質量是高質的,以便了解在某一特定日期生產產品的成本,就必須評估與核算有關產品制造過程的成本。雖然也有相關的成本計算方法能夠滿足這一需求,但是以流程為導向的會計發展能夠更加的符合企業整體管理規劃,協同性更強。
總的來說,面向業務流程的會計發展的最大特點是管理信息化階段的會計業務流程動態化。其實質是通過提高會計信息系統以及整個管理系統流程的靈活性與敏捷性,減少數據、信息冗雜,降低企業內部事項成本以及交易成本。面向業務流程的會計發展將在一個優化了的會計信息系統中或是類似ERP、BPM整體系統(軟件)中,進行一系列的便捷性操作。如管理會計可以在合規授權的情況下對業務流程進行操作控制,以保證業務合規運行以及控制風險;管理層可以更可靠、有效地對業務流程進行運營以及監督,并且可以從業務流程中獲取績效關鍵指標,這類指標對會計掌握企業整體經營情況以及內部控制情況也有幫助。此外,面向業務流程的會計可以借助相應載體的自動識別風險與缺陷故障來幫助其進行內部控制,使得會計財務高層更有效地實施內部控制,獲取內部控制缺陷信息并進行相應的更正與信息重述。在會計信息載體有一個可憧憬的未來時,非財務信息的獲取與預期會得到更加審慎與精細的職業判斷,在硬件設施水平上輔助會計進行職業判斷。
那么,可預見的是,會計的發展離不開理論的支持,也不離開能夠支撐面向業務流程會計發展的硬性條件。硬性條件的優化能夠使得會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內部審計、管理人員之間的工作聯系更加的協調與有序,信息化理論的發展以及會計信息系統或ERP、BPM等理論發展能夠促進會計的發展,使得會計工作邁向以前沿知識與職業技能為主的高端技術,以支持企業決策、提供高質量財務與非財務信息、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完善公司治理體系等。
四、結論
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面向業務流程的會計信息載體的完善及會計的發展。這種完善與發展是基于會計準則趨同以及相應概念的逐步深入理解下的一種商業會計流程語言模式,即通過會計信息載體將面向業務流程導向的會計在系統中能夠與其他子系統或部分在同一框架下協同作用、有序協調。企業要根據自身組織架構特點以及會計信息系統等去判斷哪種會計信息載體適合企業可持續發展。會計與業務的深入融合及管理是要根據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在明確企業所處的宏微觀環境后,在基于會計與財務的視角上,發揮出會計在業務流程及相應管理中的價值作用,實現會計內在價值,以及在借助會計信息載體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決策價值,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實現外在認可價值。本文的局限之處在于沒有對目前的面向業務流程的會計信息系統的實踐情況進行論述,沒有更加細致化的進行相應理論與框架的展開。
主要參考文獻:
[1]Harmon,P.,Business process change:a managers guide to improving,redesigning, and automating processes.2003:Morgan Kaufmann.
[2]Lemaska-Majdzik,A.and M.Okrglicka, Identific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in an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5.27:p.394-403.
[3]Pavlatos,O.and I.Paggios,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the hospitality industry:evidence from Greece.Journal of Hospitality&Tourism Research,2009.33(4):p. 511-527.
[4]Romney,M.and P.Steinbar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9th ed.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