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九貞
輝煌光環的背后
蔣九貞
杜甫《春夜喜雨》(右圖)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林玉英/作
一
林玉英先生說,她從來不哭,無論遇見怎樣的逆境,怎樣的艱難困苦,總是笑。
我冒昧跟林先生開玩笑說,你就從來沒有哭過?
她說,不哭,笑不出來也不哭,為什么要哭呢?人要有正能量!
好一個“為什么要哭呢”!好一個“人要有正能量”!我不禁擊節而贊。
初與林先生見面是在秋高氣爽的季節,那天的秋風總是如此蒼勁,把莊稼吹熟了,把綠葉吹黃了,把天空吹得那么高遠,把人的情懷也吹出了達觀和神韻,把才華吹成了累累碩果。
秋風吹得街道上的梧桐葉子嘩嘩啦啦的響,就有幾片蝴蝶一樣在空中飛舞。
在這秋風里,沐浴著溫和的太陽,我走進淮北市殘聯活動中心。
三樓助殘書畫藝術工作室。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正揮筆書寫“天道酬勤”條幅。她那神態,從容自若,尊貴莊嚴。落筆如鼎,行筆如龍。運筆矯健,氣勢貫暢。老道的筆法,剛柔兼濟的風格。她加蓋鈴印的姿勢,十分優雅,彰顯著大家風范。

著名詩人、書法家縱翰老師向我介紹,說她就是林玉英老師。我忙伸出手,連連說,久仰久仰!
我說“久仰”,絕非客套,我讀過林先生的書法,對她的書法藝術欽佩至極;并且縱翰老師也常常向我說起她,說林先生是國內屈指可數的著名女書法家之一,與林岫、周慧珺齊名,我自然仰慕,只是許多年來陰差陽錯,沒有得睹尊顏。而今不期而遇,豈不有手足之欲哉?

《養浩然正氣 極風云大觀》林玉英/作
二
林先生學書是從看鄰居寫春聯喜歡上了書法,臨摹街上招牌字開始的。
林先生對門鄰居吳老先生,寫得一手好字,每到春節,他都擺張桌子,在門口給人寫春聯。那時候小玉英已經上學,她對漢字書法有一種天生的喜好,就幫著吳先生研墨、裁紙、打下手。看的時間長了,她也想寫,就看吳老先生如何握筆,如何運筆,如何布局,問吳老先生這個字怎么寫,那個字怎么寫,回家就練。吳先生的字和街上的招牌字,就成了她心中意臨的字帖。
因為紙張緊張,也沒有錢買,小玉英逮著一張紙(不管是廢舊報紙還是學生演草紙)就練,正面練,反面練,字蓋字的練,直到不能再用為止。
沒有紙是一個方面,重要的是沒有字帖。那時候小學開書法課,全班只有一本字帖,
自作詩《絕句》二首(右圖)
久慕塔山名,
榴花火樣紅。
枝頭聞鳥唱,
村落笑飛聲。字帖往往都在班長、班干手里,她因為出身,當不了班干,自然就沒有保管字帖的權力,就是看一眼也覺得奢侈。沒辦法,她沿街看門頭,仔細揣摩招牌上的字,在她看來好的,她就認真體會人家是怎樣寫的,小手在衣服上比畫著,然后回到家里再憑記憶寫。直到很久以后,她的書法已然被很多人看好了,她卻覺得自己的字沒有寫到位,有點“飄”,這才下決心從頭練起。20世紀70年代末,她買了一些字帖,臨摹了一些碑刻,使她的字扎了“根”,真草篆隸,入帖出帖,練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萬畝石榴園,
果豐呈大觀。
賓朋來四海,
笑語漫秋山。
林玉英/作

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幾十年來,不管日子多么艱難,工作多么勞苦,林先生都堅持每日練字不輟。在粗菜組上班,一天下來,腰累得都直不起來,兩腿一步也不想邁動,只要屁股一沾床沿,就能睡著。但是,她硬是堅持住,拿起筆來練字。每天下班后做飯吃飯,收拾利索,已經很晚了,她不顧天晚,一練就到深夜,三更燈火五更雞。即使成名了,林先生仍舊堅持每日練字,從不間斷,直到現在。她練字入迷,常常誤了做家務,鍋里煮的飯常常燒干燒糊。她在中國美術館個展成功后,有記者采訪她,問她的書法是如何練成的。她回答三句話:喊我三聲聽不見,稀飯變干飯,鍋底燒得稀巴爛。她解釋:練字必須專心致志,手腦并用,專心到什么程度呢?我只要練起字來,不管誰叫我,我都聽不見一樣,不知道是在叫誰;我鍋里本來是放一點米燒稀飯的,可是一練字,忘了,想起來的時候,水快熬干了,稀飯變成了干飯了;更有甚者,忘得一干二凈,水熬干了,飯熬糊了,鍋底燒焦了,我是經常換鍋底的人,修鍋的和我都熟了,問我怎么老是換鍋底啊?我就是用這種精神練字的。
王駕《社日》
鵝湖山下稻粱肥,
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歸。
林玉英/作

林先生書法眾家之長,而自成一體,有人說她的書法“有男子氣”。她不完全同意這樣的評價。她說,書法須有陽剛之氣,當也有陰柔之美,只是各人風格不同而已。什么叫“男子氣”?“男子氣”絕不是評價書法的最好標準,更不是唯一標準,我寫我法,隨心所欲不逾矩,書而有法,就是書法。
我很欣賞林先生的這一見解。
著名書法家、原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為林先生親筆書寫了一篇美文,這篇美文的手稿至今她還保存著。沈鵬先生在文章中說:
……林玉英走的是一條遵循傳統的路子,先從楷書打好基礎,繼而深入到行、草、篆、隸等各個領域,于行草書更能施展她的才能。書法格調蒼勁樸茂,有較強的創造意識。……與林玉英同志生活在較偏僻的地區不無關聯的是,她的創作不受浮躁喧囂氣氛干擾。在她身上察覺不到那種片面追求商品化以及急功近利之類的習氣。正因為心無旁鶩,所以真正能夠樹立書法藝術的“本體觀
念”……
三
林玉英先生是德藝雙馨的書法藝術家,她不僅書法好,人品亦佳。她身上沒有銅臭氣,有的則是滿滿的正能量。
她有名氣了,成為中國近當代少有的女書法家之一,求她寫字的人多了,一般來說,她都有求必應。比如:領導向她要字,她給;從來不認識的工人向她要字,她也給。那年她接到外地一封信,寫信的人說,我是一個窮工人,可是我喜歡您的字,能不能給我寫一幅?她欣然命筆,寫好后自己花錢快遞過去。這樣的例子很多。林先生說,書法是我的愛好,我的愛好能被更多的人喜歡,我高興,我不是為了錢練字寫書法的。
市里有什么大型會議,需要寫會幅,她寫;單位搞活動,需要寫標語,她寫;有時候布置辦公室、會議室,需要幾幅字,她也寫。她就是這樣的人,從來不把書法和經濟掛鉤。有人勸她,別這樣爛寫,寫多了,就不值錢了。她總是笑笑,說,我本來就不是為了錢。
每年,她都和一些知名書法家一起到街道或者農村寫春聯。我問她,林老師,您能計算出您寫了多少春聯嗎?她搖搖頭,沒法計算,也沒必要計算,難道寫春聯還要計算出來邀功請賞嗎?嘻嘻,沒必要。
為了更好地服務人民大眾,服務需要的人,林先生和縱翰先生、溫紅兵以及其他幾位老師一起,成立了淮北市助殘書畫藝術工作室。近年來,她把更多精力投向了助殘工作,深受廣大殘疾人歡迎,受到殘聯等有關部門的贊譽。

林玉英簡介:
林玉英,女,1942年生,安徽濉溪人,原淮北市文聯副主席。安徽省第七次婦代會代表,淮北市第十屆人大代表,淮北市第六屆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華炎黃女子詩書畫聯誼中心理事,安徽省女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安徽省書協二、三屆理事,淮北市書法協會藝術顧問,香港——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顧問。
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并獲獎。1987年、1995年、2004年三次參加中國書協組織的中日婦女書法交流展及首屆、二屆中日女書法家代表作品展,日本書法界同行贊譽“有男子氣”,1994年分別參加“日中新婦女書法聯展”、新加坡“獅城書法篆刻會成立紀念國際書法交流展”、菲律賓“中華逸吟神墨詩書畫國際展覽”,在韓國漢城參加“95國際書藝展”“98世界美術大展”;首屆、二屆北京國際書法雙年展等。1988年5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展覽,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在中國最高藝術殿堂舉辦個人書展的女同志,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安徽電視臺分別作了報道,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沈鵬先生專門寫了《心無旁騖》的評論文章發表于人民日報,給予中肯的評價。書法作品曾在首屆黃山杯書畫大賽、99’巾幗之光書法展等處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