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方 偉, 王 青
(1.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北京 100120;2.國網四川映秀灣電廠,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水電廠設備點檢精益改善的探索與實踐
向 方 偉1, 王 青2
(1.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北京 100120;2.國網四川映秀灣電廠,四川 都江堰 611830)
通過對水電廠設備點檢精益改善的實踐,將水電廠設備點檢有機融入PDCA管理模型,經過梳理與優化關鍵業務流程,完善設備點檢標準書,加強設備點檢分析,健全運行維護工作機制,可全面掌控設備健康狀態,提高設備可靠性指標,降低設備隱患帶來的安全風險。在此基礎上,探索總結了通過設備點檢與分析進行設備狀態診斷的實踐經驗。
水電廠;設備點檢;精益改善;探索與實踐
水電廠設備健康運行是安全生產的核心內容,而診斷設備健康狀況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設備點檢的工作方式,其工作和管理的水平將會直接影響水電廠的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對水電廠的發展戰略亦會產生重要影響。
隨著“水電廠運維一體化”管理模式的推廣實施,水電廠“設備點檢”管理、“TPM”管理等方面得到了較廣泛的認同和發展。但是在設備點檢方面卻遇到了發展瓶頸,例如點檢與巡檢界定不明顯、點檢周期設置不合理、點檢標準和流程可操作性差、點檢執行效果不好、點檢成果缺乏統計和分析,缺乏對設備健康狀態的把控手段,對安全生產特別是設備管理水平的提升方面效果不明顯等問題。總體而言,設備點檢分析水平還不高,在及時發現設備缺陷、隱患方面還存在不足。
為解決水電廠設備點檢方面存在的問題,需加強設備點檢與分析管理,全面掌控設備健康狀態,并以此為基礎健全水電廠運維一體化及設備保全機制。
筆者總結了四川映秀灣電廠在設備點檢精益改善方面的經驗,通過精益六西格瑪(DMAIC)工作方法開展設備點檢研究,利用六西格瑪管理工具診斷、識別和細化電站運維管理、設備狀態分析評價、設備健康管理等工作流程,強化流程執行標準化,提升了水電廠生產管理水平,探索和研究了水電廠設備點檢精益管理模式。
2.1 確定提升目標
通過SIPOC圖梳理并確定出8個水電廠設備管理全過程流程,明確各流程提升目標和范圍。
通過客戶需求調查分析,發現內部客戶需求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要加強點檢的分析,二是要加強工作流程程序優化以加強點檢執行效果,三是要提高對設備狀態的診斷和評價能力。具體需求是要加強對點檢數據的收集分析,優化點檢項目、標準、周期,完善點檢記錄和點檢參數分析,能及時發現設備隱患,提高設備運行狀態分析能力,需形成專業點檢報告,強化工作流程程序執行的管控。
根據需求收集情況和業務提升目標,通過關鍵質量因素(CTQ)分解(圖1),將需求分析轉換為可明確衡量的需求。
根據需求分析及指標量化的可行性,按重要性優選排序,確定了3個關鍵質量指標。

圖1 水電廠設備點檢關鍵質量因素分解圖
2.2 檢查和分析存在的問題
(1)流程分析。
利用流程圖,明確工作范圍,再通過流程中信息流、價值流的展現分析流程的效率。按照流程順序繪制水電廠設備點檢管理環節價值流圖(VSM),如圖2所示,并梳理出每個環節的增值時間及流程效率。

圖2 水電廠設備點檢管理環節價值流圖
在系統梳理整個業務流程及信息流的基礎上,根據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了當前設備點檢執行、設備分析管理方面的改善空間,點檢過程中具有較多的問題改善點。
(2)因果原因分析。
為進一步探究根本原因,利用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分析,從人員主觀因素、設備健康因素、流程材料、工作方法、測量系統要求以及外部客觀環境等六個方面查找出當前設備點檢中的30個問題點。
(3)因果矩陣及帕累托分析。
根據設備點檢管理中的問題影響程度,進一步利用因果矩陣(Cause & Efficient Matrix)及帕累托分析(Pareto Analysis)工具對問題進行排序,進而選擇重點關注的問題。
根據需求分析及關鍵質量因素分解成果,結合3個量化提升指標制定評分點,進一步采用“頭腦風暴”方式打分排序。利用帕累托圖(圖3)對評分結果進行形象展示,識別出關鍵的問題類別,對影響設備點檢管理的根本原因做延展分析,并以此作為改進重點。

圖3 設備點檢關鍵問題梳理帕累托分析圖
如圖3所示,按照關鍵問題判斷的巴萊多定律(28法則),篩選出10個影響水電廠設備點檢管理的80%的問題點,并將其還原到具體流程進行重點分析。發現影響水電廠設備點檢管理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點檢分析亟待改進和提高;二是設備點檢執行方面的流程程序需要優化;三是設備狀態診斷方面需要提高。
從具體執行層面來說,即應厘清設備點檢、分析、設備狀態評價的流程和程序,優化各環節的執行效率和效果。應有能及時掌控設備運行狀態數據的點檢記錄,通過參數趨勢對比、現場可視化管理等提高點檢分析水平。需要可操作性強的對比分析手冊和分析機制,通過優化點檢項目、標準、周期等具體執行內容來加強點檢執行效率。通過設備的狀態診斷,及時改善維護保養計劃并形成報告、記錄等,進而優化維護保養周期、改善維護保養效果。
2.3 改進措施
(1)完善水電廠設備點檢標準。
將《設備點檢手冊》、《設備點檢標準》等規程進行修編完善,《點檢手冊》根據點檢標準按設備點檢范圍、點檢路線、點檢周期等編寫成冊,用于記錄重要的設備點檢參數和點檢執行情況等內容,并對比計算機監控數據和設備參數趨勢曲線進行分析。進一步優化了設備點檢周期、點檢項目和內容,嚴格執行好每周點檢分析,提高了設備點檢執行效率和質量。
(2)加強現場“可視化”管理。
根據現場設備點檢管理要求,加強現場可視化管理,梳理成果并形成《水電廠設備點檢現場可視化管理手冊》,將點檢標準、項目、內容在現場可視化形象展示,提高了點檢執行效果。
(3)加強設備點檢分析。
改變傳統的巡檢模式,加強了設備點檢分析和診斷技術。通過對設備點檢中重要參數,如振動、溫度、聲響、噪音等參數的記錄分析,將所有重要參數納入點檢管理系統進行測量、分析。綜合分析點檢情況、運行情況、定期工作完成情況、設備運行參數變化趨勢等,形成點檢診斷報告并優化設備維護保養周期和項目。通過加強技術分析,掌握設備健康狀況,及時排除設備存在的隱患,以確保設備安全經濟運行并指導設備狀態檢修。
(4)推進運維一體化。
通常認為,水電廠設備點檢和設備維護保養管理職能為不同專業領域,表現為運行、維護管理過程中的職責完全分開。通過對水電廠設備點檢精益改善的探索,系統梳理了水電廠生產管理流程,將設備點檢、運行分析、設備狀態診斷、設備維護保養等各生產管理環節有效結合,優化了工作流程和程序,明確了職責,消除了不同專業、環節在協調溝通方面的時間浪費,推進了運維一體化。
(5)形成水電廠設備點檢分析與設備狀態診斷體系。
建立起了水電廠設備點檢分析與設備狀態科學診斷體系(圖4),并形成了管理制度體系進行固化。同時,加強對運維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演練,提高了運維人員技術業務能力和水平。

圖4 水電廠設備點檢分析與設備狀態診斷體系圖
通過水電廠設備點檢精益改善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了通過設備點檢與分析進行設備狀態診斷的成功經驗。在傳統模式中,通過巡檢、運行操作發現的設備缺陷,多為泄漏等較為直觀的外部缺陷。而通過點檢與點檢分析,不僅能按規定的點檢路線和標準進行日常點檢活動,在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隱患的同時,還通過采集振動、溫度等設備的重要數據,借助精密點檢手段進一步分析和了解設備劣化的趨勢。根據建立的設備健康檔案和分析報告,對設備狀態變化趨勢和故障點等能夠進行多角度分析,如趨勢分析、振動分析、故障診斷等,為實現設備狀態檢修提供了保障。
綜上所述,通過水電廠設備點檢與設備狀態分析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水電廠設備點檢與分析方面的系列管理制度、體系、流程手冊等,在持續推進過程中不斷優化管理細則,提升了水電廠設備點檢與分析管理水平。同時,在點檢執行過程中加強記錄、統計和分析,提高了點檢執行效率,可及時診斷并掌握設備健康狀態。
[1] 梅春曉.設備點檢中需測量的重要參數[J].中國電力,2005,38(8):90-92.
[2] 賈亞朝,田 英.精益6西格瑪-精益生產和6西格瑪的有效結合[J].工業工程,2007,10(4):12-15.
向方偉(1974- ),男,四川彭州人,高級工程師,工程碩士,從事水電工程質量安全、項目管理及生產管理工作;
王 青(1975- ),女,山東齊河人,政工師,從事水電廠項目綜合管理及黨群工作.
(責任編輯:李燕輝)
2017- 01- 10
TV7;TV737;TV736
B
1001- 2184(2017)04- 008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