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寧
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是不斷提高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其中持續提高居民收入是關鍵一環。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促進民生富裕,可以有多種渠道和途徑,通過發展產業提高居民收入不僅是重要的途徑之一,而且具有長效性、可持續性,應當作為聚焦富民的重點工作來抓。
一、產業強盛是富民的堅實基礎
在現代經濟形態中,幾乎所有的財富都是通過一定的生產活動而產生。產業創造財富的能力,直接決定了從事產業活動的勞動者(包含管理者)能夠取得多少收入。在工業化之前,由于專業化程度不高,生產效率很低,除了人數極少的地主階層外,絕大部分的勞作者只能勉強維持生存。工業化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財富總量以數十倍于工業化之前的規模在增加,同時又創造了一個新的階層——中產階級。可以說,中產階級是工業化對社會進步所做的最大貢獻之一,因為這種貢獻使得社會中的多數人成為富裕安定階層,從而使社會趨于穩定。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產業創造財富的能力以及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不僅取決于本國生產要素的條件,還取決于世界市場和國際分工。同樣是制造業,美國制造業工人一小時能掙20美元以上,而亞洲一些國家制造業的工人,一小時掙不到2美元。甚至做同樣的產品,或者說從事同樣的勞務,付出都差不多,但由于發達國家的產業層次整體上高于發展中國家,相同的產業,所帶來的財富和收入也是不一樣的。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涌現了許多既能創造財富,又能給員工帶來高收入的企業。2017年3月,華為公司公布2016年企業年報,引起業內外關注。年報顯示,2016年華為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215.74億元,同比增長32%;支付員工薪酬(含獎金、補貼等)941.79億元,同比增長17.41%。華為公司約有18萬員工,人均收入約52萬元。這份收入單不禁讓人產生聯想,假如我國的多數產業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能夠達到華為所代表的通信產業水平,多數企業在員工收入方面能夠達到華為一半的標準,居民的收入水平將躍上一個大的臺階。
簡言之,發展和繁榮產業是富民的堅實基礎,加快相關富民產業的發展是聚焦富民的重點方向。
二、發展什么產業有利于富民
根據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規律,在不同的時代,總有一些產業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從而帶來更多的收入;還有一些產業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有利于做大收入分配的蛋糕。概括而言,以下幾類產業有利于盡快富民,可以說是聚焦富民優先發展的產業。
第一類是高科技產業。這類產業技術含量高,產品新穎先進,具有市場獨占性,甚至是給消費者或用戶帶來一個全新的產業。由于這類產業具有明顯的技術“溢價”效應,所以往往比一般產業更能創造財富,也能夠給員工帶來更高的收入。在美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往往都是以能去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等高科技公司為首選。這些公司不僅能夠為年輕人帶來成長的機會,而且也能提供優厚的收入待遇。
第二類是增加值高的產業。美國面廣量大的產業并非是高科技產業,許多產業通常采用的技術也不是高精尖的標準,但由于這些產業能夠創造較高的增加值,仍然能夠帶來較高的收入。同樣是制造業,美國制造業中大部分行業的增加值率都比中國制造業要高,再加上勞動生產率高,因而綜合經濟效益明顯好于中國的制造業,這也是為什么同樣是制造業,美國從業人員的工資水平大大高于中國同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類是品牌價值突出的產業。品牌是附在商品上的一種特殊價值,是品質和美好的一種凝聚,也是一種財富象征。品牌不僅自身是一種財富,還能創造出新的財富出來。世界上許多知名企業不僅擁有價值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品牌,而且可以憑借品牌創造出一個完整的產業價值鏈。世界上的咖啡店有千萬家,絕大多數都是夫妻老婆店,而美國的星巴克卻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來,不僅品牌價值過百億美元,而且經營范圍從咖啡到衍生產品,從賣服務到賣體驗,形成了一個全球員工超過32萬人、公司市值接近900億美元的巨大產業。
第四類是有利于增強消費者幸福指數的產業。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生活中的幸福感,不再像以前那樣僅僅在意獲得物質產品的多少,而是更加愿意在健康、養生、體驗、個性化消費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在這種需求的推動下,涉及醫療養護、保健養生、休閑旅游、家庭教育、體驗經濟、個性化消費等內容的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也能夠為產業創業者和從業人員帶來較高的收入。而且,這類產業往往能夠和互聯網對接,充分發揮了互聯網經濟的魅力。
第五類是產品具有顯著特色的產業。在賣方市場中,大多數的產品都是供過于求,市場競爭很激烈,最終能夠贏得市場認可的往往是高科技產品、品牌產品和特色產品。這種特色不僅體現在功能、效用和品質上,而且還體現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背景上。瑞士是一個小國,且多山少平原,農牧業發展本無優勢,但瑞士始終致力于鄉村的優美田園風光建設,把農業風景融入旅游業的發展,不僅打造出瑞士的多處旅游勝地,而且也創造出價值不菲的瑞士鄉村奶酪、巧克力等特色農產品,稱得上享譽世界。
第六類是能夠創造大量就業的服務業。一般來說,由于行業門檻相對較低的緣故,多數的服務行業并不能提供太多的高收入崗位,但發展服務業的最大好處之一,就是能夠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聚焦富民導向,促進富民產業發展,還是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努力吸收更多的人就業,使從業人員能夠穩定地獲得收入。在發展服務業方面,尤其是要重視新興服務業的發展,注重塑造服務業的新商業模式。
三、推進產業富民的重點方向
為進一步聚焦富民,發揮通過發展產業起到富民的作用,盡快提高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必須進一步更新觀念,調整發展思路,尤其應當在以下幾個方向加以重點推進。
調整和完善產業發展思路,在產業政策中充分體現聚焦富民理念,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居民收入提升的雙目標。要樹立產業富民的意識,堅定不移地走發展之路,緊緊依托產業的繁榮和發展推動居民收入的穩步提升。要把富民的指導思想貫穿于產業政策的謀劃與制定過程,使具體的產業發展政策服從于富民這一總的目標。在尊重產業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每布局發展一個重要產業,規劃發展成什么樣的規模,都應該算一算能夠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做成多大的經濟“蛋糕”,百姓從中能夠分到多少。盡量發展能夠做成大“蛋糕”、有利于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增加勞動者收入比重的產業,使得產業增加值中轉化為居民收入的部分不斷增大。對于那些僅僅有利于增加GDP而居民收入并不能等比例增加的一般性產業,應當不鼓勵發展,至少在發展順位上置于富民產業之后。
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向中高端方向升級,提高產業的附加值和財富創造能力。居民收入不高,除了分配制度出了問題外,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產業結構低端化、低附加值化,缺乏創造足夠財富的能力。必須采取一切可采取的措施,促進江蘇企業不斷創新,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千方百計地推動江蘇產業轉型升級,沿著產業價值鏈向中高端方向邁進,全面提升產業的附加值。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提升產業附加值是走產業富民發展之路的關鍵選擇,必須堅定不移地邁開步伐,必須堅持不懈地加以推進。如果江蘇的制造業能夠總體上升級到目前韓國的水平,按照國際上對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標準,江蘇的經濟發展將基本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居民的收入也將會躍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緊密跟蹤市場變化,把握新型消費的發展趨勢,大力發展適應消費升級的相關產業。消費升級是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轉變的一個標志,在此背景下,一批適應消費升級的產業發展也迎來好的時機,具有良好的產業經濟效益。應當認真深入研究消費市場的新變化,把握消費升級的主要方向和發展規律,圍繞消費品提檔升級、“互聯網+”和體驗經濟等消費升級的重點領域,著力發展中高端消費品制造業、休閑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體驗經濟產業等一批消費升級產業,為增加居民收入開辟新的產業發展空間。
大力發展品牌經濟,塑造一批具有財富創造功能的知名品牌,促進產業發展品牌化、高效化。要采用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模式,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品牌脫穎而出的市場競爭制度,建立規范的產品優質優價、品牌有價的市場交易制度,激勵企業創建知名品牌。采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改變目前品牌主要流于形式、限于紙上評價的局面,真正讓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發揮作用。政府部門要加大引導作用,下大力氣培育一批真正具有市場價值的地產品牌。促進產業發展品牌化還要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引入更多的國際要素,著眼于在國際市場建設一批屬于江蘇的知名品牌。
鼓勵農村結合本地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發展有特色的產業,大力發展“一鄉一品”或“一村一品”項目,形成基層的富民產業。富民的關鍵主要在農村,促進產業富民的發展重點也不能漏了農村。在農村發展富民產業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稟賦條件和人文環境,發展富有特色的帶有農村“鄉氣”的產業,如特色化的土產食品、鄉村旅游、傳統手工等,把生態、綠色、鄉愁、田園這幾個最大的鄉村財富元素植入其中。發展“一鄉一品”或“一村一品”也不是簡單走農村工業化的道路,更要防止工廠式作業破壞生態環境,而是結合地方特色和自然環境,發展和農村或鄉村緊密相關的特色產業。
加大金融支持,發展相關產業基金,為產業富民匯聚更多的資金。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融通,富民產業也不例外,必須利用好現代金融工具,優化資金流向,為產業富民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現階段要重點抓好產業金融工作,聚焦產業轉型、消費升級、品牌經濟、農村特色產業等,努力創造條件,成立和發展相關的產業基金,引入風險資本,擴大資金融通的規模,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流向有利于盡快富民的產業。
(作者系東南大學教授,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江蘇省民生幸福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