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高效成功的數學課,除了有明確的重難點突破和精致的教學細節外,巧妙呈現導語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好的導語就像優秀演奏家撥出的第一個音符,能散發出神秘的魅力,吸引聽眾漸入佳境;好的導語是教師精心打造課堂教學的一把金鑰匙,能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精心設計導語。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在數學課堂導語設置上的一些做法。
一、導語的功能
1.開啟思維,誘發思考
思由疑引起,有疑才會思。教師的講授、點撥、引導,只有伴隨著學生積極的思考,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那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使其全心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呢?筆者的做法是,每節課前,根據將要講述的內容,適當巧妙設置疑點導語,引導學生開啟思維、誘發思考,讓學生的思維機器跟隨著教師的講授疑點轉動起來。
2.畫龍點眼,突出要務
每節課都有其重難點,而這恰是授課的關鍵內容。教師在講授新課時若能從解題入手,設計好導語,這對學生掌握重點和難點會很有幫助,如在進行“合并同類項”教學時,筆者出示了這樣的多項式“ ”,要求學生任意給出、值,考考教師的計算能力,一些調皮的學生特意取一些很大的數字,但難不倒筆者,在學生興趣被激發后,筆者講道:“為什么老師有這樣的本領呢?那說明這個代數式蘊含著很大的秘密,同學們不妨來觀察一下它們之間的特點,看看有沒有什么捷徑。”這樣學生就明白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找出這些復雜多項式中的各個項之間的特點。這就是采用畫龍點睛、突出重點的方法,來設計本課的導語。
3.承上啟下,架橋渡河
從教材編排看,內容與內容之間、課與課之間,都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教師如果在講授新課時,能按照教材本身的內在邏輯關系,設計出聯系舊知識、提示新內容、承上啟下的導語,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時的導語如同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學生既復習了舊知識,又激起了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如在進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教學時,筆者在讓學生解方程“”時,先把學生會解的舊題“”同時出示在黑板上,然后提示學生:“這兩道題相同點是什么?不同點是什么?根據異同點分析,你能大膽解答嗎?”教師引導點撥的導語,讓學生通過對新舊知識的聯系、類比、對照,思考解決途徑,收到承上啟下、引導過渡之效果。
二、導語的設置
在講授新課中導語有多種功能,它設疑布障、畫龍點睛、逢水架橋、展現意境,不失為教師開啟新課、訓練學生思維、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把金鑰匙。教師怎樣恰當地設計和運用好導語呢?
1.舊知導入
布魯納認知說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認知結構的組織與重新組織”。數學知識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教學導入時要注意尋找這種內在聯系,并結合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科學組織導入設計,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使新知通過同化或順應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借舊知導入就是以學生學過的知識為基礎,從而引出新的教學課題。教師通過提問、做習題等教學活動,提供新舊知識的聯系點,溫故而知新,連貫自然,既鞏固了舊知識,又為新知識做了鋪墊,使學生感到新知識并不陌生,接受新知識水到渠成。例如,在進行“整式乘法公式”復習時,在對(a±b)2=a2±2ab+b2公式進一步深入研討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公式及其特點,再設計a2+b2的變形及其配套練習,然后讓學生根據這個公式本身的特點,把其中部分項作為整體,自己變形公式,同時編制相應的練習。對本節課采用復習引入,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及記憶的規律性,讓學生在開課不久就能全身心進入學習狀態,提高學習的效率。
2.故事導入
一個小典故,一則小故事,運用恰當,也會讓學生興趣大增,并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講授“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時,先利用多媒體將諸葛亮的頭像、生平簡介投影在屏幕上,再設計如下導語:“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能頂上嗎?假設諸葛亮解出問題的概率是0.85,三個臭皮匠能解出的概率分別是0.45,0.5,0.55,且每個人必須獨立解題,那么三個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與諸葛亮相比,誰大?”(停頓,學生思考)筆者繼續:“解這個概率題將用到今天同學們要學習的新內容—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需要,選擇與其相關的故事片段,讓學生在聚精會神的同時,進入新課的意境,激起學生濃厚的認知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
3.問題導入
“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靈魂”。問題導入就是在教學開始“設疑”作為學習的先導,編擬符合學生平時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使學生處于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激發學生濃厚的認知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例如,在講授“字母表示數”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看一張青蛙圖片,然后引導學生一起唱一首兒歌: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4只青蛙4張嘴,8只眼睛16條腿……慢慢地,場面開始激動。教師趁機問:假設有任意只青蛙,又該怎么念?某位學生思考片刻,小聲地說:任意只青蛙任意張嘴,任意只眼睛……(話還未說完,就引得其他同學大笑)這時,教師不慌不忙,建議學生一起討論,導入新課“字母表示數”。“教育是藝術”,提問也是藝術,科學地進行提問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喚醒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習動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導語的注意點
由于不同學科中的每一節課內容的教學重難點不同,所以導語的設計和運用沒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強求一致。但不管哪個學科,也不管教學的內容是什么,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都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設疑,追求啟發性
不管是設疑布障引起懸念,還是設置故事展示意境,導語的設計都要有針對性、啟發性、可接受性。要根據教學目的確定,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來設疑,不能跑題;要有思考的余地,能引起思索;要適合學生的特點,深淺適中,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產生不言自明和索然無味之感。
2.巧妙,突出趣味性
導語的語言要簡練,形式可以多樣化,一般幾句話的導語要盡可能調置得巧妙有趣。教師可以從解題入手,單刀直入;也可以從文本中提出問題,引起懸念,順勢導入;或者引一條格言、打個比方、利用一個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通過讓學生猜謎語、做智力游戲、做實驗等形式喚起學生求知欲,激發其學習興趣。導語設計應盡可能生動活潑、形式多樣,但絕不可故弄玄虛、嘩眾取寵,否則會影響新課教學。
3.求準,體現嚴密性
導語設計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詞,導語的語言應準確,設疑、引證、比喻等都要恰當,不可使學生產生歧義和誤解,一定要讓學生思維順勢進入新課的正確軌道。導語設計不能只顧及知識性、趣味性,還要體現思想性、嚴密性。
教無定法,課堂導語也如此。數學教學的開場白是為整個數學課堂教學服務的。導語為整個課堂教學做鋪墊,是為了讓學生“收心”,為了解決問題。有效的課堂導語需靈活多變、簡單巧妙、新穎自然,教師只有針對每節課的內容、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生的風格,設計出適宜的課堂導語,在極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使其在“我要學”“我愛學”的氛圍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識,讓學生思維處于最佳的活動狀態,才能為整堂課的和諧自然發展定下基調,從而實現有效教學,把“向課堂要質量”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