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好初高中教材銜接,優化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盡快適應高中思想政治學習。
關鍵詞:政治課教學;銜接;興趣;能力
初中學生進入高一后,普遍感覺高一思想政治難學。從以往高一學生的成績來看,學習成績明顯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初高中知識跨度大,加之在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容量、教學節奏變化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了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出現了“臺階”,讓剛升入高一的學生普遍不能立即適。如何消除這個“臺階”,使學生順利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過渡,盡快適應高一的思想政治學習,這是每一位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1 做好初高中教材銜接,優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師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如何優化教材內容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既要落實教材的基本知識,又要跳出教材既有框架,優化教材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研讀教材,有扎實的知識功底,教材重難點,教材體系結構要爛熟于心,了解教材的編排理念,準確的把握教材,熟悉新課程標準,這樣能為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初中教材涉及不少高中《經濟生活》基礎知識,《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一些知識也在初中教材中多處出現。遺憾的是,許多高中一線政治教師并不清楚這些交叉和重合之處。對初高中政治教學的銜接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既違背了教育教學的內在規律,也不利于學生的后續發展。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二單元“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對(人教版)九年級教材第三單元第七課“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的深化和拓展。因此高中政治教師要掌握初中教材,避免“炒冷飯”的現象出現。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三單元“學會合理消費”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第一單元“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多元文化地球村”、(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四單元“當代國際社會” 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單元中的“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與(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級第二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中的部分內容交叉重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抓重點,敢整合優化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師不僅要將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基本內容爛熟于胸,還要把握初中政治教材的邏輯體系,教學上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優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2 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提出:“教學要充分發掘利用學生的己有經驗,關注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點,自身適應社會的育結合色彩斑斕的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理解社會規則,提升旨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把學生的興趣和思維迅速地吸引到課堂教學之中。為此,我們創設情境所選用的材料一方面必須是真實的、典型的、富有代表性,要和課堂教學內容有著內在的聯系;另一方面材料的選用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們能夠選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音樂、漫畫、小品等多種形式,實現創設情境方式的多樣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影響價格的因素》時,我創設以下情境:
情境1:下雨了,露天菜場蔬菜降價;蘋果遭雹災減少,價格高于往年;發生禽流感期間,雞肉的價格一跌再跌。
情境2:同一種西瓜剛上市每斤賣到幾元,大量上市后只賣幾角。冬季皮衣賣出好價錢,夏季打折出售。
情境3:羽絨服在東北賣出高價,在海南降價也少有人買;沿海地區海鮮價格便宜,內陸省份得付出高價。
情境4:我國一些地區遭遇自然災害,相關生活用品的價格上漲,在政府強有力的調控下,價格很快穩定下來;在回民居住的地方豬肉能賣掉嗎?
情境5:汽車與自行車相比,汽車的價格為什么總比自行車高?
由于設置的生活情境學生比較熟悉,積極討論分析。隨后,我又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不同地區、不同產品的標價,目的是讓學生在自己比較熟悉的情境中增強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讓教材回歸到生活世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能力
1、設疑啟發,培養思維能力。《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明確基本標準的前提下,要結合相關內容,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和交流機會,能夠從各自的特長和關切出發,主動經歷觀察、操作、討論、質疑、探究的過程,富有個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利于培養務實態度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知識習得、情感體驗和人格養成。要達到這一目標,離不開有效的課堂設疑啟發。在學習“價值決定價格”時,讓學生思考:是不是所有商品的價格變動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大多數學生應聲回答“是”。于是進一步設疑啟發:名人字畫、古董寶物的價格為什么會持續走高呢?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積極探索,相互討論,在討論中碰撞思維火花,進而得出結論:某些特殊商品價格的變化不會引起供應量的變化,價格和供求相互制衡的關系沒有遭到破壞,因此才會發生“違背”價值規律的現象。所以,設疑啟發要做到有趣味、有巧思、有懸念,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多維的思維角度,使學生在生動活潑、富有靈氣的課堂教學中愛上思考、迷上探究,享受學習的樂趣。正如陶行知曾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2、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培育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必須重視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教學策略,把“目標一策略一評價”與“活動一體驗一表現”的過程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標準的能力。”為此,教師能夠通過課前“時事播報”引領學生關注時政熱點,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通過“角色體驗”使學生多角度領悟、全方位思考,全面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拓展學生課外活動的空間,提高行動力和反思總結的能力。通過積極的合作與探究促進政治課教學從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做到目標開放、資源開放、教學模式開放;使學生在充滿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
總之,只要我們重視高一思想政治課知識的特點,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認真做好初高中教學的銜接,就能讓大部分學生盡快適應高一思想政治課學習。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
[2]劉梅.初高中政治教學銜接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6. 1.
作者簡介
江壽春(1973-),男,中教一級,中學政治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