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為教育植入“優質基因”實現“高位嫁接”
因為建省晚、起步慢,海南教育基礎相對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也不均衡。針對這種情況,時任省長、現任省委書記劉賜貴在2016年省兩會上明確提出,要引進全國優質教育資源來海南聯合辦學。日前,海南省正式出臺《關于開展“一市(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作的實施意見》,從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對象到內容和辦學機制都給出了明確要求。
在5月22日海南省召開的專題會議上,省長沈曉明指出,要實實在在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作,千方百計把這件造福百姓的好事做實辦好。要研究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和界定優質學校的標準,同時引進一批高層次的優秀校長、教師和管理團隊,為海南基礎教育植入“優質基因”,實現海南基礎教育的“高位嫁接”。
按照意見要求,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按屬地原則,所需經費主要由市縣承擔。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省級財政按非貧困市縣最高1300萬元、貧困市縣最高1800萬元額度對引進工作進行獎補。各市縣政府應為合作舉辦的新建學校在規劃報建、費用減免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并開通綠色通道。另外, 引進的教育資源品牌效應明顯、對本省或市縣具有特別重大意義的,可實行“一事一議”或“一校一議”,予以特別支持。

海南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對象、內容和辦學機制
您覺得本版信息有價值嗎,有價值,請在《讀者服務卡》上圈109; 否則,請圈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