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苓
70度廣角下識別50米外的人,識別率98%。
趙勇2012年初開始籌劃辭職創業,同年秋天見到徐小平,這次見面加速了他此后創業的過程。“徐老師那個時候也不了解人工智能,可以說他是投人不投項目。他鼓勵我去創業,做一些開放性的事情。”趙勇說。

趙勇,格靈深瞳創始人兼CTO,曾在谷歌工作,是谷歌眼鏡核心研發人員之一。
當時最火的,是谷歌眼鏡。身為谷歌眼鏡主設計師之一,趙勇被國內創業圈結結實實“轟炸”了一番。“我剛回國的時候,谷歌眼鏡非常火。有人說,我給你錢,你來做個山寨版谷歌眼鏡。有人說我來給你寫本書,幫你出名。還有人發微博說,谷歌眼鏡發明者宣布可以用意念來控制眼鏡。我打電話問他,你為什么這么說,征得我同意了嗎?他說,我幫你出名。我在美國十幾年,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陣仗。我那時候意識到,我需要離‘創業圈遠一點,安安靜靜做事情。你看我們辦公地點選在頤和園旁邊的四合院,而不是創業公司聚集地,也有這個原因。”
2013年,非學術專業領域的人對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還知之甚少。轉變發生在2014年。
2014年1月,谷歌花大價錢收購了DeepMind,一家只有paper的公司。另外一件有影響力的事是,硅谷一家由李飛飛教授和其他人聯合成立的公司,用人工智能技術成功讀取了不規則驗證碼,隨后獲得億級規模投資。
國內熱潮隨之而來,格靈深瞳這樣的公司突然走到了鎂光燈下。
看得見的攝像頭和看不見的“安全腦”
格靈深瞳是一家以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技術公司,旨在通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讓計算機像人一樣看見并理解這個世界。
趙勇認為,產品代表公司,產品定義公司。格靈深瞳的主要產品可以分為兩種:“安全腦”和攝像頭。
人工智能是在大量數據積累的前提下配合越來越優秀的算法發展起來的,而安防產業天然地會產出大量數據。在過去,整個安防體系是數據和設備體系,僅北京就有兩百萬臺攝像設備,每天產生大量數據。但是,趙勇認為這些數據不能被稱為情報,而人工智能是可以幫助安防行業升級的新工具。
通過人工智能的“安全腦”把數據結構化,讓它們可以被檢索,更重要的是搭建平臺,把所有信息結合地理信息、時空信息和其他非視頻信號關聯起來,組成完整的情報體系——這就是所謂的“安全腦”。趙勇說,在不遠的未來,各級公安單位都會需要“安全腦”,只是關注的重點不同。
區縣公安部門希望解決小毛賊問題。“地方小,毛賊是誰,警方都知道。可是這些地痞流氓犯一次事最多關一兩天,所以區縣公安局的需求是:找到這些人,即時通知當地保安,跟著這些小毛賊,多盯他兩眼,降低犯罪率。”趙勇說。
公安部需要辦的案子更嚴重些,比如抓逃犯、地區反恐。
此外,還可以把技術與無人機結合,可以幫助部隊搜山,參與邊境國防工作。
但是,趙勇他們在幫助客戶搭建安全網絡的時候發現,人臉識別這一環有大量問題。每個客戶都要求做人臉識別,但現有攝像頭只能做到近距離識別,在卡口里才能用,所有客戶都表示只有卡口遠遠不夠,他們需要對一個廣場上洶涌的人流進行分析,要能把每個人都分析出來。
“但是市面上沒有這樣的產品,所以我們自己做了這款產品。”趙勇說。2016年10月,格靈深瞳發布了人眼攝像機。據趙勇講,這款攝像頭可在70度廣角下識別50米外的人,非常精確,人臉識別率達到98%。
他介紹道:“當你想在廣角的情況下仍然看得很遠,挑戰的就是有效分辨率。我們這款攝像頭可達到2億有效分辨率,而市面上現有的產品,即便高清的也只有200萬,差了100倍。”
人眼攝像頭從2015年開始研發,2016年發布,現在已進入量產,預計今年1月份開始出貨。
趙勇說,格靈深瞳在安防領域現在更主要的產品還是“安全腦”,但是自己每天也在關注硬件的發展,有時甚至會為此去美國、以色列與一個特殊的硬件公司討論合作,希望能盡早把人眼攝像機深度學習的硬件成本降下來。
人工智能也要回歸產品和商業模式
“安防是最接近營收的領域之一。”趙勇說道,“中國的安防市場是千億級的,現在真正基于深度學習的產品最多占幾億。”
趙勇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在人員結構上,格靈深瞳過去以研發為主,占比能達到百分之六七十,現在這部分比例在減少,會有越來越多的銷售人員。
從技術指標和應用層面看,中國已然領先于日本和歐洲等地區的一些傳統發達國家。在人工智能應用層面,中國與美國是并行,甚至比美國更好。
趙勇說,自己去CVPR(IEEE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ICCV(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這樣的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時,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學者是中國人。
但是在原始理論創新與核心源器械開發方面,中國仍與美國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學術上靠論文發表數量與影響因子(文章引用數)來評價科研能力強弱,并且,相比容易“灌水”的發表數量,影響因子更有說服力,通過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一篇文章影響了多少人。而刨去同實驗室研究人員、師生等裙帶關系帶來的文章引用,在這一項上排名前五十的中國人少之又少。
國內也有公司嘗試自己做底層技術,但如果僅限于內部開發應用,不開放出去,得不到社區智慧的開發與優化,加之本身也不比現有開源平臺更有先進性,長期發展也并不具有優勢。所以國內現有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雖然把技術、團隊、發論文數量、做底層框架拿出來廣為宣傳,最終依然要回歸產品和商業模式。
趙勇認為,今天人工智能是一個被寵著的行業,很受資本重視,大家對此非常信賴,也期待過高了。“說到底,還是要給社會提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