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洪
摘 要: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能夠有效促進區域間經濟密切交往,從而實現各區域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的目的。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對我國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情況做出評價,以期揭示我國區域經發展的動態特征及發展趨勢,從而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DEA方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水平;動態評價;比較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9-0039-02
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又稱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指通過加深區域之間經濟交往的密切程度及相互依賴程度,使區域之間形成經濟聯動模式,從而達到各區域之間經濟持續發展目的的一種發展模式。有效的評價手段能夠明確反映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動態水平,為區域經濟發展提提供參照依據,從而促進區域經濟高效發展[1~2]。本文采用DEA方法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評價,具體分析如下:
一、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區域經濟發展表征指標包括: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聯系水平。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具體表現為區域經濟總量(GDP)與區域經濟發展效率。區域經濟聯系與區域經濟發展成正相關關系,即:區域聯系越緊,區域經濟發展程度越高。區域經濟發展優勢主要體現為資本運用效率及勞動生產總量。省級區域貿易發展依存度能夠有效反映區域經濟發展中要素自由程度,其與區域經濟發展呈正相關關系,即:貿易依存度越高,區域經濟發展越好[3~4]。
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定量評估
DEA評價方法以相似概率作為評價基礎,本文運用DEA方法對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中區域產出指標體系與區域投入指標體系進行分析。
1.評估方法
本文評價方法建立在區域各經濟系統協同發展的有效情況能夠綜合反映區域經濟發展協同情況的基礎上。本文分析的區域協調為雙向區域經濟協調,因而系統構建應以雙向子系統的互相作用為主,具體包括:
子系統A對子系統B綜合有效程度計算:
假定he 為子系統A對子系統B的協同有效程度。假定fe 作為子系統A對子系統B的發展有效程度。假定zhe 為子系統A對子系統B的協同發展有效程度。
則子系統A對系統B的協同發展有效程度的計算公式為:
zhe =he *fe ,且zhe ≠zhe
2.數據與評估
區域經濟發展效率,區域內一定時期內全體勞動者的勞動效率,其計算公式為SLPi=GDPi /labori。其中,GDPi中的i表示具體區域,而labori中的i表示i區域內勞動者人數。SLPi數值與區域經濟聯系強度呈正相關關系,即數值越高,聯系程度越緊密。
區域經濟聯系程度,用以衡量區域間經濟發展聯系強度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RERIij= 。其中,RERIij中i、j為地區聯系程度,其中Pi為i地區的人口數量與Pj為j地區的人口數量。Gi為i地區經濟生產總值;Gj為j地區經濟生產總值。D2ij為i地區與j地道路網絡最短距離。
區域勞動生產率,部門生產值與部門勞動力比率。其計算公式為RCLPi= 。其中,GDPi為i地區區域生產總值;GDP為區域總生產值。Labori為i地區區域勞動者數量,Labor為勞動者總量。RCLPi與區域比較優勢成正相關關系。
省級貿易發展依存度,區域間貨物與服務流動情況。其計算公式為DTD=Br /GDP= 。其中,Br 表示省級貿易,N表示貨物與服務凈流出,Bi貿易差額,DTD數值進行絕對值處理后與區域合作水平成正相關關系。
采用DEA分析法對本文選取的16個省進行評估,結果如。
三、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水平動態比較
1. 16個省市協同發展動態比較。首先,從全國均值角度分析。2006—2015年,16省均值達到0.659。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全國經濟協同發展水平處于中等,未達到DEA方法有效評估值的要求,仍具有較大改動空間。其次,從16省經濟協同發展排名情況分析,取前五名作為第一梯隊,取后6名作為第三梯隊,其余為第二梯隊。最后,從16省協同發展綜合情況分析。天津、遼寧、河南、湖南、黑龍江、云南、甘肅及新疆協同發展數值處于波動中;而上海、江蘇、廣東、江西、吉林及四川處于下降狀態;北京與重慶數值處于穩定中[5~7]。
2.東中西部協同發展水平的比較。從數值角度分析,東中西部三省份均表現為平穩波動,其中西部地區波動幅度較為明顯。東部地區均值達到0.792超過全國平均水平0.133(0.792-0.659)。中部地區數值平穩,與全國平均值無顯著差異。從排名角度分析,第一梯隊省份均位于東部地區,第三梯隊地區普遍位于西部地區。從綜合角度分析,西部與中部數值無明差異,而東部地區數值明顯領先于中部與西部,差異較大,平均達到0.156。
四、結語
綜合上述,我國東部地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成果顯著,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國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程度呈明下降趨勢。筆者認為,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升級轉型的背景下,各省應加速經濟結構調整,但這一期間區域經濟協同發波應被控制化合理范疇內,具體數值應結合各省情況做出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 李琳,吳珊.基于DEA的我國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水平動態評價與比較[J].華東經濟管理,2014,(1):65-68.
[2] 谷立霞,楊建朝,朱菁菁.基于DEA的京津冀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評價與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32):171-172.
[3] 馮怡康,王雅潔.基于DEA的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動態效度評價[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70-74.
[4] 楊蘭錦.基于DEA的我國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水平動態評價與比較[J].現代經濟信息,2014,(13):452.
[5] 曹莉,馬占新.基于廣義DEA方法的中國西部經濟業績有效性圖譜分析[J].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版,2016,(5):449-457.
[6] 丁浩,代汝峰,李明莉.基于非徑向DEA方法的山東省FEEEP系統協調性評價[J].河南科學,2013,(4):533-537.
[7] 何東偉,胡曉鵬.中國區域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分解——基于DEA方法的實證研究[J].產業經濟評論,2015,(4):19-27.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