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濤
摘要:這些年,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由于世界經濟下行趨勢的波及,也相應的出現了下行狀態,而且情況越來越糟。一方面,就業量逐年遞增,次生待就業量也占有較多的比例,根據實際情況來看,還有繼續增長的可能;另一方面,每年新增大學生創業數量依舊較低,雖然高校創業醒目培養規模在持續增長,但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卻僅僅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下。因此,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具有較高的培養率以及較低的成功率。在這個新時代,黨與國家對大學生創業方面投入了較多的精力,同時制定了相關的優惠政策來促進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充分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的目標。在相關工作中,應當構建“就業—創業”的雙向動力機制,將兩者合二為一,實現一體化的新思路。
關鍵詞:經濟下行;就業;創業;互動
一、經濟下行趨勢下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形勢
1、經濟下行趨勢下大學生就業情況十分嚴峻。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不容樂觀,導致就業崗位也是大幅度減少,因此從企業角度而言,招工困難也在所難免。國內在經濟急需轉型的形勢下,對于技術型人才與高級管理人才的需要水平正在顯著提高,然而就目前而言,當代大學生自身的素質與能力方面與社會上對于人才的需要不匹配,產生這樣的窘況的因素為大學的教育系統與人才培養計劃以及社會實際需要相悖,主要傾向于對于理論知識的灌輸,未能將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們,根據資料顯示,大專生的就業率與本科生、研究生相比,有過之而不及。這種現象表明企業需要的剛需型人才,與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能力出現了脫節,致使他們在就業時,高不成低不就,難以參加工作[1]。此外這還和大學生就業心態以及就業理念有關系,大部分大學生以及研究生把上大學與讀研究生當作一種投資,他們利用大量的時間與金錢換取的學歷,期望能夠在社會中獲得相應的回報,但是現實卻是相當殘酷的。因此高不成低不就的窘況難以保證大學生能有一個合適的工作。
2、經濟下行趨勢下大學生創業形勢不容樂觀。依據資料顯示,應屆畢業生創業比例正在慢慢增加,然而就目前經濟下行的情況而言,創業率的增加幅度較小。根據資料顯示在2014年應屆本科生與大專生的自主創業率未百分之二與百分之三點八,顯而易見,大專生的創業率要比本科生的創業率高一些,同時大學生創業主要是機會型創業,也就是說他們是自愿選擇的創業,并非因為找不到工作。大量涌現的機會型創業會導致農民工面臨的就業壓力的增加,產生了其它的社會矛盾。此外,大部分應屆畢業生的創業資金來源于家庭,所以在資金與資源方面都具有嚴重的局限性,同時大學生涉世未深,經驗不足,能力欠缺等方面,使得創業成功率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3、大學生未能搞清就業與創業的聯系。2007年是一個就業創業理念的分割點,這一年以前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對于就業方面比較關注,所以就業率較高;而在這一年以后,國內經濟開始轉型,出現了創業的新氣象,使創業變成了就業的關鍵因素。政府部門與相關專業人士皆提倡創業帶動就業,同時促進大學生通過創業來改變未來,顯而易見,政府部門對大學生創業的關注程度較大,對大學生創業寄寓了厚望[2]。然而,這個思想的出現,使得大部分的大學生無法弄清就業與創業之間的聯系,一些專業人士指出,創業為最新的動力,為有效降低就業嚴厲的方式。然而由實質上而言,創業隸屬就業,創業能夠促進就業。筆者指出,就當今形勢而言,國內應該以就業為主、創業為輔作為基本戰略,充分體現創業的動力,科學指引學生就業。
二、經濟下行趨勢下大學生“就業—創業”互動性方式
1、政府部門制定相應的調節與管理機制。建立政府公共工程項目為主要的方式之一,這個方式能夠顯著緩解就業壓力。經濟下行的形勢下,社會與企業中需要的人才較少,這就對大學生的就業造成了困難。在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公共工程項目的規模進行最大限度的增加,可以解決大學生就業的燃眉之急。此外建立相應的財政投入機制,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創業帶動就業。
2、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雙向互動機制。“就業—創業”的雙向互動機制含義為就業與創業屬于一個整體,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互動機制的制定由以下兩個部分組成:輔助創業和核心創業。大眾創新與萬眾創業為國內按照當今的經濟情況而制定的新思想,通過發揮創業的動力作用帶動就業,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進而降低大眾在社會中所面臨的就業壓力[3]。在輔助創業階段,創業促進就業的水平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需要進行宏觀調控,首先由就業推動創業,待創業到達一定的成熟階段,再反過來由創業推動就業的發展;在核心創業時,創業能夠大幅度推動就業的發展,而此時,就是最為關鍵的時期,因為創業機制已經比較健全,而且動力也十分充足。
3、如果想要做到“就業—創業”雙向互動就應當充分發揮用人單位的作用。用人單位利用所缺少的職位需要的專業素質與專業能力,有針對性的培養需要的人才,這樣就能夠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也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招人難的問題。這樣的方法不但能夠使用人單位與就業人員兩者實現雙贏,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培訓以及招聘中產生的成本費用,此外對于用人單位的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也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為本單位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提供重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對技能型人才創造力的影響研究[D].武漢大學,2011.
[2] 戴衛東,肖玉巧,趙麗麗.面向現代服務業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質量評價[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78-82.
[3] 李寧.經濟下行趨勢下河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0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