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華

摘 要:伴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對要領、結論和技能的記憶、模仿和接受,應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修訂后的教材,除了文本內容以外,還增加了很多數學閱讀方面的材料,如“生活中的數學”“你知道嗎?”“數學游戲”等等,很顯然,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農村小學;閱讀教學;思考
一、教師忽略了對數學閱讀教學的指導
實踐中發現,教師在數學課的教學中,依然沿用過去的老辦法,不論是對數學文本的閱讀,還是對課本中數學材料的閱讀,都很少去指導學生進行閱讀。
通過對教師的訪談,95%的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很有必要,但是在教學中把數學閱讀作為一種教學方式長期使用的教師幾乎沒有。
二、小學數學教師面臨的難題
很多教師發現,在每次檢測完,總有一些學生因種種原因成績不盡如人意,問其原因,總是說“題沒有看清”“理解錯了”“沒讀懂”等,這是小學生做數學作業的一個通病——粗心!老師在學生做作業之前都會對學生說“細心點”,但學生依舊粗心,這是怎么回事呢?實際上這與學生沒有養成數學閱讀習慣有很大關系,特別是文字題、應用題、圖形題,閱讀顯得尤為重要。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活閱歷淺、知識結構不夠全面等諸多因素,往往解答這類題不能得心應手。很多老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堂課處理一道應用題,自己覺得已經講得不能再明白了,可學生就是不明白,做題時不能舉一反三。通過對錯誤進行分析,原因很明顯:一是孩子們不會閱讀,根本弄不清題意;二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經常做試卷分析的教研員也會有同感。上學期期末,為了考查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在命制小學五年級數學調研卷時,我有意修改了一道判斷題。這道題的原題型是:
我修改后的題是:“比2.5大而又比2.9小的一位小數只有3個( )”。
結果非常意外,我查閱了一本試卷(30份),有18人做錯,錯誤率是60%,此題90%以上的學生都會做,不應該丟分,出錯的原因是:學生對該題的閱讀不夠仔細。
三、小學生數學閱讀興趣尚未得到培養
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除了聽課、做作業、檢測考試外,教師或學校能夠給學生提供繼續學習數學知識的平臺很少,不像語文學習,學生可參與學習的平臺很多,學生參與這些平臺,既學到了語文知識,又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選擇課外閱讀方面的書籍(或報紙)都是語文方面的,很少去閱讀數學方面的書籍,在學生的心目中,數學難解、費腦子,數學閱讀要花很長時間,還需要動手做,90%的學生對數學閱讀望而生畏,更談不上感興趣了。
據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教學實踐中存在教師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缺失的問題;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不強,通過閱讀獲得的知識也比較膚淺,對理解要求較高的閱讀資料有困難。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對數學閱讀重要性的認識未能落實到實踐中去。通過與教師的訪談,大家一致認為數學閱讀很重要,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去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師少之又少。二是教師自身缺乏指導學生以及進行數學閱讀教學的方法。這點也是教師未能在實踐中真正落實,不能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原因。三是學生缺乏數學閱讀的氛圍和訓練,由此導致教師在布置閱讀任務后學生的閱讀效果不理想。
1.教師思想上重視數學閱讀,行動上落實數學閱讀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高度重視數學閱讀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教師在選擇數學閱讀材料時要注意“四性”:適宜性,要符合學生的階段發展特點;趣味性,要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啟發性,要能夠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性,要能使學生從中掌握一些有效閱讀的科學方法。
2.家長應該為孩子的數學閱讀提供必要的支持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在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培養上起關鍵作用,不僅要給孩子購買合適的數學閱讀書籍,還要給孩子提供適宜的閱讀場所。
3.學校要創建更多的數學閱讀平臺
為了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素養,學校應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數學閱讀活動:可以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數學讀書交流”活動;可以開展“班級數學閱讀一套書”活動,并配備“班級閱讀筆記本”,每本筆記本記錄一個話題,如巧題妙解、生活中的數學、數學史話、趣味數學等。
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是課程改革后數學教學的一項新任務,也是世界各國數學課程改革的共同趨勢,因此,教會學生閱讀和理解課本是頭等大事,只有在實際教學中抓好數學閱讀教學工作,學生的數學素養才能得到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代立揚.語言因素對小學數學應用題難度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2.
[2]李麗娜.加強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閱讀指導的行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