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
語文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學生的交流能力,可見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個別學生一上語文課就感到厭倦,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語文學好,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導致語文學習效率與效益的低下。新課標對教師的語文教學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和語文素養。下面,筆者通過四個方面談談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一、開創以興趣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生搬硬套教學目標給學生上課,這往往使教學知識比較枯燥,能吸引學生的知識不多,雖然教師講解得津津有味,但學生興趣索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倦心理,課堂效率很低下,與新課標相悖。因此,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開創以興趣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帶動下,學生才可以跟隨教師的思路一起進行語文學習,克服語文學習中的困難,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如學習《木蘭從軍》一文,我首先播放電影《花木蘭》片段,然后賣了一個“關子”,誰是“巾幗英雄”花木蘭,你們知道嗎?誰能給大家講述她的英勇故事?學生對教師的問題產生了濃厚興趣,把自己了解花木蘭的事跡,娓娓動聽地給學生講起來。教師在學生興致勃勃的時候再引入課題:下面我們來學習木蘭從軍的故事。學生對花木蘭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教師一起學習木蘭代父從軍的美德,從而增強了課堂學習的實效性。
二、開創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上處于權威地位,學生學習什么、如何學習,都由教師決定,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但是教師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如果學生無法在教師的方法下有效學習,那就會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扼殺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課堂效率很低下,不符合新課標要求。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開創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成為課堂的主角,在主動學習中決定自己的語文學習,只有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才能掌控本應該屬于他們的課堂,以自己的方式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如《臥薪嘗膽》一課,我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篇文章,播放相關視頻,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習生字和生詞,體會“臥薪嘗膽”的意思,越王勾踐被打敗后為了報仇雪恨,白天辛苦耕種,晚上睡柴草,每頓飯前還要嘗嘗苦膽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恥辱,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終于滅掉了吳國。學生通過學習明白了臥薪嘗膽的意思,并提升了自己在耐挫方面的意志品質,這不僅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還提高了自身的素養。
三、開創以多媒體為媒介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板書形式將教學重點展示給學生,教師雖然費時費力地書寫板書,盡力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板書內容仍然不足以全面展現教學內容,而且板書內容枯燥乏味,學生的眼球無法被吸引,板書浪費了教師的很多時間和精力,依然不能提高課堂效率,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開創以多媒體為媒介的教學模式,這可以給語文課堂帶來生機和活力,學生在多媒體展示中積極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如《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教師可以給學生利用多媒體展示海底動物的特點,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梭子魚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烏賊和章魚能突然向前方噴水,學生直觀地看到海底世界的動物,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他們非常樂意和教師一起學習這篇文章。
四、開創以小組討論為方式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多以“單兵式”的獨立方式學習,學生討論與商量機會較少。因為教師認為獨立學習可以使學生靜心思考語文知識,在思考中提高語文能力,可是學生在獨立學習中容易禁錮自己的思維,遇到思維瓶頸自己難以突破,這極大地影響難點與惑點的解決,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果,不能提高學習效率,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開創以小組討論為方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各抒己見,沒有任何顧忌,一個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后,其他學生可以給予這個學生補充,如果不同意這個學生的觀點,可以提出新的觀點,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別人發表看法的時候汲取有用的東西,以完善自己的觀點,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如《三顧茅廬》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從中學習劉備是如何誠心誠意地三次拜訪諸葛亮的,體現了劉備尊重人才的德行,最終諸葛亮沒有讓劉備失望,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能很好地學習本篇文章。
教學模式的創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效果,根據學情調整自己的策略;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不要因為自身水平的不足影響學生水平的提高;教師更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積累,找到更多可以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