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甫友
摘要:欣賞別人,是對自身品質的一種提升。細心留意每一個瞬間,就會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欣賞學生,師生都會快樂。善于夸獎和鼓勵學生,注重欣賞學生,讓學生在興趣和自信中步步成長是老師培養學生性格特點和學習興趣的法寶。
關鍵詞:欣賞教育;小學課堂;性格培養
在教學中,有些老師遇到班里或課堂上出現一些調皮的學生,可能會抓住不放,狠狠地批評不可,認為這樣才算盡到教師的責任。而大多數同學有進步甚至取得很大的成績卻不知去欣賞喝彩,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這做法細想起來是不妥的。
教育需要欣賞,需要喚醒學生沉睡的情感能源和智慧能源,這是教育的手段和藝術。[1]
老師欣賞學生,就會增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勇于進取的信心和不斷進取的動力。
學會欣賞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都能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欣賞是一種引導和激勵。他們的變化會讓我們意外的:
一、欣賞學生 學生處處皆特長
“教育,是關懷備至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一株株嫩芽,待我們去發現,愛護,保護和欣賞。走到學生中去,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摯友,了解他們的生活,就會發現他們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們去欣賞。
有位教師遇到這樣一件事:在 “六一”頒獎會上,獲獎的同學都高興地向主席臺跑去,無意間,班里的“小老鼠”——手里捧著兩張獎狀.高興地向老師走來,一時間老師有點納悶:他可從來沒有學習得優的時候,這是捧著什么獎?正想著他已走到老師身邊了。忽然老師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是不是該向他祝賀呢?于是老師伸出雙手緊緊地握住他的手,對他說:“祝賀你取得好成績,你行。”(后來,老師才知道他得的是“百米賽”和“立定跳遠”獎)。學生又激動又有點不好意思??看著他的背影,老師好像看到一個孩子找到了自信,在以后的課堂上這個學生的表現不一樣了,課堂上敢于大膽發言了。
殷店鎮小在安居會議后更多地關注新教育的開展,也嘗試進行試驗。一些老師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當你欣賞學生的時候,學生也在尊重你,欣賞你。
三年級的劉老師試著讓學生分組協作討論,老師鼓勵從不做聲的劉文同學說兩句,沒想到他真的說了一句:我想學好語文。第二天老師上數學課,他真的認真聽了一節,他說出讓老師吃驚的又一句話:這節課“爽死!”,在這一周的總結會上,他又一次一改往日應付懶散的態度,用心寫了一篇家務勞動篇《洗衣服》。全篇內容雖簡短,但無錯別字,語句也流暢,老師作為范文在全班朗頌,同學們都投去贊賞的眼光,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劉老師在周記中寫到:我知道,他心里樂開了花,對他今后學習的促進不可估量。是的。欣賞讓一個人放下自卑,樹立自信,創造出難以置信的成績。他班上又多了一個上進的同學,又少了一個無所事事的同學。
二、欣賞學生 學生處處皆閃光
學會欣賞學生就是要在他們身上找出閃光點,點燃心靈的火花,化缺點為優點,并把它轉化為前進的內在動力。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學生都強烈地渴望自尊以及得到他人的尊重,青少年學生有較強的自尊心,會常在各個方面表現其所長,也有這樣或那樣的短處,如果我們一味“揭短”,必然會使其喪失自信心;相反,一旦自己的長處得到肯定和鼓勵,就會在胸中燃起希望之火,激起奮發向上的力量。試想,對學生不是采用“表揚”的方法,勢必會增加工作量,且吃力未必能討好。要能由衷地表揚學生,必先學會欣賞學生。
我們要懂得欣賞他人,就像一張白紙上有一個黑點,我們不要只專注于那個很小的黑點,明明旁邊有更大面積的白色,我們不能只看見別人的缺點,卻忽視了更多的優點,要學會欣賞他人。
三、欣賞學生 學生處處皆驚喜
只要我們能和學生心貼心地交流。孩子們會給你意外答復,特別是那些特殊學生。如果我們學會欣賞他們,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2]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傾聽,盡量抱怨自己而不要抱怨學生。即使是學生對教師的挑剔,教師也要虛心傾聽,盡量采納合理化的建議。對學生的突發奇想,教師要理智分析,充分肯定其合理的一面。
我在數學課上有一次談到總結數學中的規律時比方到我們認為只要你打動物,動物都怕疼會本能地逃跑,歸納為你打它就跑,可班上數學成績很不理想的一個同學竟說:不一定,野豬會上人,馬上有人旁證,免子有時也會咬人,是啊,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熱情地討論道,最后竟然統一了:一般情況是這樣的,但特殊情況下,當動物們無路可走的時候,它們會不惜一切地反抗。這是特殊情況。我因勢利導地說,哦,是不是我們很多定義都說“一般情況”下,說明還有特殊情況呢?同學們積極地找定義,找理由,給他們也給我 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驚嘆學生的潛能難以置信的,是驚喜的。
我參與到他們的學習活動中去,參與學生的討論、活動,師生間毫無心理距離,教師引領著學生走,學生推動教師跑,師生共同討論同一問題,使得學生的情趣在被激活時產生特殊效應。
學會欣賞他人,會使你在為人上更加謙遜、厚道,在處事上更加得體、周全,在說話上更加平和、友愛。
四、只有懂得美、愛美的人才能欣賞美
學會欣賞學生,設身處地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盡可能設計一些問題、情景和機會,讓他們施展自己的才華,讓愛唱歌的展示歌喉,讓愛好得到發揮,讓學生“表現自我”,教師欣賞學生才華,雙方都能在高興愉快的環境中生活共同受到啟發和教育,體會成功的快樂和滿足,班的課堂氣氛活躍了,班風好轉了,老師上課也就輕松了,都能在成功中體驗存在的價值。這樣當教師才是一個樂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這樣,看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每天面對著幾十學生,如果能用欣賞的眼光來看每個學生,你就會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而學生在被欣賞的眼光中,在充滿信任的肯定中,在滿懷熱情的交流中,在恰如其分的鼓勵下,就會變得越來越優秀。以欣賞的眼光給學生信心和鼓勵,教師的境界也就更上一個層次。
參考文獻
[1] 張新平,李國偉.欣賞型探究及其對中小學教學改革的啟示[J]. 教育科學研究. 2014(03):23-24.
[2] 李揚.一句話的力量[J]. 湖北教育.2003(1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