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輝
摘要: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會反復出現各式各樣的錯誤,這是老師們困惑的事。如何看待數學學習中的錯誤?《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錯誤”往往是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現違反教學結論或數學方法的現象。”我們首先應該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抓住這種數學教育契機,讓錯誤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再次,適時合理地“設置錯誤”,幫助學生在發現錯誤、糾正錯誤中抓住問題的本質和關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以誤促學的手段,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數學學習;錯誤;契機;教學
一、善待學生錯誤,提取合理成分
《新課程標準》指出: “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數學情感與態度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動力,是克服困難和探索創新的力量源泉。
所以,當學生在作業、測試或課堂發言中出現錯誤時,我們要善待學生的錯誤,要本著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觀、尊重、理解、寬容出錯的學生,不斥責、挖苦學生。教師要從學生的視角看待這些錯誤,讓學生坦誠自己的想法,耐心傾聽他們的表述,不輕易否定學生的答案,為學生創設民主的學習氣氛,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及鼓勵下,在錯誤面前敢于正視錯誤,挑戰錯誤,增強戰勝困難、學好數學的信心。
同時,我們重視從錯誤中提取合理成分,才能順應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尋找到新知識的增長點,才能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認同感,促使學生自覺修正思維偏差,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對學生的錯誤只會一味加以埋怨責備,甚至全盤否定,勢必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或者磨滅了學生思維中的靈光。
二、暴露錯誤思維過程,探索錯因分析歧路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學生的思源于疑,疑源于錯,示錯得法,必定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動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充分暴露錯誤思維過程,是師生共同化錯為正,追求真知的有效前提。
暴露錯誤思維過程,即“示錯”,一方面是學生的自我展示錯誤,另一方面是教師扮演“學”的角色,通過心理換位,主動“示錯”。教師主動示錯,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因為學生總喜歡找教師的錯誤)。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因時因地制宜地做設陷阱,有意示錯,以此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探索,防范于未然,讓學生在議錯、辨錯、糾錯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示錯教學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1、復現學生錯誤,引導辯錯探究。在平時的作業和測驗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各種各樣的錯誤,如果不把學生原有的錯誤思維和心理過程模擬出來,就難以找出其錯誤的根源。有些老師為了節約課時,只管一味把正確答案拋給學生,這樣學生的真正困惑就無法解決。所以,對于學生普遍典型的錯誤,千萬不要吝惜展現錯誤的時間。我們可以通過實物投影投出學生的書寫過程,讓全體學生都來參與評價。
教師還可以通過公錯公示,師生、生生間互相探討,創設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學生共同發現錯誤、辨析錯誤、糾正錯誤,從學生的”錯解”中發現”閃光點”,激活合理成分,讓學生在探究交流中學習,不是比直接”告知”來得更有效嗎?
2、設置陷阱問題,誘導暴露錯誤。教學實踐表明,在學生學習認知的易錯點、易混點、困惑點、思維障礙處設置問題,誘使學生出錯,產生認知沖突,能極大調動起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通過各種迷惑性例題、習題設錯置疑,在學生原有認知與問題之間溝通了“橋梁”,引導學生帶疑探究,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3、故意解題出錯。在解題教學中,教師預先設想學生將會如何犯錯、如何走彎路,老師就順著這條錯誤的思路“不知不覺”走下去,直到讓學生發現問題為止,整個過程毫不掩飾地暴露出來。然后加強對歧路的深刻剖析,引導學生走出迷途。
三、課后反思錯誤,促進教學相長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反思是指自己思維和學習、工作過程中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反思是一種主動“再認識”的過程,是思維的高級形式。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需要成為反思型教師,學生需要成為反思型學生。反思是一種習慣和意識,不斷地反思,才會不斷地進步。“教學相長”提醒我們要學會反思錯誤,師生在課堂中共同成長。
課堂上,有些學生的錯誤是老師根本預料不到的,有些錯誤在課堂上來不及處理的,在課后需要靜靜地反思。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新知所表現出來的錯誤,審視自己,進行教學反思,發現教學設計中的薄弱點,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調整,修正自身的不足之處。課后,為了充分發揮“錯誤”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需及時對學生理解新知識過程中,出現的典型錯誤及錯誤產生的原因、反饋矯正的對策進行搜集、整理、記錄。將搜集到的典型錯例歸類整理出易錯遺漏題組庫,作為學生復習鞏固階段的檢測補漏練習。同時,通過寫教后小記等形式獲得反饋信息,進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反饋策略。反恩學生的錯誤,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教學中的失誤尋找存在的問題,發現留下的遺憾,是教師自我教育、成長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 鄭昕. 在科學課中以錯誤為契機生成教學資源的嘗試[J]. 教育研究與實驗.教師教育與管理,2006,(01):48-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