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摘 要:區域活動是幼兒自主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形式,在滿足幼兒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同時,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班幼兒剛入園,習慣了家庭生活的他們,要學會適應群體生活、學會與同伴交往與相處、提高交往等能力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在區域活動中,存在著事事隨心所欲、不懂遵守區域規則、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等社會適應性的問題。怎樣在區域活動中提高小班幼兒的社會適應性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呢?主要通過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中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培養幼兒與教師、同伴、環境的相互作用,提高小班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區域活動;社會適應性;小班幼兒
心理與教育研究表明:社會性發展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方面,幼兒期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個體社會性的發展與其將來社會性交往、行為、情緒情感、人格、個性、社會適應性及事業成就、認知發展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幼兒社會適應性的形成主要是通過群體性的活動和規則意識的培養發展起來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社會領域中社會適應性目標提出要“喜歡并適應群體生活;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具有初步的歸屬感”。小班幼兒剛入園,習慣了家庭生活的他們,在幼兒園這個群體中,已不再是單一的個體了,他們要學會適應群體生活、學會與同伴交往和相處、提高交往的能力等。但這時的小班幼兒又有強烈的依戀情感,表現出對親人的依賴性,因此我們要幫助幼兒很好地渡過這一難關,既要滿足他們有和同伴在一起的需要,又要讓他們消除與親人分離的焦慮和不安全感,以提高小班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
區域活動是以幼兒需要、興趣為主要依據,考慮幼兒園教育目標、正在進行的其他教育活動等因素,劃分一些區域,在其中投放一些適合的活動材料,制定活動規則,讓幼兒自由選擇、參與其中的,與活動材料、同伴等進行互動,從中獲得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的活動。小班幼兒喜歡參加區域活動,但是受年齡特征制約,他們在區域活動中存在著事事隨心所欲、不懂遵守區域規則、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等社會適應性的問題。因此,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社會適應性,讓小班幼兒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是十分重要的。為此,我結合班級實際選擇《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社會適應性能力的行動研究》的課題進行研究。旨在通過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中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培養幼兒與教師、同伴、環境的相互作用,提高小班幼兒的社會適應性能力。
一、創設溫馨、適宜的環境,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提高幼兒社會適應性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小班幼兒剛離開家庭、離開父母來到幼兒園,還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群體生活,很多的幼兒還會因為環境的變化導致情緒的波動,會大哭大鬧,會產生分離焦慮感。因此,創設一個溫馨的、像家那樣的活動環境會給幼兒帶來一定的安全感和信賴感,減少分離焦慮。而在創設區域活動的環境中,我們非常注重溫馨、舒適、好看等特點,努力為幼兒創設出“家庭式”的區域環境。首先,各區區標的設計。選擇幼兒喜歡的簡單的圖形,色彩鮮艷,形象卡通,如美術區區標是一支大筆;語言區則是一本大書;數學區使用擬人化的數字;角色區使用幼兒喜歡熟悉的動畫形象。這些簡單明了、色彩鮮艷的卡通形象不僅讓幼兒很快記住區域的名稱,而且還激發他們參加區域活動的興趣。其次,各小區環境的布置,我們多采用地墊、布藝、掛畫、紗巾等比較接近家庭氣氛布置的物品來裝飾環境。特別是娃娃家的環境創設,更下功力。娃娃家里有可愛的寶寶,柔軟的床、精制的家具,合理的生活用品,還有美麗的花草和小金魚,給幼兒一個溫暖、舒適、安寧、氣氛濃郁的家庭的氛圍,讓幼兒在這種氛圍中模仿、游戲,有助于增進小班幼兒對環境的親切感和信任度,減少分離焦慮,盡快融入集體,在獲得良好情感體驗的同時學會集體生活。
二、積極有效的教師指導策略,提高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社會領域的指導要求中指出:“教師和家長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影響源。”“在幼兒園教師要注意通過環境影響、感染幼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還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币虼耍谟變簣@里,教師積極有效的指導,有助于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很快地適應群體生活。
(一)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奠定社會適應性的基礎
幼兒在剛剛進入幼兒園時,因為教師是陌生環境中的大人,會對教師有一種恐懼感。因此,教師要以親切的面部表情、和藹可親的語氣同幼兒進行交談。而且在幼兒犯錯誤時,如果沒有什么原則性的問題,教師要采取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如,在建構區域進行游戲時,經常會出現幼兒因為都喜歡同一種建構材料而發生爭吵的情況,或者是由于碰倒同伴建構好的作品而發生爭吵。這時,教師就要以介入參與式的策略,走到幼兒身邊并蹲下身體,以同幼兒同等高度進行談話,了解事情具體的發生過程之后,用和善的語氣與幼兒進行溝通,幫助解決矛盾,這樣,能使幼兒懂得自己犯錯誤了要改正,也學會了與同伴溝通的方法。
(二)建立規則意識,促進社會適應性的發展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是處于自愿、自由選擇的狀態進行活動的。但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對幼兒園的環境包括區域環境還不太熟悉,一方面對區域中環境、材料好奇,另一方面又沒擺脫對家庭的依賴,情緒波動較大,規則意識差,還沒養成集體活動的習慣。這時,區域活動規則的建立就非常重要了?;顒忧埃葘⒏鲄^域的名稱與位置介紹給幼兒,并帶領幼兒參觀熟悉各區域的具體位置;接著還將進入區域活動的要求和規則制作成幻燈片,逐一向幼兒展示說明,讓幼兒了解區域規則;在活動中,教師還要不斷提醒幼兒遵守區域規則,使幼兒在行為上控制自己,反復多次,幼兒就能很好地遵守區域規則,使活動順利開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