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花偉
摘 要:游戲是幼兒園一項主要的娛樂活動,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受到幼兒普遍的喜愛。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和深入,幼兒園健康教育也成為一個熱點話題,幼兒園老師需要重視幼兒的健康教育,將其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將健康教育與游戲活動有效結合在一起,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關鍵詞:自主性游戲;幼兒;健康發展
利用游戲開展教育活動是當前幼兒園老師普遍采取的一種教學方法,游戲的范圍很廣,具有多樣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等特點,幼兒園老師可以圍繞健康教育的內容選擇合適的自主性游戲,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寓教于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一、圍繞“健體”開展自主性游戲
幼兒的身體正處在快速發育階段,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是每個幼兒園老師要肩負的責任。“健體”就是軀體的健康,主要指利用一些體育活動對幼兒的小肌肉和大肌肉進行訓練,使其健康發展。幼兒自控能力非常低,幼兒園老師經常開展一些“健體”的游戲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對自身的肌肉活動進行準確的控制,增強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如,幼兒園老師可以設置“照顧娃娃”“端茶倒水”“招待客人”“整理游戲材料”“選購商品”等一系列的游戲活動,幼兒在參與這些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身體得到了活動,大肌肉和小肌肉也得到了發展,身體的協調性會越來越好。隨著自主性游戲活動開展的時間越來越長,幼兒的各項能力也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例如,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有一個構建區,幼兒經常在活動結束之后將物品隨意擺放,導致構建區看起來一直很亂,筆者雖然多次強調,但是很少有幼兒能夠做到整齊擺放物品。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就設置了一個小游戲,讓每個幼兒在結束活動之后整齊擺放物品,并規定誰擺放的物品看起來最美觀和整潔就會發一朵小紅花。開始的時候幼兒積極性不高,筆者拍下照片,然后在課堂上讓幼兒選出誰的材料和道具擺放得最整齊,并頒發了一朵小紅花。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此以后,幼兒每次在構建區完成活動后都會整齊擺放自己的物品,眼手的協調能力也在這樣的活動中一次次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二、圍繞“健腦”開展自主性游戲
在幼兒園階段,除了幼兒的身體正在快速成長,幼兒的思維和智力等也在快速發展,“健腦”活動就是指圍繞幼兒智力發育和思維培養而展開的一種活動。在幼兒園活動中開展“健腦”活動可以培養幼兒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的腦袋“動”起來,促進幼兒勤思考善動腦。智力和思維是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兩個部分,而大腦是培養幼兒思維、開發幼兒智力的發動機,如何才能讓這個“發動機”動起來,自主性游戲活動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能夠給“發動機”源源不斷地提供“能源”。
游戲是一種深受幼兒喜愛的娛樂活動,利用游戲幫助幼兒“健腦”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例如,筆者曾經就利用美術活動設置了“健腦”游戲,在開展游戲之前,筆者先給幼兒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只小猴子想去參加森林舞會,但是卻沒有一件漂亮的裙子。根據這個故事,筆者再誘導幼兒:同學們能不能給小猴子制作一件美麗的裙子?這個趣味性的游戲瞬間激發了幼兒的參與欲望,很多幼兒在筆者剛剛說完這句話后就拿起畫筆進行繪畫。這種繪畫活動不同于“臨摹”,是需要幼兒融入自己的思想進行設計的,從而開發了幼兒的智力,并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三、圍繞“健美”開展自主性游戲
“健美”即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讓幼兒隨時隨地都能得體大方,“健美”活動即圍繞幼兒的行為美進行培養的一種活動。幼兒的成長階段對幼兒今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幼兒園階段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可以引導幼兒積極向上發展,讓幼兒能夠展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有些幼兒從小就很自卑,不敢靠近同學,也不敢接近老師,如果不對其進行“健美”教育,幼兒的心理就會一直處于封閉的狀態,這對幼兒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筆者所帶的幼兒中,有一個幼兒就是這種情況,每次在父親或者母親離開后都會哭一陣,對父母的依賴性非常強,不敢靠近同伴和老師。筆者通過與其父母溝通后,了解到這個幼兒很喜歡唱歌和跳舞。于是在教學活動中,筆者讓這個幼兒給其他同學展示一段舞蹈,一開始這個幼兒還是很害怕,后來筆者讓其他幼兒一起鼓掌為其加油,這個幼兒才敢上臺表演,在表演結束后,所有的幼兒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這個幼兒的閃光點被其他幼兒發現,小伙伴也逐漸多了起來,性格也越來越開朗,每天早上在父母離開后也不再哭泣,反而笑著送父母離開。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開展自主性游戲,可以幫助幼兒健康成長,是實施幼兒園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幼兒園老師要認識到這個游戲活動的重要性,圍繞“健腦”“健美”和“健身”展開,為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邱鳳.幼兒園科學教育游戲化的實施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6(1):14-16.
[2]孫碧華.幼兒園活動中幼兒自主性游戲的開展[J].文理導航(下旬),2017(3):2-5.
[3]朱瑞芳.自主性游戲物質環境創設的思考[J].新課程(教研),2011(10):17-20.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