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潘秋辰 ●本報記者 張雪婷 王天迷 ●任重 丁雨晴

39人死亡,10萬戶家庭受災,100萬輛車被破壞,損失或高達1900億美元……這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訴說著4級颶風“哈維”一周以來給美國留下的創傷。這是美國12年、得克薩斯州56年以來遭遇的最強風暴。雖然“哈維”將在周六晚散去,洪水也在慢慢消退,然而人們遠沒有脫離險境。飲用水成問題,化工廠可能爆炸,頻繁的災害警報、撤離命令讓居民身心俱疲,更不用說,美國有可能在下周迎來另一場4級颶風。災后重建的道路將很漫長。雖然美國政府一再強調“我們與你們同在”,特朗普也拿出100萬美元捐款救災,但是看著在災害中依然激烈的政治斗爭,連美國媒體都不得不感嘆“真令人傷心”。
“我的一個朋友瘦了5公斤”
“這幾天,大家過得驚心動魄。”休斯敦美南山東商會會長修宗明9月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休斯敦經歷了史上最強降雨,僅8月27日當天的降雨量就是過去5年的總和。交通完全癱瘓,多數公司停工至下周二。“颶風帶來的影響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我居住的凱地社區海拔較高,在颶風初期沒有受到影響,但后來道路出現積水,大家頓時萬分緊張,紛紛用沙袋、毛巾等堵住門。最后,政府提前打開位于凱地的貝克水庫,我們社區才有驚無險”。修宗明說,“我有一位朋友,在颶風期間精神緊張、睡眠飲食不足,足足瘦了將近5公斤”。
“在天上,美國環境保護署的飛機正在監測有毒化學物的排放;在地面,相關部門警告洪水中可能包含污染物和病菌;在中間,人們努力恢復秩序和增添物資。這里是被風暴完全改變的地方。”美國《華盛頓郵報》8月31日報道稱。住在休斯敦的《美中信使報》發行人謝忠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大部分地區已經恢復正常,高速公路也通了,不過仍然很忙碌,主要是組織大家捐款。記者聯系謝忠時已是美國時間凌晨1時,他還沒有睡。
8月25日登陸美國得克薩斯州的4級颶風“哈維”已降級為熱帶低氣壓,并將于周六晚上在俄亥俄州散去。然而,這場風暴留下的破壞力并不會很快散去,其引發的暴雨也仍在持續。《今日美國報》9月1日稱,田納西州、肯塔基州和俄亥俄州先后遭遇雨災。
“雖然洪水開始退了,但在得州東南部,新的危險正在來臨”,《華盛頓郵報》以此為題報道說,位于休斯敦東北郊的克羅斯比,響亮的“砰砰聲”在8月31日凌晨從法國阿科瑪公司的一家化工廠傳出,并冒出黑煙。警方剛開始說發生了“爆炸”,隨后又撤回了“爆
炸”說法。該化工廠預計有近20噸的化學品,它們必須保持低溫,否則會燃燒。但如今,浸泡在1.8米深的水中的工廠冷卻系統失靈,到周日,備用系統電源也會耗盡,工廠爆炸或將釋放對皮膚和眼睛具有刺激性的物質。一名警察在救援過程中因吸入化學氣體被送至醫院。消防部門已疏散工廠周圍方圓2.5公里的居民。據報道,得州有1300個化工廠,其中大部分是位于容易遭洪水侵害的沿海低洼區域。
在得州東南部博蒙特,11.8萬居民因供水系統故障沒有飲用水,大部分人也很難離開這個被上漲的河水包圍、如同孤島一樣的地方。目前,這里只能依賴卡車送水。法新社稱,當地一家大醫院8月31日被迫撤離醫患,由軍方的直升機將加護病房的病人送至安全地點。
各種混亂的撤離令也讓得州一些居民苦不堪言。當洪水好不容易退去,許多人可以在家睡個好覺時,本德堡縣居民在周四凌晨1時30分聽到刺耳的警報聲,強制要求他們撤離。這附近有一個水庫,在不到一星期時間里,這些居民已經歷了颶風和龍卷風警報、暴風雨、洪水、大壩放水。人們在凌晨3時涌入黑暗的街道,有人赤腳,有人帶著哭泣的孩子和寵物。他們手里的垃圾袋裝滿衣服、照片和藥物。他們很困惑,因為社區沒有水。次日上午8時25分,該縣更新其警告,表示數十個社區不再執行撤離令。當地居民斯迪克說:“我已徹底進入恐慌狀態。”一些居民表示,他們擔心深夜里的警報是假的,或許有人試圖借機入室搶劫,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洪水。
家住休斯敦南部的蘇珊·拉特和她丈夫已回到家,雖然撤離前他們將貴重物品放在了高處,然而仍然比洪水低。拉特一家在2015年的一次洪災后就重建了破損的房屋,如今他們又得做出決定,是否要再次重建。
另一場4級颶風將至?
美國《紐約時報》1日稱,這場風暴使得州沿海地區傾瀉的雨水多達15萬億加侖(1加侖約等于3.7升),根據美國人2010年的用水量,這些水足夠美國所有人使用42天,這是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的兩倍多。
截至目前,風災、洪災已造成至少39人死亡,收容中心內仍有3.4萬人。據初步估計,得州9.3萬戶家庭受損,該數據并不包括美國第四大城市、人口250萬的休斯敦。《今日美國報》8月31日稱,“哈維”已毀壞100萬輛汽車和卡車,這已超過美國歷史上其他自然災害損害的車輛數量。在休斯敦地區,每7輛小汽車中就有1輛被“哈維”摧毀。
鑒于休斯敦居于美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中心,能源市場最能直接感受到“哈維”的影響。災難性的洪水已經導致美國近1/4的煉油產能被迫關閉,使全美面臨供給荒。得州司法部長已警告加油站不要趁火打劫,該部長辦公室接到500多個投訴,包括達拉斯的一些加油站收取每加侖6至8美元的高價。另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稱,休斯敦地區有商店的瓶裝水已經賣到每箱99美元。
美國已動員約2.1萬名聯邦工作人員參與救援,美國國會將在未來幾周內就提供數十億美元的緊急援助方案展開討論。英國廣播公司(BBC)1日稱,特朗普計劃提供的資金或近60億美元。得州則要求美國政府援助1250億美元,這高于“卡特里娜”颶風后的1102億美元援助額。白宮8月31日宣布,特朗普捐出100萬美元個人資金用于救災。此外,他計劃在周六重返得州。8月31日,在得州視察災情的美國副總統彭斯說,“我可以保證,你們的每一步,我們都與你們同在,直到把這里建設成以前的樣子,甚至更好”,“沒有哪個風暴能比得州人更強悍”。他宣布,已簽署行政令將9月3日定為得州祈禱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日美國報》1日稱,周四傍晚,名為“Irma”的風暴穿過大西洋時已是“危險的”3級風暴,有可能在未來5天內形成4級颶風。“Irma”的路徑未確定。氣象專家表示,如果它真的達到4級并在美國本土登陸,這將是該國100多年來首次在同一年出現兩個4級颶風。
“本以為自然災害可以彌合政治分歧……”
在“哈維”颶風肆虐期間,有關美國政府應對緩慢的指責層出不窮。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的政治體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聯邦政府在不知道颶風的具體級別與嚴重程度時,不太可能做預防工作,只能做事后工作。美國分為聯邦層面和地方層面,兩者權力劃分非常清晰。比如國民警衛隊歸地方政府管,總統沒有權力調動。
張家棟表示,在一些事務中,一些能力強的地方部門可能不歡迎聯邦政府介入,再加上政黨因素更會如此。不過當災害上升到緊急狀態時,國家層面有權強制介入。然而有時地方在接受中央幫助后,需要額外付款,財政也就成為中央地方隔閡的一個原因。
政治因素不可避免地夾雜在救災話題中。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8月31日稱,一些保守派人士和特朗普的支持者抱怨說,本應是團結一致的時刻,有人卻試圖將“哈維”颶風政治化。比如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薩克斯在CNN撰文說,得州州長阿博特應該在颶風結束后趕緊辭職,因為得州支持油氣行業,而不是支持節能減排。奧巴馬前顧問羅德斯在推特上說,“看共和黨如何向我們的孩子們解釋,他們沒有同氣候變化抗爭”。而《華盛頓郵報》直接打出“哈維讓特朗普在得州失去多少票”的標題,這讓《新共和》雜志呼吁保持克制:“將颶風政治化——還是不要做為好。”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評論說,本以為自然災害可以彌合政治分歧,但令人傷心的是,15萬億加侖的雨水以及墻倒屋塌的景象竟讓黨派政治變本加厲。
撇開政治斗爭,英國《金融時報》認為,美國的防災努力確實遠遠不夠,“防比治便宜”。雖然“哈維”帶來一場數十年不遇的洪水,但事實上,這是休斯敦三年以來第三次遭反常降雨侵襲。一方面,休斯敦是沒有城市區劃法的美國最大城市。大片綠地、內陸水道被填平,為住宅開發和商場讓路,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減弱。另一方面,全球變暖會加大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所以美國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的決定是草率的。▲
環球時報201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