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潔
摘 要:合唱是一種高雅的集體藝術形式,其任務是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文章主要研究中學生合唱教學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生;合唱訓練;有效指導;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71;G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4-0041-01
合唱教學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情趣,拓寬文化視野,培養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合作精神。要使合唱做到節奏整齊,音調準確,聲音協調統一,各聲部均衡和諧,音色優美動聽,更具表現力,同時又能夠準確地表達合唱作品的思想內容,教師必須注重合唱教學中的基礎訓練。
一、音準與節奏是合唱教學的關鍵
在合唱中,音準、節奏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合唱能夠培養學生的聽辨能力,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力,提高學生的品位、聽覺、想象、再創造的藝術修養。教師要訓練學生的“立體”音準感,唱準橫向旋律,聽準縱向的音程與和弦。在演唱過程中,學生關心的往往是自己這一聲部的旋律。在學唱單旋律時,要求學生找準骨干音、中心音,并結合音樂欣賞,分析旋律特點,把握調性,使學生的音準、節奏掌握得更好。如在學唱《黃河大合唱》時,低聲部常被學生們熟悉的高聲部干擾而唱不準音。為解決這一難點,教師經過分析后,讓學生們做單聲部的練習,重、難點處多聽、多練并加以鞏固,再通過兩個聲部的合唱練習,他們很快就掌握了音調。節奏和其他的基礎練習也同樣重要,因為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在合唱中,教師運用了各種擊拍法進行訓練。例如,模仿鐘擺聲:滴答、滴答;模仿馬蹄聲:嗒嗒嗒、嗒嗒嗒。這樣以多種形式進行的類似的節奏訓練,學生有興趣,并且印象深刻,能不斷培養和提高節奏感。
二、正確的呼吸方法是發聲與歌唱的基礎
有專家指出:“善歌者必先調其氣,不會呼吸的人就不會歌唱。”這是說呼吸是歌唱發聲的基礎和動力,誰的呼吸方法用得好,誰的歌唱得就好。在合唱訓練中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不會吸氣、吸氣淺或吸氣抬肩、不會保持和控制氣息等呼吸方法問題,教師采用了學生能夠理解并易接受的幾種練習方法。(1)登高練習。當學生跑步、爬山或登高時,他們的呼吸急促而深入,可以在這樣的呼吸動作中體會到歌唱吸氣的部位。(2)“打哈欠”練習。教師可讓學生用“打哈欠”來體會吸氣的感覺。學生打哈欠時,口腔隨之打開,硬腭與軟腭同時抬起,咽壁挺立,舌體自然放松,舌尖抵住下齒,喉咽腔適度打開,喉頭相對穩定下移到較低位置,這樣氣息就能夠有力地支持聲音發出。當學生基本掌握了正確的吸氣方法后,教師再用形象的比喻讓他們去理解氣息的保持和控制。
三、正確的發聲是歌唱的基本方法
正確的發聲方法是合唱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人的聲區共分三個區域:高、中、低,三個聲區分別具有不同的音色效果。如高聲區的聲音明亮、高亢、抒情,富有歌唱性;中聲區結實、寬廣,音色自然甜美而深情;低聲區則渾厚、暗淡,深沉又頗能表達悲壯的情緒。因此,針對學生的高聲區的聲嘶力竭、中聲區的白聲、低聲區的虛聲等現象,教師可要求他們在正確呼吸發聲的基礎上進行第一階段自然聲區的練習。所謂“自然聲區”,就是指不用什么力量就能唱出來的音區,學生只有練好自然的音區、高音和低音,在聲音上才不會出現問題。第二階段要求學生在進一步鞏固自然聲區的基礎上,擴大音域進一步訓練發聲技巧,半音半音地向上向下逐步擴大音域,盡可能唱得和自然聲區一樣自如、圓潤、統一,注意高低音統一、聲區統一,音的過渡不發生裂痕。最后,教師讓學生用“哼鳴”的方法找到高位置的發聲集中點,進行綜合性訓練,將三個音區混起來進行練習,并加有“嘆氣”的感覺以增加胸腔共鳴。在學生中聲區的聲音比較鞏固并獲得“混合聲”時,教師再讓學生用五度或八度遠音程進行發聲練習,從而擴展音域,并統一聲區,這樣的聲音才是完美統一的。
四、正確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的重要基本功
教師讓學生加強正確的咬、吐字訓練,是很有必要的。歌詞是富有歌唱性的語言,每一句歌詞都由很多詞匯組成,要想讓人聽得清楚,就要把每個字咬得準確、吐得清晰,再加上高超的發音技巧,這樣唱出來的歌聲才真正悅耳動聽。說話口齒清楚、發音準確的人,不一定能在歌唱時把字吐得清晰,因為歌唱中的咬字不同于說話中的咬字,歌唱中的咬字不但要求字音準確,而且還要求聲音洪亮、豐滿、堅實、圓潤、優美動聽、富有彈性,具有明亮、甜美、清脆、流暢的特點。也就是說,要求把咬吐字同歌唱發聲技巧結合起來。教師可讓學生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字音,如霞(xia)、行(xing)、春(chun)等,還有重音如“我的”中的“我”和“祖國”中的“祖”等進行單獨練習。當學生熟練掌握了正確的咬字、吐字方法后,再結合正確的發聲技巧,通過共鳴腔體的協同配合,運用到合唱作品的具體演唱中,就能達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的效果。
五、結束語
總之,合唱教學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合作精神。同時,合唱教學能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表現、理解、情感和創造能力,激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培養高尚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張穎群,劉永娟.淺談合唱隊員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J].音樂時空,2013(07).
[2]鄒林波.合唱聲音訓練的現狀分析及解決辦法[J].藝術教育,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