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在實施修改后,職務犯罪偵查工作應盡力轉向信息化,因此,積極推動電子取證便成為當今社會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這就要求職務犯罪偵查人員必須學會數據搜索,現場電子勘察,存儲介質搜索以及電子證據鑒定的偵查手段和技能,把現實偵查模式向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相互結合起來,以虛擬空間為偵查的突破口,這些轉變將帶來職務犯罪工作中全新的八個偵查理念。
關鍵詞 職務犯罪 偵查取證 電子化
作者簡介:蒙浩霖,廣西師范大學2016級在職法律碩士,助理檢察員,研究方向:刑法、刑事訴訟法。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059
一、電子取證的規范化運用
由于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經驗缺乏,電子數據取證依舊在現存的法律規定里存在的界限很模糊,司法對其解釋也很籠統,只有在《刑事訴訟法》的第48條才將電子數據作為法定證據的其中一種,卻并沒有在新刑事訴訟法出臺后規定相應的范圍,只有最高檢察院有出臺相關的兩個電子證據的規定,近些年并沒有出臺有關電子證據取證方面的文件,更沒有進行規范化,特別是在電子數據已經被列為八大證據中的一種之后,依舊沒有對電子取證方面進行相應規范,這就使電子數據取證工作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對于如何把電子取證規范化起來,成了重要問題,因為電子取證工作沒有辦法規范化的開展起來,目前檢察機關中負責職務犯罪偵查的部門工作人員無法很好的解決一些難題,這是電子取證工作的隨意性較大造成的。
二、電子數據取證規范化的必要性
(一)檢察機關對開展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活動的要求
司法行為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對檢察機關電子數據取證進行規范,因為開展規范檢察機關的電子數據不僅能夠使取證更好更快的完成,還使檢察機關的反貪反瀆偵查工作開展的更為順利,因此,建立起更加專業的偵查人員隊伍在檢察系統內具有很大的意義,逐步提升電子取證的專業水準。把職務犯罪偵查工作中的電子數據規范好,就能夠很好的保護取證對象所有者的權利,更加的公平公正,以往定案依據的桎梏上的缺點有時候不能很好的保障進行,所以,職務犯罪偵查工作的電子數據的規范化就成為擺脫以往取證方面缺陷的有效依據,而且更加能夠有效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以便更有效地促進檢察機關執法辦案的公信力度。
(二)防止被作為非法證據而排除
電子取證工作上的失范,會導致前面的一系列工作都變為徒勞,而且會極大的放縱犯罪嫌疑人的僥幸心理,這讓原本該受到法律追究的犯罪嫌疑人逃脫了法律的制裁。不再受到法律的追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54條的法律規定,倘若是檢察機關的偵察人員沒有對電子數據進行規范地取證,如果錯過了電子取證的第一時間,往往就會在后續的取證過程中造成無法糾正錯誤的結果,導致后期無法再進行相應的改正和合理解釋,所以就會導致取得的電子數據被排除。
(三)對電子取證設備的規范使用
首先如果我們要對職偵中的電子取證進行規范,就必須先來對取證設備進行規范化的操作規范,因為如果不能很好的對電子取證設備進行規范,會造成其他人權利的損害,造成檢查機關內部偵查人員對權利的濫用,這是因為檢查機關的電子取證設備是和大量涉案人員和有關案件相關聯,信息量巨大。
(四)基礎信息查詢的規范問題
在我國,偵查部門的干警一般都能夠通過基礎信息系統查詢到我們公民的基礎信息。
公民的基礎信息包括:公民的社保,金融賬戶信息,銀行資金信息,出入境信息,還有有關食宿方面的20多個信息,基本通過有關部門的信息系統,全都可以查詢到,這樣一來,偵查部門就可以快速獲取涉案人員的相關信息,但是同樣有個缺點,因為如果不對偵查人員的行為準則就行相關規范,那么有可能這些個人信息也會被濫用和泄漏出去,所以相關的基礎信息應該交由檢察院的偵查指揮中心主管,技術部門負責操作,在獲取的過程中也應該經過嚴格審批。
三、職偵信息化工作的重點
(一)對公共數據的調查取證
由于我們的個人身份、房產、出行、消費、資產、稅務、醫療等數據全都由公共部門存儲著,所以大量電子化數據對信息的規整使用,無疑是對檢察機關職偵方法的拓展,通過分析存儲于公共部門數據庫中的資料數據,可以將涉案人員或者企業單位的概括,比如財務的往來,行蹤,以及它的社會關系等等通通通過簡歷等展示分析出來,可以發現有關線索,對其案件的偵查,破案都有極大的好處,假如一個人犯了罪,我們便可以通過他的資金流水分析,發現利益鏈條,通過運營商的電話單同樣可以達到此效果,可以找出涉案人的緊密朋友圈,還有最近聯系人等等,然后繼續通過分析涉案人的住宿和出行信息,就可以找出同行人員,也可以找出其固定或者頻繁出入居住的地方,這樣就可以方便開展后續工作,打好偵破基礎,通過電信移動等通訊部門獲取嫌疑人的通話記錄,經過細致的對比分析,最后達到輕松辦案的效果,同時快速推進辦案速度也可以避免犯罪人員繼續違法危害社會。
(二)對個人存儲信息的提取運用
一般我們所講的職務犯罪,涉案人員大多數是管理者,在現有的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我們對外交往已經離不開手機電腦等通訊設備,這些電子設備一般都是用于網絡,它們往往能夠存儲很多重要私密的隱私信息,甚至有些犯罪作案經過也都被記錄了下來,通過分析手機話單和短信,微信,都可以分析偵查出對方的對象家庭重要成員,一切緊密的社會聯系人員也都可以被查到,比如某市的政府副秘書長和國有大型酒店原董事長李某案件,檢察機關了解到,市財務局根據酒店關于請求整改工程中給予的優惠政策報告,返還給該酒店數百萬的土地收益金,而國務院的收拾管理通知明確指出,土地收益金是不可減免的,也不可以返還,這一情報信息引起了檢察機關的高度重視,對李某立案后,專案組第一時間扣押了該酒店的相關電腦設備,從而進行證據的收索。這些都是通過分析銀行賬號發送的余額變動信息,可以評估他的資金流水,再通過分析票務類應用和地圖類的一些應用,然后查出他所去的地方和上網記錄的搜索,就可以發現嫌疑人的某些習慣和愛好。
(三)刑偵的取證技術
從2012年我國刑事訴訟法被修改賦予了檢察機關技術偵查的決定權,但是有關技術偵查措施上的定義和種類,我國法律并沒有明確的加以規定說明,所以筆者覺得,技術偵查特質秘密偵查上的措施,是也對犯罪行為下所需要的偵查手段,在司法務實中,電子監控監聽,秘密拍攝和錄像等,和傳統的偵查手段有所區別,這種技術偵查手段完全是在當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境下進行,技術偵查的這種特性避免了犯罪嫌疑人破壞犯罪證據,也保證了獲取的證據是客觀真實的。
技術偵查與犯罪行為同時進行,技術偵查就能在犯罪人在未犯罪或者預備犯罪的過程中將其抓獲,還能秘密的進行記錄犯罪人的言談舉止,作案的時間和地點,相對傳統偵查模式的還原性,更加直觀還原了犯罪事實。舉個例子,如果某人在貼吧內寫了一篇有關報復某人的帖子,然后根據事件的始末刑偵人員可以進行解析,通過判定案件的真實性來評估,認為某人確實存在作案的可能性,線索可查性也比較高,檢察機關決定立案并且迅速開展抓捕行動,而且在抓捕的過程中,檢察機關還采用了技術偵查的措施,讓執行部門對某某進行實時手機定位,發現某某在某區活動比較多,又結合賓館住宿信息系統,查詢發現某某的落腳地點,經過一系列緊密的部署,最終將某某成功捕獲。
四、強化偵查信息化的對策
(一)建設職偵平臺信息群集
首先,一方面是要對線索信息庫進行建設,除了精準群眾舉報線索,及時的錄入備份信息外,另外還要對執法部門移送的線索進行收集和整理入庫,這些工作都需要對網絡和網民的力量高度重視起來,主動搭建一些網絡平臺,比如微信,微博和網站的集合平臺,盡量用這些來彌補線索收集的不完善。最后不得不說一下案件信息庫的建設,對查辦的職務犯罪案件,要及時整理進入信息庫,要對準時間段的查辦分析案件的進行情況,將每個案件的發展起因,特點以及發展規律和一些預防建議等信息資料全部錄入資源信息庫內,最后是公共數據查詢平臺有必要和檢查機關積極建立起聯系,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的企業單位應該共享授權查詢、委托查詢、網絡咨詢的平臺,逐步實現人口、戶籍、車輛、出入境的所有有效信息,從而建立起信息共享。
(二)完善犯罪信息情報網的優勢
不管是研發犯罪信息的情報網,還是軟件設計采用系統界面和服務,系統數據的高擴展性等優勢,前提都是必須統一技術的標準,不能在具有統一標準的前提下建構的網絡體系,不能切實的保證上下級偵查信息的情報互通,也不能數據共享,無論怎樣,嚴格落實授權的成熏,按照保密要求來嚴格執行所有的操作是前提條件,有了這些前提條件,才可以使上下級院溝通無障礙,而且檢查機關還應該與偵查清白信息化建設的相關部門或者單位簽訂嚴格的保密協議,明確保密責任和義務。
(三)如何強化職務犯罪信息化偵查的防控工作
任何事物都是存在風險性的,偵查方式和模式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風險,由于信息時代的特殊性,同時存在各種技術手段,這些網絡信息和手段的多元化,也使得風險無處不在,所以強化培養偵查人員的風險意識的防控,嚴格規范偵查裝備的使用管理和審批程序,這樣加強了監督作用,也嚴防一些違規違法越權性的操作使用。
五、結語
檢查機關借助的各種收集手段,難免會出現真假信息的數量龐大,一旦真假信息同時都被納入使用,肯定會數據不全面,信息會被認定為修改或者加工過,所以,在職務犯罪偵查過程中,偵查人員更應該加強對這些數據的甄別,盡量避免輕易或者片面或者是無來源的不可靠性信息,誤導其偵查方向,更不能用單一的數據信息否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或者改變偵查方向,一切都要嚴格的依照相關的專業手段來獲取信息,對其他使用非法手段侵犯國家和他人信息的人,也要加以制止。要健全偵查信息,收集完善偵查系統,存儲、管理、運用等各項管理制度,對無關犯罪的信息不應該報以好奇心,應該及時刪除,防止濫用偵查權進行信息的濫用或以泄漏信息獲取非法不良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薇、崔勇.電子數據取證在檢察工作中的應用.理論觀察.2015(1).
[2]朱孟超、陳偉、朱麗娜.信息化時代應推進“智慧反貪”.江蘇法制報.2015-09-07(3).
[3]丁谷平、卜磊.反貪偵查實務中電子數據取證問題研究.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3(1).
[4]孫春權、李禹.基層檢察工作中電子證據取證的問題與對策探析.檢察技術與信息化.2014(5).
[5]張光輝.曲海艦.職務犯罪預防信息化得加快步伐.檢察日報.2013-12-16(3).
[6]孫春權、李禹.基層檢察工作中電子證據取證的問題與對策探析.檢察技術與信息化.2014(5).
[7]王貫天.電子數據恢復與犯罪偵查.電子制作.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