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李秧+馬常友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網貸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前景。而因現代大學生消費觀和欲望逐漸發生變化,網貸憑借門檻低,步驟簡單,來錢快的優勢在大學校園迅速蔓延,造成一系列潛在和已經存在的風險和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網貸;原因;問題
1 網貸發展的社會背景和現狀
1.1 網貸發展的社會背景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業務的日益融合,促使了P2P網絡借貸的出現。自中國銀監會2009年叫停大學生信用卡業務,信用卡退位大學生借貸市場之后,[1]大學生這一龐大的消費市場具有極大潛力,亟待開發。許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看中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借助社團贊助,掃碼送禮物,影視廣告等方式將網貸平臺進行大力推廣,如借貸寶,我來貸等。他們利用大學生超前的消費觀和強烈的娛樂消費欲望,借機發放貸款,并從中獲取高額利息和擴大借貸機構規模。
1.2 大學生網貸的現狀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具有先進的思想,緊追潮流,熱衷各種新款電子產品,時尚的衣物、化妝品和輕奢品牌,卻又不具備完全獨立的經濟能力。于是申請便利,放款迅速的網貸成為他們的首選。據《2015年大學生分期消費調查報告》顯示,61%的大學生傾向于使用網貸,分期等方式購買超出自身經濟能力的物品。[2]
2 大學生網貸的原因
2.1 大學生的虛榮心
大學校園如微型社會,許多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掙面子,不惜攀比消費,盲目消費。據我們對某高校的“大學生網貸用途調查”顯示,借貸的大學生中,超過八成的人將貸款用于個人消費,購買高檔名牌手機和電腦等昂貴物品;女生購買化妝品和服裝的比例也達到26.99%[3],鮮少有人用于創業、學業、基礎生活費。
2.2 大學生的消費觀
近幾年,受重物質、重利益的社會大環境和西方消費觀影響,大學生消費觀念發生改變,享受消費和負債消費逐漸在大學校園流行[4]。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早已過時,他們開始講排場,講面子,造成了惡性膨脹的消費欲望與不堪重負的經濟能力的對立。
2.3 大學生的理財能力
在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中,家長老師更重視如何讓孩子成才,卻忽視孩子的理財能力。調查顯示,四成大學生不會對生活費的使用進行計劃和安排[5]。月頭花錢如流水,月末賬戶成月光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2.4 大學生的經濟來源和開銷呈負相關
普遍大學生經濟開銷大且來源單一,家庭是學生生活費的最主要來源。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開銷為1212元,并且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之間往返交通費,但超三成大學生曾入不敷出。并且,94%的學生生活費由父親或親戚提供,其次為打工[5],除此之外還會憑借勤工儉學,獎助學金來補貼自己。
2.5 網貸手續簡單
相比銀行貸款,網貸不僅手續簡單便捷,門檻低,無需擔保,用學生證,身份證,個人裸照或視頻在網上注冊即可完成貸款,還放款迅速,能解燃眉之急[6]。并且眾多網貸公司利用大學生兼職做代理推廣校園貸APP軟件,以此博取其他大學生的信任和好感,欺騙其注冊。
3 大學生網貸存在的問題
3.1 監管不力,存在惡性欺騙行為
網貸平臺無統一的監管主體,不少網貸平臺打出“零首付”“零利息”“免息”的幌子,騙取大學生的青睞。其實放貸平臺不僅有服務費和逾期費(一般為貸款總額的5%--10%),并且這些費用都是由這些放貸公司隨意制定,無統一標準。更甚者,一些公司為了賺取高額的違約金,故意不通知學生,讓其逾期[7]。
3.2 家中家庭負擔,使大學生誤入歧途
網貸不僅助長了大學生的不良的消費習慣,還讓其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不少大學生還不上貸款,不敢告訴父母,只能拆東墻補西墻,以貸還貸。理所當然,貸款也像一個雪球般,越滾越大,難以承受。最終,還是只能倚靠父母還債,加重家庭經濟負擔。
3.3 損害大學生身心健康,或帶來生命威脅
更加讓人擔心的是,一旦逾期,網貸公司便會采取公布裸照照片、視頻,公開借貸者各種私人信息,打電話騷擾老師、室友和父母等不正當方式催債[8]。這些不但泄露借貸者的信息,損害其名譽信用,更是連累身邊的人。心理脆弱者,極有可能產生輕生的念頭。
4 總結
如今大學生網貸問題越來越嚴重,需要國家,學校,家庭,自身等多方面引起高度重視。大學生是建設國家、社會的新生力量,但許多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存在種種誤區,情緒化消費、享樂消費等種種現象屢見不鮮,社會各方面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科學、適度消費。綜合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4.1 理性消費,樹立正確消費觀
大學生切忌盲目從眾,跟隨社會大流;要遵從理性理智的原則,理性消費,從實際出發,樹立正確消費觀;重拾中華傳統美德,勤儉節約,合理消費;踐行社會主義八大榮辱觀,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4.2 充分了解,全面分析風險危害
大學生不能沖動或攀比消費,應該充分了解網貸,提高網貸消費知識水平,客觀分析網貸的利弊[9],多權衡輕重緩急,衡量購買物品的必要性。網貸潛在危險多,不要被其包裹的靚麗外衣所欺騙,看清本質。
4.3 學校和家庭加強教育
學校、家庭要加強學生對網貸風險意識的教育并加大宣傳,正確引導大學生,促使其樹立正確的消費價值觀和道德觀,全方位評估自己的償還能力,認識到逾期后果對自己人生影響的嚴重性[10]。
4.4 國家要掃清網貸這塊盲區
國家和相關部門應盡快設立統一的網貸平臺監管部門,以法規的形式明確 P2P 網貸平臺身份定位;出臺政策解決網貸市場混亂的現象,嚴格審核app上線流程,取締非法網貸平臺;豐富貸款申請的審核方式,多維度判斷借款者償還能力;建立統一完善的征信體系,防止一人多平臺多次貸款,這樣可以為網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11]。
【參考文獻】
[1]謝留枝.如何看待大學生網貸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6(18):67-77.
[2]網貸平臺搶灘校園藏多重風險(2016.01.22)中國經濟網.
[3]3成大學生高估網貸還款能力(2016.10.28)新浪網.
[4]魏亮.大學生消費觀[J].(2012.06.28)百度文庫.
[5]調查:大學生月均生活費1212元 超三成嘆不夠花(2017.02.15)中國新聞網.
[6]中安在線-安徽日報:理性看待大學生網貸平臺(2016.03.24)網易新聞網.
[7]揭秘校園網貸放貸黑幕:雇用學生做代理設重重陷阱(2016.03.28)中國廣播網.
[8]南方都市報:揭秘網貸追債人:催款手段五花八門(2016.06.15)易匯網.
[9]大學生們注意啦!小心校園網貸的4大套路和3大坑(2016.07.12)搜狐財經網.
[10]謝留枝.如何解決大學生網貸出現的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6(19):73-74.
[11]李鵬飛.淺析國內P2P網貸平臺現狀[J].新經濟財經研究,2015(02):21-22.
[責任編輯:張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