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明+李健
【摘 要】以增強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出發點,分析了我校農機專業民族學生《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路,提出開放式創新綜合實驗和微課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增加綜合設計型、創新型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知識應用能力均有明顯提高。
【關鍵詞】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0 引言
《機械設計基礎》是高等工科院校近機類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術基礎課。《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是《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和基本原理,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
但是,以往的傳統實驗教學只注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實驗類型以驗證性、演示性實驗為主,導致學生動手能力不足且沒有工程意識。加之我校是一所地處多民族地區的大學,每年招收一定數量的農業機械及其自動化專業民族學生。民族學生在進行實驗課程學習時又存在著語言交流障礙,文化認知差異,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等問題[2],嚴重影響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因此,針對現有的實驗教學課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為了適應我校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在實驗教學中增加了《機械設計基礎》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部分實驗采用微課形式進行教學,形象生動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使學生的工程意識、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1 機械設計基礎實驗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校農機專業民族學生《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缺乏工程認知
《機械設計基礎》主要實驗:通用機械認知實驗、機構運動簡圖測繪、齒輪展成原理實驗、齒輪參數測定實驗、帶傳動實驗、滑動軸承潤滑特性實驗、組合式軸系結構與實驗分析、運動參數測量和減速器拆裝等。以上實驗中選擇6個實驗共計12學時,基本為驗證性、演示性實驗且實驗理論性較強、需要具備工程背景知識,而在校學生普遍缺乏工程認知,無法將實驗與工程實際相結合。
1.2 實驗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
目前,《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成績僅作為《機械設計基礎》理論課程平時成績的一部分,所占比例為10~15%,實驗考核依據主要是實驗過程的操作規范性、實驗報告質量等,導致部分學生思想不重視、不認真做實驗,實驗報告抄襲現象經常發生。
1.3 民族學生的特殊問題
授課對象為民族學生,主要層次為民考民、民考漢和雙語學生,尤其是民考民學生,他們從學童開始,一直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和學習知識。雖然民族學生在我校已經進行了一年的漢語言預科學習,由于多年的文化認知差異,部分同學依然存在嚴重的語言交流問題,后續課程中出現的大量專業術語更是無法讀懂。導致部分民族學生在進行實驗課程學習時存在著聽不懂、沒興趣、抄作業、不合作等問題。
2 建議采取的教學改革措施
2.1 實驗教學方法
實驗教學方法主要采用開放式機械設計創新綜合實驗教學[3],以學生自主為主,教師輔導為輔。學生在掌握《機械設計基礎》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自己查閱文獻資料,自主構思設計創意方案,進行可行性討論。然后利用實驗臺模塊組件進行搭接,試驗測試、分析比較,總結交流。最后,演示搭接方案,提交綜合實驗報告。
由于微課具有便于碎片化教學,視頻涵蓋動畫、三維實體模型、虛擬現實等多媒體技術,可移動學習和線上線下學習,隨時暫停和回放觀看的特點[4]。因此,《機械設計基礎》部分實驗可采用微課授課的教學方法。例如,本文作者曾針對齒輪展成原理實驗制作了時長7.5分鐘微課視頻并進行了教學,視頻涵蓋動畫、圖片、音頻、雙語(維吾爾語、漢語)字幕等多種形式,內容形象生動的講解清楚了齒輪展成加工原理、齒條刀與輪坯展成加工的過程及最終加工出的完整齒廓,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較好。
2.2 實驗教學內容
在現有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增加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例如增加機構運動創新設計實驗、機械傳動性能綜合實驗。
在機構運動方案綜合創新實驗中要求學生自己構思、選擇設計方案;將機構運動方案創新實驗裝置的零件進行拼接組合,按比例組裝成實物模型,進行動態演示并觀察機構的運動情況;通過調整布局、連接方式及尺寸來進行改進優化設計;使模型機構靈活、可靠地實現設計要求。
在機械傳動性能綜合測試實驗中,利用不同種類的機械傳動裝置、聯軸器、變頻電機、加載裝置和功控機等模塊,學生可以根據選擇或設計實驗類型、方案和內容,自己動手進行傳動連接、安裝調試和測試,進行設計性、綜合性或創新性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在工程實際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3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與課程設置改革
2.3.1 師資隊伍建設主要是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在師資力量緊缺情況下,需引進引進一定數量的優秀人才;需要大力加強在校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培訓和進修,加大對青年的科研項目扶持力度,以科研反哺教學,以科研成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師資隊伍完善的基礎上,著重進行教學團隊的組建和完善,形成一套規范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2.3.2 設立獨立必修實驗課程,獨立考評學生成績,不但能充分調動實驗教師的積極性,學生亦會對實驗課給予足夠的重視。 同時進行相應實驗課程的教材建設,將傳統實驗項目、綜合性實驗項目和創新實驗項目有機地整合,編寫出一套適合民族學生的實驗教材。
3 結語
建立驗證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互補的機械設計基礎實驗內容體系,采用開放式機械設計創新綜合實驗教學+微課的教學方法,可激發學生實踐學習的積極性,使我校農機專業民族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為民族學生后續的畢業設計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廖宜濤,宗望遠,廖慶喜.高等農林院校卓越工程師培養機械學綜合課程設計改革[J].農業工程,2014,4(4):141-145.
[2]李俊偉,魏敏,王衛兵,等.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機械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探討[J]. 農業網絡信息,2014(1):127-129.
[3]Ke Zhang.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for Mechanical Design Basis Course[C].Garry Lee.2014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Shenzhen,2014(5):36-40.
[4]王嵐,張一春.微課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5(3):85-88.
[責任編輯:田吉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