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群
摘要:為提升小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并切實踐行,筆者以國學經典《道德經》為切入口,從中提取精華章節,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通過激趣親近、誦讀留韻、事例詮釋、反躬自省、深入實踐等方面加以嘗試引讀、踐行,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經;小學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學教育應加強對國學經典的學習,也是一直呼聲不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筆者以《道德經》這一國學經典引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1]
一、激趣親近
為了讓學生親近《道德經》,筆者先設置懸念,講述了《神仙傳》中,老子的母親懷胎七十二年才生下了老子,剛出生就滿頭白發的傳說。學生的興趣點,被輕輕撬動。筆者接著播放,有關老子著書的動畫視頻——這樣一位傳奇的老人為什么一生幾乎沒被記錄過,卻在函谷關留下了這樣一本流傳幾千年的經典?進一步,筆者通過國內外名人對《道德經》的高度評價,讓學生初步感知到其可貴的精神價值;并結合筆者大學時的親身經歷,去述說《道德經》對個人成長產生的重要影響。經過這一波三折的設疑激趣,學生趣味正濃。很多學生第二、三天就買來了《道德經》,打開了深入《道德經》的第一扇窗戶。
二、誦讀留韻
誦讀能讓學生的內心浸潤經典的精華,也為深入國學經典做了很好的鋪墊。為了讓學生領略經典的精髓,筆者引入了張衛東先生的《道德經》吟誦版本。先生吟的是國子監吟誦調,極富古味。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有好幾位學生竟也依依哦哦、有板有眼地學了起來。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間競爭互學的熱情,筆者借鑒魏書生老師的“記憶力體操”,運用早午讀的時間舉行“一分鐘記憶力比賽”。學生在原先吟哦、熟讀的基礎上,已對經典較為熟悉。經過這每天短短的一分鐘,很多學生竟能夠背誦下一個章節,再運用“鏈式記憶法”加以鞏固,經典在學生大腦皮層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記。[2]
三、事例詮釋
單是激趣與誦憶是不夠的,只有體會了經典的深刻含義,才有可能打通感性認識到理性踐行的任督二脈。筆者先閱讀了余培林所著的《老子——生命的大智慧》(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3),并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了深入思考。筆者認為,老子的“無為”,應該分為“無我”和“有為”,它不是消極避世的思想,而是一種溫和地對待自我、世界和人生的進取態度。故此,筆者選取了周恩來總理一生無存款無子女、敢于奉獻的事例,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這種高尚品行跟《道德經》中的哪些闡述是吻合的。
有學生說,在第七章中看出來了,“周總理之所以能長久地留存在人民心中,就是因為他的無私和鞠躬盡瘁。所以,他的這種無私,恰恰卻成了很多人心中一直想要的“私”——永遠被人民銘記心中。”有學生說,從第八章中看出來了,“我覺得周總理的高尚品格就像水,他干著苦的累的活,卻沒有半句怨言,一心只想著人民的幸福。”也有學生說從第十六、十七、三十四章中看出來的,這里不再贅述。在學生思考、討論之后,筆者引入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結合周總理的事例,思考國家的“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應該如何實現。
最后結合一些貪官腐敗奢靡的例子,筆者點出《道德經》中的精髓,也就是老子的“無為”思想,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自私自利、甘于奉獻。經過正反事例的詮釋,學生對于《道德經》的精神內核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心中開始萌生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芽葉。
四、反躬自省
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從《道德經》中汲取養分,更好地理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愛國敬業 誠信 友善”的提法,筆者結合平時班級管理中學生出現的行為習慣上的問題,專門從《道德經》中選取了相關章節,利用班會課的時間進行集中學習和討論,今取一例加以說明。班中有一學生,喜歡拿別人的缺點來起外號。為了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也防止這一風氣的蔓延,筆者先以抽查背誦為名,讓他背誦《道德經》第二章。他能流利背誦,但不知其義。筆者引導他上網查閱,并把涵義抄寫下來體會,在班會上討論、分享。故此,在班會課上,筆者以小故事《苦瓜與甘蔗》引入,讓學生討論感悟:每個人都要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接著,引入《道德經》第二章的內容。學生驚奇地發現,原來這一觀點,兩千多年前已老子被點出。筆者引導,除了個人身上有優缺點,一個班級有沒有?這些優缺點是不是永遠都是優點或缺點?有生指出,一個班級里也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而且在自己看來是優點的,可是跟別人比起來就有點不值一提了;有時候自己看著是缺點的方面,跟某些同學比起來卻有優勢之處。[3]
至此,很多學生已有自己的感悟,筆者則指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也有“自由 平等”“友善”等提法,皆與此相合。至此,那個愛給同學起外號的學生,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來改正錯誤也就變成了是自身的要求。
其實《道德經》中還有很多章節,適合作為德育內容,如第六十三章與“誠信”“敬業”相合、第六十六章與“愛國”相合,還有其中的以慈愛治國、反對戰爭等觀點也非常值得珍視。若加以利用,可謂深藏大智慧。
五、深入踐行
為了讓學生將學習《道德經》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悟進行踐行,筆者在班級里,開展了“班級冠軍”“無我有為”“我的微習慣”等活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謂“班級冠軍”是引導每個學生,在自己身上至少找出一個比別人做得好的方面。這樣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提升,班級氛圍也更為融洽了,并形成了平等友善、向上追趕的好風氣。
“無我有為”主要是針對班干部而開展的。在《道德經》中,老子主張“無為而治”,所以,在管理班級方面,筆者主張班干部要公平公正。每個班干部在“就職”前都要簽訂《“無我有為”自薦書》,培養了學生的“敬業”精神。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我的微習慣”是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逐步培養其自己各方面的良好習慣,如“每天上學路上記一個單詞”、“每天撿起一片紙屑”、“每天整理一次著裝”、等等。習慣雖小,力量巨大。學生的行為習慣,在這些細微的行動中有了較明顯的改變,也在無聲中加深理解并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余培林.老子——生命的大智慧[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2.10.
[2] 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南京:譯林出版社, 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