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朝勇
摘 要:我國高校擁有豐富的體育場館資源、眾多的體育人口以及完整的聯賽體系,發展體育產業的基礎條件已經較為完備,在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國家戰略背景下,加快發展高校體育產業已經成為我國體育產業整體工作中重要的內容。運用文獻資料和走訪調查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特征進行總結,并根據當前具體的情況運用SWOT戰略分析模式分析當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進一步明晰發展的環境。
關鍵詞: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現狀;SWOT模式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4-0051-02
引言
我國已經將體育產業列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點發展產業之一,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因此,發展體育產業不再僅僅只是體育行業內部的事情,體育產業社會化發展已是必然趨勢。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才能很好地實現5萬億元的總目標。我國高校數量眾多,目前擁有2 800余所高等院校,在校學生也多達3 700余萬人,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群體組織。高校不僅擁有數量眾多的優質體育場館資源,而且還擁有全國1/3的體育人口,非常有利于體育產業的良好發展。但是,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并沒有進入良性的高速發展,坐擁巨大的體育商業市場而毫無建樹,就如同1984年之前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必須進行有效的變革才能走出沒落的危機。
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特征進行總結,并根據當前具體的情況,運用SWOT戰略分析模式分析當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進一步明晰發展的環境,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大有裨益。
一、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特征
高校體育產業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高校校園體育經濟產業化發展的一種形式,大力發展高校體育產業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高校擁有豐富的體育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合理地、有效地對其進行開發不僅能進一步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而且還能更好地促進校園體育工作的蓬勃開展。將高校校園體育產業推向社會,不斷提高校園體育產業的社會化程度和社會適應能力,在不斷豐富社會文化娛樂生活的同時,大幅度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和經濟“造血”功能。與美國發達的高校校園體育產業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國高校校園體育產業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的前端,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以服務性的體育產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基本確立,已經初步形成了高校體育場館租賃、健身娛樂、運動訓練培訓、體育用品、高校競技體育表演等市場,雖然市場規模和產值還比較小,但是框架基本明了,發展前景還是巨大的。
第二,高校體育產業開發的理念和意識已經深入人心,產業規模的進步擴展有賴于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思想意識的進一步解放;當前,高校體育產業的社會化、商業化程度不高,嚴重限制了產業經濟效益的提高;高校體育產業開發的理論研究有待加強,開發的主體責任方不夠明確,相關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
第三,高校體育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開發領域不斷拓展,有形體育資產的商業化開發逐步規范,無形資產也開始被利用。當前,大學生運動水平有所提高,比賽的觀賞性有所增強,賽事制度不斷完善,社會關注度不斷上升,社會贊助也不斷增加。
二、基于SWOT模式分析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
采用SWOT戰略分析法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狀況進行剖析,將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即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一一呈現出來,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S”——優勢(Strengths)
當下,發展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政策環境、體育物力資源、人力資源等三個方面。
1.政策環境寬松。寬松的政策環境主要是指發展體育產業的政策利好,發展學校體育的政策利好。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經濟的基本戰略,為此,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先后頒布了多項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政策文件,同時還制定了2025年體育產業總值突破5萬億元大關的目標。國家體育產業政策利好必然促進體育產業市場的繁榮,高校也應該承擔起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的責任和義務。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斷下降,引起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和關懷,凡是涉及發展學校體育運動請求和行為一般都能獲得有力的支持。繁榮高校校園體育文化,也是發展高校體育產業的重要目標。因此,發展高校體育競賽表演、競賽招商引資、健身培訓、引導體育消費等行為都會被支持。
2.校園體育物力資源豐富。從體育物力資源總量上來看,高校擁有全國近1/3的優質體育場地、場館設施;從地緣上來看,高校的體育場地、場館多處于人口相對密集的區域,尤其是各個學校的老校區,不僅能滿足周邊普通群眾的健身需求,還能形成一定的健身消費市場。高校這些優質的體育物力資源,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物質基礎。
3.校園人力資源眾多。目前,我國高校擁有2 800多所高校,在校學生多達3 700萬人,發展體育產業的人力資源十分豐富。在校大學生的人口數量眾多,為體育競賽表演觀眾數量增長、體育消費人口的增長提供了保障,同時也為高校體育產業的服務與開發提供源源不斷地人才。有效引導大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崇尚體育,關注校園體育比賽,是當前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
(二)“W”——劣勢(Weaknesses)
當下,發展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劣勢主要表現在思想意識、制度建設、消費方式等三個方面。
1.思想認識不到位。發展高校體育產業的思想認識不足,缺乏校園體育產業發展意識,是制約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一是行政職能部門對發展高校校園體育產業的認識不到位或是認識存在偏差,總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學校場地、場館的假期利用率較低,商業開發程度也較低,寧可讓學校的場地設施空耗也不做商業開發。二是在校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足,集中體現在學生體育活動參與率過低,觀看校園體育競賽的觀眾數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