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鐵雷+安鐵通
摘 要:證券交易是交易者和交易對象不斷互動,進行信息交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交易過程中既有理性因素又有感性因素,需要交易者客觀地對待市場,同時又離不開主觀的判斷。成功的交易者需要對市場價格運動的規律有深刻的認知,需要根據交易者本身所處的環境制定適合的交易策略,同時還要在交易的過程中控制情緒,具有耐心、客觀的交易心理。
關鍵詞:證券交易;市場認知;交易策略;情緒控制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4-0089-03
一、市場認知
(一)趨勢與周期
趨勢是技術分析研究的首要問題。道氏理論、蠟燭圖分析、K線理論、均線理論、形態理論、技術指標、波浪理論、江恩理論、周期理論等是技術分析的典型代表,這些理論從不同的時空角度揭示了價格運動的規律,試圖預測價格運動的方向。然而在現有的文獻資料中,鮮有對這些技術分析理論相互關系進行研究的內容,基本都是自成體系、各執一詞。實踐中,各種理論都有其追隨者,當然不乏有的交易者在實踐中同時用多種理論研判趨勢,但是研判的過程缺少理論上的銜接,只是處于趨勢相互印證的階段,本質上還是沒有找到各種理論之間的關系。趨勢分析最終是要分析趨勢方向和趨勢力量兩個指標,趨勢方向可以直觀地觀察。趨勢力量需要從趨勢角度和趨勢推進的速度兩個方面來判斷。趨勢分析的最終目的是要研判趨勢的持續性。
周期是價格運動方向的折返或修正,周期貫穿于價格運動的各個時空階段,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時間范圍內,價格運動的周期性表現得非常明顯。隨著趨勢的不斷運行和發展,趨勢也在不斷積累著自己的對立面,趨勢的停滯、修正和終結的力量,即周期力量。趨勢發展的時間越長,空間越大,周期的力量積累的就越大,趨勢不斷發展,但周期必然會到來。交易者對價格運動周期性的理解至關重要,周期是交易者耐心等待介入趨勢機會和及時獲利了結的理論依據。如果交易者沒有對周期性有足夠的重視,可能出現的交易現象就是,大幅盈利可能歸零,交易者只是體會了短暫盈利的感覺,而沒有實際的盈得利潤。當然,過程中還有失去大幅盈利帶來的負面心理,不斷地自責和后悔。
趨勢和周期就是矛盾、就是陰陽。趨勢是天,周期是地,也許是趨勢和周期關系最好的表述。天地一體不可分離,趨勢和周期是認識證券價格運動規律的樞機,兩者缺一不可。趨勢和周期是推動證券價格運動的兩種力量,兩者相互包含、互為依托,價格運動表現為趨勢或周期時,同時也在醞釀著周期或趨勢展現的力量。趨勢是選擇交易對象的關鍵,周期是選擇交易時機的核心。遺憾的是,當前理論和實踐中,交易者普遍存在著重趨勢、輕周期的現實,對趨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有余,對周期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應用不足。因此,對周期的認識和應用也許是提高交易者交易能力、彌補交易短板的重要途徑。
(二)價格驅動因素
證券價格的運動有不同的驅動因素,這些驅動因素主要有技術驅動、價值驅動、主題驅動和噪聲驅動。技術驅動是指交易者以技術分析作為買賣證券的依據,發現了買賣的信號,然后付諸于行動。價值驅動是指交易者買賣證券是由于通過價值分析手段發現了買賣對象,并在合適的時間買賣。主題驅動是指交易者買入證券的邏輯是由于買入對象歸屬于某一特定的主題。噪聲驅動指的是買賣證券的交易者對市場缺乏基本的認知,沒有清晰的買賣依據,聽消息、憑感覺或憑著對價值、技術、主題的一知半解進行買賣。
當前的市場生態中,大的機構投資者,如險資、大型公募基金更多的屬于價值驅動型交易。一般機構、眾多的私募基金和游資青睞于主題交易,這部分資金是市場投資熱點的風向標,是市場上最活躍的資金,還有一部分投資者用的是技術分析和主題投資相結合的方法。不同的價格驅動因素中,無論是價值投資者、技術分析者、主題投資者,還是交易的噪聲、對市場的理解,最終都會體現在買賣上,都會通過證券價的需求和運動表現出來,無可遁形。而技術分析的大多的重要理論都是以證券需求分析為基礎的,這一點,正是技術分析的重要優勢,同時也是技術分析可用于市場交易的堅實理論基礎。
二、交易策略
(一)不同資金量下交易策略
不同的資金量對市場的沖擊不同,但是不同的資金都具有盈利這一共同目標,在各種資金博弈的過程中,市場容量決定了不同資金量在交易過程中必須采用適合自身的策略,才有可能在博弈中勝出。因為,有買方必有賣方,無論買賣都需要對手盤,交易中必須有人扮演失敗者的角色,為自己對市場膚淺的認知、為自己人性的缺陷付費埋單。
大規模資金要獲得可觀的利潤需要大勢的配合。大的趨勢也必然是由大資金的參與而引發的。大資金優勢是有足夠的力量主導趨勢,同時預期的資本收益率較低,但其劣勢也較為明顯,買賣都會對市場產生較大的沖擊,要想在較短的時間以較小的負面沖擊完成買賣是不可能的,需要在時間和負面沖擊效應之間權衡。面臨的策略有兩種:第一,買入和賣出耗時較長,選擇較小的負面沖擊,以長時間,換取低成本和高賣價,像機構投資者的建倉和賣出;第二,買入和賣出時間較短,接受較大的負面沖擊,以高成本,低賣價換取短時間的優勢;像游資的操作方式。對于大資金來說,獲取一定的收益,做一個合規的趨勢主導者也許是唯一的正途。
趨勢引導策略是中等規模資金可以用的策略,但是這種策略的應用要非常明晰市場的交易規則,否則可能會被打上操縱證券價格的標簽。趨勢引導者應該對市場熱點有較為準確的判斷,以分析部分市場交易者的預期交易對象為目標,然后在適當的時機像火種一樣,點燃這種預期,利用市場的合力推動證券價格的上漲,然后在大眾貪婪時,成為一個恐懼者,及時退出。
小資金的買賣不會對市場的價格產生逆轉式沖擊,是市場價格運動的噪聲。這就決定了小資金最大的優勢,進出自如,沒有流動性風險。小資金要在市場中取勝就要把這種優勢發揮到極致,發現強勢明顯確認的交易對象,快速介入,發現強勢轉弱的跡象快速出局,也許是小資金迅速壯大的最佳交易策略。同時,以技術分析尋找交易信號的快速交易策略規避了小資金信息不足的劣勢,直接切入引起價格變動最直接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因為無論是價值分析、技術分析還是主題投資以及其他任何投資流派,最終要通過買賣實現自己的交易理念,也就是說,最終都要反映到價格運動上。這也就衍生了一個重要的交易規則,價格運動自身的方向、強度是最重要的技術分析指標。
(二)交易策略的非對稱性:長邊策略和短邊策略
長邊策略解決的是如何讓利潤奔跑,如何盈利的問題;長邊策略首先要對市場有一定的認知,能運用技術分析對市場價格運行的空間進行初步的概率預判。長邊策略要求交易者有正確的交易心理,需要有耐心,在盈利的時候是一個風險偏好者,承受一定幅度的利潤回撤,接受主觀小概率的不確定性。長邊策略的核心是力求做到價格運行空間和盈利幅度的良好匹配。對于每一次具體的交易,要清晰地知道是積少成多還是利潤冒險。因為最好的趨勢都有停滯、迂回、反轉的時候,價格不會永遠沿一個方向運動,反轉的時刻必然會到來。趨勢固然重要,周期也不可小覷,趨勢是天,周期是地。執行長邊策略時不是一味地拿住盈利的倉位任其波動、回撤、甚至歸零或者虧損。因為長邊到底有多長,交易者是無法左右的,交易者能做的是對市場空間分析預判,以一定的盈利為代價,制定以小盈利博取大盈利的策略,至于贏利多少,只有市場知道。
短邊策略解決的是如何讓虧損截斷,是風險控制的問題。從市場認知來說,短邊策略要求交易者能夠判斷一次具體的交易,做出止損決策的有效信號是什么,這要求交易者依據具體交易的特點,對交易的止損幅度、止損時間等做出限制。從交易心理方面來說,短邊策略的執行要求交易者尊重客觀,摒棄僥幸,知行合一,止損果斷。做到這一點很難,但要成為一個在市場中勝出的交易者就必須跨越這一必經的門檻,無有他途。長邊有多長取決于市場,交易者只能被動的接受;而短邊有多短,承受多大的風險,則完全取決于交易者本身,交易者有充分的能動性。
三、情緒控制
(一)耐心
耐心是成功交易者必需的交易品質,耐心要求交易者在交易過程中避免急躁的交易心理。等待交易機會時需要耐心,持有盈利的倉位需要耐心。
缺乏耐心容易落入頻繁交易的陷阱,會陷入情緒交易的窠臼,會不斷地踐踏交易規則,離理性交易越來越遠,最重要的是,缺乏耐心的結果就是賬戶不斷的虧損。尤其是當交易者盈利之后,頻繁交易表現得尤為明顯。剛剛盈利的交易者容易得利而忘形,忘記盈利是由于自己恪守交易規則冷靜分析的結果,從而變得沖動、急于求成,失去了珍貴的耐心。當然,缺乏耐心的結果顯而易見,盈利最終變為虧損。
缺乏耐心另外一個重大缺陷就是無法讓利潤奔跑。面臨一個重大的戰略交易機會,當行情真正啟動時,交易者卻成為局外人。而原因僅僅是交易者想破例一次,打破規則,不是跟隨趨勢而是臆測趨勢,臆測行情會調整,急于證明自己對趨勢研判的正確性。結果不言而喻,交易者僅僅獲取一點盈利,錯失了大幅增加盈利的交易機會。
(二)客觀
客觀是一個和主觀相對的哲學概念,是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陀^要求人們在對待外在世界時避免加入主觀意志,從而對外在世界產生錯誤的認知。交易中的客觀則是要求交易者在進行交易決策時遵循既定的交易規則,避免受到僥幸、恐懼、貪婪等主觀情緒的不良影響。
僥幸心理是不客觀心理狀態的重要表現之一。僥幸心理經常在價格超過交易止損點時出現,由于對失敗的厭惡,交易者早已忘記“截斷虧損”的交易格言,認為這是一次例外,沒有及時扣動扳機,而是以僥幸的心理對抗客觀的交易規則,期望價格向有利的方向運動,少虧或者不虧時出局。即使是建立在大眾認知水平的交易規則,出現了超過止損點的情況,意味著概率的天平已經傾向于虧損,即虧損成為一個大概率事件。僥幸對抗的結果往往是遠遠超過止損點的大幅虧損,或者爆倉,這是大眾交易者賬戶虧損的重要根源之一。
有時候交易者由于失卻了客觀而變得貪婪。貪婪的交易心理常出現在交易者有較大盈利的時候,當價格到達預期目標,有明顯走弱的跡象,按照客觀的交易規則,應該減倉或者清倉止盈時,交易者主觀的期望價格繼續向有利自己的方向運動,同時還有一個公認的交易名言:“讓利潤奔跑”來作為客觀的依據,讓利潤奔跑沒有錯,但是讓利潤奔跑的前提是市場需要有足夠的動能和力量,而這需要的是客觀的技術依據,而不是臆想。貪婪的結果往往是到手的利潤得而復失,交易者感到后悔、懊惱,想到一系列的如果,當然,隨著時間的流逝,交易者會復歸于平靜。如果平靜意味著貪婪的克服,那失去的利潤是值得的,但往往這只是潛伏,當同一條件來臨時,壓抑的貪婪又會登臺復出,和歷史驚人的相似。
不客觀的另一個變種就是恐懼。當交易者看到規則內的交易機會,由于剛剛虧損的陰影,或是人性深處對風險的厭惡,導致交易者擔心遭受損失,不愿接受不確定性,這時交易者處在恐懼的交易心理中。當然,恐懼的結果就是錯失了交易機會,盡管資本市場最不缺少的就是機會,交易者也沒有虧損。但是,每一個交易者參與交易不是為了不虧損才參與的,而是為了盈利,而且是巨大的盈利,如果連規則內的交易機會都無法果斷執行,那么最適合交易者的出路是出局,遠離風險巨大的交易市場。
參考文獻:
[1] 陳標金,陳文杰.移動平均線分析法及其交易策略研究[J].商業研究,2015,(7).
[2] 黃衛華.動量交易策略及我國股票市場實證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5,(3).
[3] 魏宇.金融市場異常交易策略研究評述 [J].經濟學動態,2005,(3).
[4] 饒育蕾,張輪.行為金融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