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潔
摘要:在我國,語文課程在每個學生的課業中都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不僅僅教學生讀書識字,為學習其他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方面同樣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處于學習初始階段的小學語文,更是基礎中的基礎。在此階段,如何通過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把握成功地吸引學生充滿興趣的學習且扎實的掌握基礎知識對語文教師來說,是一個值得嚴肅探討的問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筆者將對此進行探討,以期對小學語文教學發展實踐提供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
語文課程在學生時代扮演著重量級的作用,它是各學科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培養學生人文情懷的重要手段。通過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視角,拓寬學生的視野。[1]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學習文化知識對于大多數處于青少年的學生來講,是一件相對枯燥的事情,此時,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格外重要。強調故事性、啟發性、知識性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更能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效率,加快學生基礎知識的吸收,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師語言藝術應用的研究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對此問題進行了反思。
一、背景知識的講解突出“故事性”
好奇心強是小學生的一大顯著特點,而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充分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教學語言,在講解中突出“故事性”,生動形象的為同學們介紹相關知識點,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故事作為一種孩童時代最喜歡的形式,結合語文教學,將課文中相關的內容運用形象的人物塑造,優美的語言等呈現,對小學生來講,完全符合其年齡特征以及理解水平,無疑是最為合適的方式方法。[2]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對自己所授知識有準確的認知,除了讓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更多的我們所要傳授的是偏“軟”的文化素養,所以要善于突出講解的“故事性”,尤其是一些課文背景知識的“故事性”,這樣會極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習。比如,關于《少年閏土》,正式講解課文之前,我們不可避免的要了解作者相關信息,較之直觀生硬的給學生列出魯迅的相關信息,如“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己》、《阿Q正傳》、《彷徨》、《吶喊》等”,我們可以運用講故事的形式,為學生生動形象地講述魯迅先生的生平以及一些有趣的事,這樣學生才能對魯迅有一個相對完整而全面的認知。此時的魯迅才可能不僅僅是課本里躺著的冷冰冰的遙遠時代的“知名人士”,而是一個有故事,有血有肉,并且離我們并不遙遠的偉大但又平凡的“魯迅爺爺”。背景知識的講解著重突出“故事性”的意義便在于此。
二、課文內容的引入突出“啟發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方向需要語文教師做出有意識、有目的的引導。對于一篇課文的學習,老師循序漸進地成功引導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的緊跟老師步伐,而且,也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學習思維,一種認知模式會悄然植入學生的大腦中,為日后的學習提供一定的遵循,相應的思考模式會影響學生在未來的語文學習中進行運用,因而,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教師應積極提出一些疑問,設計“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緊跟自己思路。同樣的以《少年閏土》為例進行分析,開篇第一段,作者通過對閏土的描寫,可以對學生設問“第一段讀完有什么感受?”,學生頭腦風暴,任意去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直接否定每個學生的意見,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而非教師將問題限定于“第一段寫出了閏土的哪些特點?”這樣一個具體的問題。每一個問題的設計盡量寬泛一些,最后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出具體要著重注意的知識點或者我們所說的考點。這樣,學生對于該問題的認識就會較為全面且印象深刻,并且,在頭腦風暴的過程中,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一些其他課外知識的增長和積累。
三、課文正文的分析突出“知識性”
在課文講解過程中,筆者上文強調要講求“故事性”、“啟發性”,這無疑是很重要的,但是,這些原則要堅持適度,我們要說,但不是漫無目的的講故事、隨便說,有目的有意識地能將孩子們在自由翱翔的天馬行空中適時地拉回到知識的學習中,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上面兩條所強調的都是我們增加課堂趣味性的一種手段,但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忘記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因而,我們要更加強調課文分析的“知識性”,一些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如漢字、基礎的閱讀知識技巧、簡單的作文寫作方法,我們必須在快樂的講授過程中傳授給學生。通過對課文的講解,摘出比較有代表性的語文知識,給同學進行相對專業的講解。如《窮人》中,多處涉及環境描寫,此時,需要給學生規范地講解“什么是環境描寫、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這一知識點不僅在小學,在初高中同樣都是相當重要的知識點,這個時候學生能夠有所理解,對于日后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答題會有極大的幫助。
四、正面提示與鼓勵貫穿全程
對于任何人來講,“被認可”都是內心最渴望的東西,它是一種極大的鼓勵。經常鼓勵學生,會為他們帶來極大的努力進步的動力,無論是對于學習上較強的“優生”還是相對較弱的“差生”。
每個學生都是有自己個性的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運用自己的學科優勢,經常表揚學生,使其“如沐春風”,進而越加努力,取得進步。當然凡事具有特殊性,每個人同樣,都有自己的特殊之處,對于不同學生的表揚,切忌“一刀切”,表揚不同的人應抓住其不同的特點。比如一些簡單的問題,我們可以選擇學習相對吃力的孩子回答,回答正確后,可以跟該生講“你看吧,學習并不難,你看,你能把好多同學都可能出錯的題都答對了,多厲害!”進而培植其學習的自信心,努力讓其逐漸愛上學習。
總的來說,語文教師課堂語言藝術相當重要。當然,以上幾點并不能割裂開來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要講求課堂講話的“故事性”、“啟發性”以及“知識型”,同時也要配合第四條,多鼓勵學生,讓其在輕松與嚴肅并存的氛圍里愛上語文學習,進而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素養。
參考文獻
[1] 何敏, 李日南.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理想模式[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1):106-107.
[2] 蔣超.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運用有效性探索[J]. 科技創新導報, 2016,13(35):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