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朝華
摘要:數學教育對于青少年的成長至關重要,尤其是小學教育,對于學生邏輯思維的養成有極大的幫助。而隨著新課改的執行,創新數學課堂成為主流教育方向,教師開始為學生定制課堂,教學活動開始圍繞學生興趣開展,激發學生對于數學探索的精神。本文將深入分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方式創新形式上的探究,目的是為為小學教育提供創新新思路。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創新;探究
數學教育始終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點內容,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課程內容,而隨著新課改的執行,小學數學教育的課堂更顯多元化,更加注重學生的教育。為了更好地展現出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創新教學成為許多老師關注的焦點。只有在教育體系當中納入創新教育的觀點,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才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學習數學。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現狀
1、未能和學生形成互動。雖然說,新課改的實施,改變了現代教育的形式,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思想,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但對于部分學校而言,雖然是以“新課改”教育作為主要教育思路,大力創新,但卻未能如愿引起學生的注意。換句話說,教師未能深刻理解創新教學中情景教學的意義,對情景教學只是作以淺顯的理解便開始實施,從而導致學生不能更好地融入到課堂的氛圍中,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換湯不換藥的教學形式。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讓許多學校開始興起多媒體教學。許多教師開始在課件上下功夫,但隨著調研的深入,逐步發現,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仍舊圍繞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只是將黑板換成了PPT,如此換湯不換藥的教學形式依舊未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對于講課效果而言,和傳統授課一樣,沒有帶來多大的變化,因此,學生仍舊處于被動接受教師傳達知識的情況,從而導致教育工作進程緩慢,課改效果難見其效。
3、嚴肅的教學氛圍。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但卻和生活息息相關。而作為小學數學而言,對于小學生只是初步掌握數學的邏輯性,將小學生的思維以抽象向具象轉變。但在現實教學中,教師嚴肅的教學氛圍并沒有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比如,對時間表的認知,小學生在潛意識中認為,時間表中的短針和長針都是代表著一個時間點。而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只是一味的強調短針是時針,長針是分針,未能把握小學生對于時針和分針兩種概念的認知,從而導致小學數學課堂的乏味性,不利于實現長期教學。
4、評分體系未發生改變。評分體系是整個教育系統對于學生把握知識程度的評判標準,而這樣的體系標準貫穿我國整個教育歷程。例如,中考的分數和高考的分數是享有優秀教學資源的學校擇校的參考依據。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首先導致課改進程始終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以致于面對小學數學教育,仍舊以分數來評判小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讓小學生形成刻板的做題思路,影響小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其次,課改教育一改傳統教學理念,二改素質教學,但卻因為分數導致兩種課改內容未能如愿實現。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方式創新方法
1、小學數學教學情景教學的創新表現。情景教學是以模擬場景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從現實生活中理解數學的含義,從而充分調動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整個情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情景的時候,要多考慮學生的感受,以學生的角度為起點,引發學生對于所講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另外,情景教學還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要抓住學生對于未知的好奇,對于求知的迫切心理,結合這一點,充分調動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好感,從而讓學生感覺數學不僅有意思,還好學好玩。例如,以動畫視頻教學為輔的教學方式、課外教學形式或者游戲數學的形式為主的情景教學模式,這些情景教學的應用不僅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還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徹底的改觀。比如,在“認知圖形”的課程中,首先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有哪些圖形。如,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等等,然后以各個形狀為一組,開展圖形展示大比拼,如所在三角形一組的學生列舉哪些工具或在哪些地方出現的三角形。不僅加強學生對于生活的認知,還形成課堂趣味性,讓學生容易接受知識點。
2、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教學的創新表現。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而數學不僅需要想象力,更需要具象化意識。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這點。例如,對“分數”的理解。對于小學生而言,分數就是分開的數字或者會分的數字,教師可以順著學生的思維開展教學。如,會分的數字,結合“會分”開展趣味性教學,引導學生對分數有初步的認識。趣味性教學課堂的形成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能夠幫助學生產生繼續探索數學的好奇心,逐漸加強對數學的興趣,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枯燥乏味的教學形式,擺脫學生不理解數學,不愿意學數學的現狀。
3、小學數學課堂評價體系的創新表現。小學生不愿意學數學的一大原因就是成績問題。由于未能表現出好的成績,所帶來的一系列的不被認知讓學生形成挫敗感,以致于對數學失去了興趣。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高整個教學水平,改變以分數為主導的教學思路。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要對學生予以鼓勵、耐心的講解。比如,小學生在課堂上未能算出正確答案。教師不應該給予批評,而是皆以寓言故事進行鼓勵或勸導。如,孟子小時候的頑皮以致于學習不好,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也是糊涂蛋等等,以此來幫助學生化解心理的挫敗感,從而加強學生對于“繼續努力”的認知。
三、結語
新課改教育不僅重視素質教育,更重視創新課堂的形成。因此,教師應該多以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授課方案,把握小學生心理特點,杜絕出現因分數產生的歧視問題,從而讓學生深刻認知數學的趣味性,利于開展持續性學習。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體現,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全面提升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徐錦.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探析[J].新課程:中旬,2014,4(4):87.
[2] 王毛雨.探討新課改后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4,8(3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