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郭軍權+肖曉劍
摘 要:“互聯網+”下,建筑信息模型(BIM)成為建筑業的熱點,社會對BIM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大。在分析BIM的行業發展現狀與BIM在高校中的發展情況后,確定土建類BIM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傳統教學與基于虛擬建造技術的“123”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體系的對比,建立土建類專業BIM課程實踐教學方式,并提出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BIM技術人才培養的其他措施與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BIM;人才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4-0147-02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實踐運用與成果表現,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網絡平臺,推動了常規經濟形態的不斷演變。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術,已經成為當前建設工程領域的“互聯網+”熱點。基于虛擬技術的BIM技術貫穿于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有效實現了建設工程各參與方的信息共享,成為建設工程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但是,目前對土建類全階段、各類型企業的綜合走訪,得知能綜合應用BIM的人才非常緊缺,這一問題,已經成為了制約建筑企業推進信息化所遇到的一大障礙。因此,基于虛擬技術的土建類BIM技術人才培養的對策研究,就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高職院校只有盡快與建筑行業的需求進行有效對接,完成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突破人才培養的瓶頸問題,大力推進我國BIM人才隊伍建設,才能實現建筑行業信息化,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專業人才。
一、BIM的行業發展現狀與在高校中的發展情況
2015年、2016年住房城鄉建設部接連發布《關于印發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指導意見的通知》《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明確要求:“到2020年末,全國建筑行業要全面使用BIM技術?!蓖瑫r,明確指出,建筑業信息化是建筑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筑業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節能減排的必然要求。
目前,在培養適合建筑企業的BIM人才方面,浙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等眾多高職院校已經著手BIM課程及相關課程的開發,同時在加快BIM實訓室的建設,并積極參加各類全國高校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大賽。但總的來說,BIM應用技術在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未受到重視或已受到重視,但卻苦于無從入手。所以,在工程建設行業BIM技術應用發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高職院校對于BIM人才的培養,卻普遍存在的問題是:BIM師資的匾乏,課程編排的滯后,BIM教材的真空,BIM實訓室建設還在探索中等,即BIM的相關專業教學活動已明顯地滯后于行業發展。
二、土建類BIM技術人才培養目標
結合BIM在國內的廣泛應用,以對土建類的專業人才需求分析為中心,把基于虛擬技術的BIM技術人才培養定位成:“培育能夠有效應用BIM,并具備完成BIM某項專業任務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即在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中,能夠熟練應用BIM技術,完成BIM專業任務的專業人員。通俗地說,BIM技術人才指的就是具有工程技術能力、BIM技術能力和管理協同能力,并工作在設計、施工、材料采購、項目管理和工程造價管理等諸多建筑企業崗位的人員。
所以,為適應建筑類企業各崗位對BIM專業應用人才能力的要求,高職院校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新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融入其中,從而培養具備適應BIM技術發展與應用,以及社會市場需求的“工程能力+BIM基本技能+管理協調能力”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BIM技術人才培養措施與途徑
1.院校應積極關注BIM技術發展,支持BIM技術人才的培養。人才的培養與專業的良好發展都離不開學校的支持,所以首要關鍵就是學校的重視及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學校及相關部門應認識到BIM技術對建設領域的重大影響,為及時準確地做出BIM人才培養的定位與目標,應時刻關注BIM 技術的發展動態。土建類專業負責人應通過參加與BIM相關的研討會、學習班、參觀交流等活動,主動學習與交流BIM技術在建設工程項目中的應用。
2.以BIM技術為引領,加強師資培養與校企合作,促進教師BIM專業化成長。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BIM人才的培養工作,必定要先以掌握BIM應用的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的培養為切入點。院校應通過多種方式來調動土建類專業教師學習和掌握BIM技術的積極性。比如嘗試請行業內BIM專家引領專業教師,切實參與相關BIM技術項目的工作,使得教師深入體會BIM技術在建設工程領域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應用現狀,并且教師也可以以工程實踐活動來帶動課堂中的BIM實踐教學,豐富BIM技術的校內教學。另外,可以邀請企業內的BIM技術工程師作為BIM外聘教師進校園,以開展專題講座、指導BIM實踐教學等方式,形成學生主動觸碰BIM技術的氛圍,并提高校內BIM專業教學水平。
3.嵌入BIM技術的教學體系,兼顧BIM理論與BIM實踐,適應人才需求。目標明確、結構合理、實踐性強的教學體系,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構建基于BIM技術且符合高職教育教學特點的教學體系。在專業改革與實踐中,以基于虛擬建造技術的“123”人才培養模式為基準,嘗試樹立全新的專業理念,重構課程體系,調整教學內容,創新考核模式,主要變革對比(如下表所示)。通過構建基于BIM技術的教學體系,強化了學生的BIM技術實踐應用技能,以適應BIM工程項目的實際需要,滿足企業對BIM人才的專業要求。
4.建立土建類專業BIM課程實踐教學方式(簡稱“CSCC實訓方式”)。高職教育多年來一直倡導“做中學,學中做”,對于目前BIM 技術人才的培養,更要重視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教師、學生、BIM軟件方、建筑企業四方聯動的BIM多元合作平臺,盡量讓學生參與真實建設工程項目的同時,將BIM技術的教學與BIM技術在建設工程中的應用有機結合,也將為學生BIM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能力的形成創造良好的條件。BIM課程實踐教學方式(簡稱CSCC實訓方式)分為四個部分。首先,要實現BIM課堂教學(Classroom Teaching),即將BIM教育嵌套到專業基礎課程中,并堅持協同合作的課堂案例教學法,構建BIM應用知識體系,培養以專業技能為核心的BIM理論與實踐人才。其次,成立建筑信息模型工作室(BIM Studio),即基于工作室的專業學習模式,以BIM核心軟件的學習和實操為基本內容,學生在工作室中通過實際項目重點掌握BIM軟件。再次,拓展學習共享空間(Learning Common),即基于“互聯網+”的思維,堅持知識共享的團隊教學法,通過四方聯動的BIM多元合作平臺,建立BIM學習共享空間。最后,大力推進網絡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在BIM多元合作平臺的基礎上,再加入完整地、系統地BIM在線學習方式,比如BIM課堂教學、學生學習進程與體驗等。
5.依托技能大賽,全面提升學生的BIM 技能。目前,廣聯達、斯維爾等BIM系列軟件,憑借其較為成熟的三維建模技術,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BIM軟件的蓬勃發展,也升溫了相關軟件應用大賽的熱度。因此,高職院校可以借技能大賽的良好契機,在校內營造人人參與BIM比賽的積極緊張氛圍。另外,借助技能大賽的平臺,對專業教師進行BIM師資培訓,拓展教師視野,增強BIM技能,將對于推進BIM技術教學大有裨益。
四、結語
“互聯網+”下的BIM應用浪潮正不停地向前推進,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應及時把握BIM技術浪潮所帶來的機遇,針對建筑業對BIM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思路與模式,深化教學體系、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改革,以期通過多方協作,培養出更多滿足社會需求的BIM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 N.W.Young,S.A.Jones,H.M.Bernstein,J.Gudgel.SmartMarket report o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transform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o achieve greater industry productivity[R].New York:McGraw-Hill Construction,2009.
[2] 張雪,陳三波.將BIM技術融入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17).
[3] 吳光東,唐春雷.BIM技術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學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4).
[4] 曾范永.建筑類高職院校BIM技術人才培養的對策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4,(9).
[5] 秦浩.BIM建筑信息模型課程在土建類高職院校開設的必要性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4,(7).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