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群
摘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提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本文首先講述了自主學習的含義,然后總結了中學數學自主學習的現實意義,最后探討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期對自主學習給出一個較為簡明和全面的概述。
關鍵詞:自主學習;數學;教學模式
當今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知識總量正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長。一勞永逸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終身學習,在這種背景下學會學習成為了時代和人類發展的需要。對個人而言,就必須具有終身學習和終身接受各種教育的能力,這種能力正是終身教育倡導者們所提倡的自主學習能力。
順應時代的發展,2001年6月,我國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正式啟動了當代新課程改革。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研究性學習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的三種學習方式,也是當今世界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重點。新課改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突破口,多次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隨之頒布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也著重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指出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控制者,而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要求轉變教師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引導者。新課程強調要使學生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具備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教學必須要改變過去的接受式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的學習及發展奠定基礎。
一、自主學習的含義
從上世界50年代開始,自主學習就成了教育學和心理學的重要研究課題,由于研究者的理論立場和角度的不同,自主學習也就表現為不同的含義,至今尚未形成統一的看法,目前主要觀點如下:
其一,根據自主學習的范圍,分為廣義和狹義自主學習。廣義的自主學習是指人們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它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個體自主學習。而狹義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能動性、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
其二,根據學習的各個方面綜合定義自主學習的本質屬性,即從橫向角度給出定義。其代表人物如齊莫曼,他認為,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其學習就是自主的。他進而又從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的行為表現、學習的物質環境、學習的社會環境等方面對自主學習的實質作出了解釋。他認為自主學習的動機應該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的,學習的方法應該是有計劃的或經過練習已達到自動化的,學習的時間是定時而有效的;自主學習的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結果,并對學習過程作出自我監控;他們還能夠主動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物質和社會環境。
其三,從學習活動的整個過程即縱向角度給出定義。美國人繽特里奇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建構性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首先為自己確定學習目標,然后監視、調節、控制由目標和情境特征引導和約束的認知、動機和行為。自主學習活動在學生的個體、環境和總體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其四,我國學者龐維國綜合國內外的研究成果,主張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完整定義自主學習。從橫向角度是指從學習的各個方面或維度來綜合界定自主學習。認為如果學生本人對學習的各個方面都能自覺地做出選擇和控制,其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從縱向角度界定自主學習是指從學習的整個過程來闡釋自主學習的實質。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做好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如果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完全依賴教師或他人的指導和調控,其學習就不是自主的。
綜上,國內外學者對自主學習的定義雖然存在分歧,但是其本質是相同的,通俗的講,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活動又是一種學習能力,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運用元認知策略、動機策略和行為策略,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的方式。
二、中學數學自主學習的現實意義
自主學習的產生與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人類對自身學習活動長期探索的結果,關乎人類未來發展的高度。高中階段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時期,人們主要的學習能力和習慣在這一時期開始形成,從這個意義上說培養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自主學習是數學學科發展的必然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已經不能簡單的用“反映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這樣一句話來描述了。數學的一些理論和方法正廣泛而深入的滲透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前者如CT技術、指紋的識別、信息的傳輸與加密,后者如微觀經濟等。與此同時,數學的研究形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隨之而來必然要求學習數學的學習方式也將發生變化,面對形形色色的數學知識,通過自主學習,獲取數學思想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自主學習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基礎教育的好壞決定了一個人發展的高度,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受制于傳統教育觀念和應試教育的束縛存在諸多弊端。就數學本身來說,重記憶、輕理解,重知識、輕解決,重模仿、輕創造的現象普遍存在。學生的思維被教師的講授所束縛,一味追求如何解決問題和解題技能的訓練,很少涉及為什么要這樣解決,久而久之只能停留在問題的表面,深層次蘊含的數學思想卻始終未能得帶足夠的重視,這也是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的主要原因。這些現象本質是傳統教育忽視了學習過程中人的發展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把關注人的發展作為首要的目標,提出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并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三,數學自主學習是終身學習的必然要求。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其提交的《學習- - -內在的財富》這一報告中將學會四種基本學習作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從而從根本上更新教育的內涵,將學會學習置于21世紀教育的核心。終身學習是以提高人的創新精神,促使人“學會學習”為目的的學習。在有限的學校教育中,教師不需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識全部教給學生,而是要逐漸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更新的能力。
教育從某種意義上是用過去和現在的知識教育成長中的學生,而目的是服務未來。時代的發展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必要知識,更要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后來的自我更新和自我發展奠定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