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富
摘要:把學生領進卡片制作之門,學生參與卡片課件的制作可鍛煉概括分析、歸類整理、發散思維、整合語言等多種能力,而這些正是學生語文學習中應該得到訓練和提高的。
關鍵詞:入門;授之以漁;素質教育;語文實踐;信息技術
卡片作為一種載體,在教學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本來普普通通的課堂由于卡片的適時適度的介入,呈現出融科學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魅力。當一張張異彩紛呈的卡片出現在同學們的面前時,學生們除了享受視覺盛宴之外,更多的是在欣賞的同時,興味盎然的學習理解知識。
筆者是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有幸聽了幾堂利用卡片進行教學的語文課,同行們像表演魔術般呈現卡片,或引領指導,或概括歸納,形式多樣,內容各異,很好的起到了串聯課堂和知識的作用。卡片的作用真的不容小覷。但我覺得也留有遺憾,就是學生始終是受動者,不能入卡片制作之門。
要把學生領進卡片制作之門。教師不能唱獨角戲,相反,就像課堂教學一樣,教師只能作為引導者,學生應成為卡片制作的主體。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代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就等于交給了學生打開文化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會學生動手制作卡片,使他們能夠獨立尋找知識點,提高依托舊知、掌握新知、積累與類化知識的能力。這是卡片教學的最高境界。
卡片課件的特點表現在靈活性、分列性、濃縮性、簡易性、工整性等方面。教師必須駕馭教材、統領知識并且有一定的語文功底和創新方能完成制作。同樣,學生參與卡片課件的制作也需要多種能力,概括分析,歸類整理,發散思維,整合語言等,而這些正是學生語文學習中應該得到訓練和提高的。可能會質疑,教師都絞盡腦汁才能完成的事學生能行嗎?不要低估了他們的能力。實踐出真知,只有做了才能知道他們會不會。
以《松鼠》文本閱讀為例,可制作多類卡片課件,字詞類、說明對象特點類、文章結構類、詞語賞析類、說明方法類、說明語言類、文章寫法類。你能說哪一類卡片學生不會制作嗎?肯怕大多數學生借助參考書都能搞定。又有疑問,教師制作多省事,學生制作多費勁,況且學生有許多課程要學習,哪有時間和精力?應試教育的最大悲劇就是不放心學生,老師包講、包辦。教師扯著喉嚨大喊大叫,學生低著頭左耳進右耳出,不知所云。真的耽誤時間嗎?可以預測,上述卡片每一類制作十分鐘可矣,整篇文章的卡片制作只需一小時左右。試想,當老師講課時,用的課件有許多是學生自己制作的,那種感覺是何等的愜意!學生聽課熱情又是何等的高漲!沉悶的氣氛已不再,代之而來的是輕松、活潑。
當然,不能一口吃下一個胖子,要一步一步來。從仿制到自制,從個別參與到部分參與再到全體參與,從參與某點到參與整個面。先說說仿制,就像仿寫句子樣讓學生比對老師的卡片課件制作,仿內容、仿結構、仿形式,如《松鼠》這篇文章老師已經呈現了多類卡片,在下篇說明文的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制作同類的卡片;先讓語文能力強的參與,以他們帶動大多數人,最后再放開到全班參與,無論何時,無論做何事,都要顧及全體,注重提高整體成績;從某點比如字音字義開始,再到課文內容、寫法、賞析諸方面多點參與。
學生制作成了氣候之后,可循序漸進以多種形式進行:師生同制、生生合制、學生自制。老師交代制作的范圍或綱要,要學生填寫內容,如《雪》卡片“江南雪景美”制作,要學生從“美在景物”“美在色彩”“美在想象”“美在孩子”幾方面根據文本填寫內容;又如老師布置制作什么類型的卡片,學生動手制作。可以學生合作制作,以《孔乙己》為例,幾個人制作一類,比如三個人合作制作課文情節卡片,或幾人中每人制作一類,你制作人物形象類,我制作情節類,他制作寫法類。學生自制,可選擇某點作突破,提倡質疑,鼓勵創新,這種能力正是學生所缺少的,也是難能可貴的,更是需要的;如學習《孔乙己》和《范進中舉》后,可制作“讀書人的悲劇”卡片,從“悲在身份”“悲在世人”“悲在社會”“悲在自我”等方面歸納整理,就能高屋建瓴,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再如學習《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可制作質疑卡片:紅花是最多的嗎?紅花反射長光波是保護,藍花反射短光波怎么也是保護?花紅是進化的結果嗎?有物理屬性嗎?多問問,可啟發思考,開發智力。
什么時侯制作適宜?布置讓學生預習時制作。當學生能把整篇課文的知識點整理成卡片,大抵說明學生已吃透了教材,課堂上教師會教的輕松,學生會學得愉悅。當大家紛紛把卡片以紙質或者電子的形式在課堂呈現,往往就會預示這堂課一定會成功。在課堂制作。教師講課中,有時要梳理知識點,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師生評議,在答議的過程中,教師摘錄關鍵部分,快速輸入到多媒體中,形成了一張課件卡片。如果輸入速度慢,當堂完成不了,可課后補充;即使不制作成電子卡片,可在問答中,讓學生整理成紙質卡片。當練習來做。課堂布置的作業可以就是制作一類或幾類卡片。教師指出了范圍和要求,學生課后去完成。給學生一定的自學空間,在課堂上展示了多幅卡片之時,留一兩幅讓學生小試牛刀,豈不效果更佳。制作練習卡片更能突出學生個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制作出有深度的個性卡片。
制作怎樣的卡片?從內容上來講,可制作閱讀卡片 、寫作卡片等。從時間上來講,可制作平時上課卡片和復習卡片等。從形式上來講,可制作紙質卡片和電子卡片等。
學生制作的卡片主要是紙質類的。在多媒體普及的今天,也可以嘗試讓他們制作電子卡片。這樣在制作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點動畫、聲效、色彩效果更佳。用手機制作也行,制好了發送到班級多媒體中。在防手機如防虎的今天,能讓學生用手機嗎?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圍追堵截不是辦法,關鍵是疏導。與其讓他們偷著玩游戲,不如讓他們大大方方干正經事。紙質卡片也可以發送到多媒體屏幕上。現在班班通許多是液晶顯示屏,用手機拍照后就可傳送上去。這樣就解決了紙質卡片與電子卡片對接的問題。不論是紙質還是電子卡片,學生能面對面看到自己的大作,應該是驚喜連連。
當然,切忌粗制濫造。要適時適量,精雕細作。既不過多浪費時間,又鍛煉了用手和用腦的能力。
最淺的墨水也勝過最好的記憶。精彩盡在卡片中。語文課堂勝在卡片教學,語文學習,贏在卡片制作。教會學生制作卡片是卡片教學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 汲安慶著.語文教學中的和諧美[M].線裝書局,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