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遠峰
摘要:近年來,我們為了豐富幼兒活動的內容,因地制宜,充分搜集廢舊材料,并利用廢舊材料自制各種環保戶外活動器材,實現“一物多玩”彌補了幼兒游戲材料的不足,也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關鍵詞:廢舊材料;戶外游戲;運用
戶外游戲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近年來,我們為了豐富幼兒活動的內容,因地制宜,充分搜集廢舊材料,并利用廢舊材料自制各種環保戶外活動器材,實現“一物多玩”彌補了幼兒游戲材料的不足,也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1]
一、收集和利用廢舊材料,一物多思
“廢舊材料”指的是因過長時間而發生改變的,或失去效用的材料。它作為一種新型的生活教育資源已逐步滲透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為現代的教育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他說“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初看看與你所教的沒有關系,仔細研究研究看,也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在我們周圍,各種用完的飲料瓶、酸奶瓶、皮鞋盒、紙箱、報紙、掛歷紙等廢舊生活物品隨處可見,我們依據幼兒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規律,結合戶外活動的要求,確定了如下選擇的依據:
1、安全性原則。安全第一是對學前教育工作中各項具體活動的普遍要求。教師在為幼兒選材時首先要考慮材料的安全系數,要選擇安全、無毒、易于清洗消毒、便于幼兒進行操作活動的材料。
2、教育性原則。所選材料要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應有利于活動幼兒身體、啟發想象、訓練幼兒各種能力和技能,有助于拓展并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3、活動性原則。所選材料要有可玩性,便于幼兒操作和活動;要有幼兒自由發揮的空間。
4、目的性原則。教師選擇的活動除了絕對不能帶有盲目性,要根據目標選擇器材,通過使用活動材料達到練習基本動作、鍛煉體能的目的。
二、因地制宜自制體育器材,一物多變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的確,自制體育器械有節約、實用、有趣、靈活等多種優點。根據現有廢舊材料的特性,對它們進行“量才錄用”,加工改造,制作成形式多變、各種各樣的活動器械。如:利用家中碎布和鋸末、沙子等制作“沙包”;用大小不一的舊輪胎制作“搖擺橋”;用易拉罐制作“梅花樁”、“高蹺”;用舊報紙制作“紙棒”、“紙飛機”、“紙球”等等。這些用廢舊器材、生活物品等制成的簡易活動器材,不但補充和解決了幼兒園體育器材不足的狀況,滿足了幼兒的體育活動需求,而且也能極大的調動幼兒參加戶外活動的積極性。瑞吉歐教育理論認為:“讓幼兒通過自己主動的努力活動,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不斷獲得豐富的經驗,從而實現自我構建和發展。”幼兒在認識廢舊材料——收集廢舊材料——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創造的過程中,發展了創新能力,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三、充分發揮廢舊材料的作用,一物多玩
1、利用多種材料,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目標,”材料的提供與使用是讓幼兒喜歡并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讓幼兒自己動手收集的廢舊材料和自制的活動器材是幼兒的勞動成果,幼兒對它充滿感情,就會想方設法地充分表現它、利用它。從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活動的樂趣。使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2、探索一物多玩,發展教師和幼兒的創新能力。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最好的玩具是那些幼兒能夠用各種方式加以變更的玩具。”廢舊材料和自制體育器械的玩法種類很多,“一物多玩”不僅是一種同中求異的過程,也是一種動思結合的過程。在平時的活動中,盡力發揮材料的最大使用價值,對幼兒的體能鍛煉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如:在活動“好玩的紙棒”中,材料就是用掛歷紙卷成普普通通的紙棒,孩子們有的將其當馬騎,練習雙腳向前跳的技能;有的擺在地上當小溝進行跨跳;有的把紙棒往前扔,比比誰扔得遠,鍛煉臂力;還有的將紙棒平舉,合作進行縱跳觸棒的游戲......小小的一根紙棒煥發出了無限活力,發展了幼兒的多種動作。既滿足了幼兒自主活動的愿望,又鍛煉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使自制器材的教育價值得到了有效的體現,有效地激發了幼兒和教師的創新意識。
3、精心設計活動,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設計游戲時,針對廢舊材料或自制玩具,開發它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的多種動作技能,注重游戲化、情景化來設計活動。活動中引導幼兒創新材料的多種玩法,在游戲活動中發展幼兒體能。以繩子為例:繩子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廢舊材料之一,以其方便、實用,在眾多的材料中獨樹一幟,用它可以設計各種各樣的游戲:教師設置情境“小青蛙學本領”,把兩繩子擺成一定寬度玩“過小溝”練習跨跳;把繩子拴在一定高度玩“捉害蟲”練習縱跳觸物;把繩子排成小路練習平衡;把繩子平成荷葉玩“過池塘”練習立定跳遠;玩跳繩練習單腳跳、雙腳跳,幼兒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快樂玩耍,發展了各種動作。
4、因材施教,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根據幼兒動作發展水平,可為幼兒提供難度不同的活動材料,并注意材料的一物多用,供幼兒選擇,如自制沙包有大有小;用不同飲料瓶制作的梅花樁有高有低。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并鼓勵幼兒在初次獲得成功的基礎上產生向新的高度沖擊的信心,這樣就可以使不同能力的幼兒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運動能力,獨立選擇器械,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要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
活動器材是幼兒開展戶外游戲活動的一個必要的條件。充分利用廢舊材料開展戶外游戲活動,寓教于樂,大膽創新,既發展了幼兒的基本動作,提高了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也讓廣大教師建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的樸素的資源觀和價值觀,這正是實施新《綱要》基本的實踐策略。
參考文獻
[1] 柳瑾. 論廢舊材料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有效運用[J]. 吉林教育:綜合, 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