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秦
摘 要:隨著我國科技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國航空領域取得的成就不容小覷。新一代民用航空運輸系統的建設,無論是在目標、體系構成、還是主要研究領域方面,其核心主題都是為了科技創新。技術的整體改進和創新,為我國民航運輸系統提供了最重要的發展基礎和重要的先天條件。為了構建合理的、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科研人員要不斷的進行探索和研究,合理的選擇一條能夠全面提升民航運輸系統體系的創新道路,使得民航技術得到全面的發展。文章通過對民航創新體系的研討,制定了幾條可以提升民航技術水平的創新性策略,為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貢獻出微薄之力。
關鍵詞:民航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研究;創新策略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6.209
0 前言
民航技術創新體系的實質意義,就是一個與民航業技術創新整個過程相關的組織、機構、創新機制和實現條件所構成的運行式的系統。該系統在基于創新主題的基礎上,進行產業創新計劃的制定,并且合理的通過實施創新機制,來促進產業的整體長信,構建成當下我國運用的民航系統,全面的對整個民航產業技術進行了創新改造,通過民航系統的改造和升級,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實現民航強國的終極性目標。
1 我國民航技術創新體系組織結構
(1)建立面向大中型民航企業的企業技術中心。我國民航企業的特點是能夠及時引進先進的技術,并針對先進的技術進行不斷的學習和實驗,通過實驗進行學習,構建成一個善于引進創新的新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我國民航企業利用創新技術、高科技技術來改造、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方式,在國際競爭激烈的條件下保留了一定的影響力和作用力。為了在國際中永遠留有一席之地,民航企業要不斷的增強自主創新意識,以提升研發能力、提升信息能力以及人才聚集能力作為科技創新的主要目標,為了實現目標,企業要不斷的更新發展與完善制度[1]。
(2)建立議行業技術研發中心為主體的科研體系。綜合國際間的各個國家民航企業實力來講,我國民航企業在國際間的實力還比較弱。我國民航企業發展規模較小,綜合競爭力也不夠強。在發展創新方面,一直遵循的都是以引進科技為主的主導思想,企業整體的技術研發中心能力也僅僅能夠滿足內部自身的小改革。所以,我國民航企業不論是一個,還是多個結合,都無法滿足新一代民航運輸系統所需要的技術變革,針對這一現狀,我國要充分的發揮行業技術中心的信息集散、人才培養和技術交流的作用。民航總局應該針對當下的問題成立一個專門的研究中心,以研發促進我國民航發展升級的可行性策略。針對研究,民航技術中心應承擔關鍵技術研究無法得到經濟回報、企業無法承擔的技術研發工作,民航政策中心則承擔與民航產業技術相關的政策研究工作,以促進科研人員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全面提升創新能力[2]。
(3)建立以營造環境為首要任務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在科技創新管理過程中,政府要對產業創新體系建設加強重視程度,并在建設遇到困難時,為其提供充足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充分的建立出一個具有良好政策的創新環境。政府在產業長信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還要不斷的進行科技創新戰略和科技創新規劃的研究,在建設中及時的引導正確的科研方向,全面的實現總體目標的達成。
2 我國民航技術創新體系的可行性策略
(1)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創新投入體系。科技創新投入體系的建立,要積極的開展科技創新的渠道,充分的以企業投入為主體目標,將財政投入作為引導方式,呼吁金融和社會各個層面的參與度,實現全民創新的時代。科技創新資金的建立,主要為科技人員的科技研發成果提供幫助。合理的對財政經費進行優化和明確,從基本的角度上的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在科技基礎設施建立方面要不斷提升,在產業研究、開發方面也要盡可量的提升支持與幫助[3]。
(2)建立完善制度保障體系。在制度保障體系的建立過程中,著重從兩方面進行考慮,首先是建立知識產權制度。要積極的推企業事業單位進行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使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切實的落實于事業單位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過程中去。合理的引導行業、企業進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研究,在使用已經擁有的先進技術標準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創造和依法獲得原始性專利,在以核心專利技術為引導的情況下,建立先進技術的標準。其次是建立公共科技信息服務平臺。有關部門要做好信息資源的儲備工作和分類工作,全面建設以科技情報、成果管理機構為基準的公共科技信息平臺,推動信息市場、技術市場之間的配套關系,全面的促進人才、技術、信息、管理、市場等科技要素信息的交流和資源間的共享。
(3)制訂科技政策法律體系。我國要不斷的加快民航科技發展立法的整體進度,針對立法逐漸建立相關的政策和法律,為激發創新動力和目標提供保障。我國當下面對的重點問題,就是制定和研究完善科學和技術開發類的科研機構產權制度的改革模式,以便于全面的促進技術長興體系的建設和科技技術知識產權的管理[4]。要不斷的鼓勵民航企業進行創新,從根本上促進了民營科技的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鼓勵其進行國際間的創新合作,全面的加強企業的知識資本化和大眾化。我國要逐漸完善以保護知識產權為主要目的的科技法律法規體系,從各個角度進行科技法律法規的實施,為所有創新體系的建設工作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3 結論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科技的建立水平。民航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能夠全面的促進我國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發展提升。構建創新體系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對創新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和全面的提升創新體系的運行效率和創新能力。在發展中,要合理的對重要因素和不重要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避免有限創新資源的浪費和消耗。
參考文獻:
[1]張會云.我國民航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若干思考[J].綜合運輸,2007,04(06):14-16.
[2]李俊杰.科學發展觀視閾下民航安全管理與創新研究[D].西南大學,2013.
[3]張恒.淺談對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認識[J].科技資訊,2015,04(17):196+198.
[4]郎東梅,高玉春,杜建蘋.淺談我國氣象技術裝備物流體系建設的發展[J].氣象水文海洋儀器,2012,03(16):117-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