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敏
【摘 要】在數字化與互聯網技術發展的今天,新聞制作、報道與互聯網技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從網絡新聞的制作再到創新形式以動新聞的視頻制作展示再到運用html5技術制作動畫新聞,我們的新聞報道形式日漸發展。本文旨在描述html5新聞的概況及其對新聞報道形式的創新等。
【關鍵詞】HTML5;新穎;可視化;報道形式
以網絡動態交互技術為依托,新興自媒體正逐步跳出傳統的“傳播者——受眾”模式,憑借自身強大的即時交互功能在媒介傳播領域牢牢站穩了腳跟。不同于以往的網絡新聞,HTML5新聞作為新鮮事物,短短幾年時間內就有了重大進步。在此背景下,媒體都在轉變傳播模式,尋求轉型升級。HTML5新聞提供了機遇,眾多報紙相繼選擇HTML5新聞進行媒介融合實踐。
一、Html5新聞概述
Html5新聞產品基于互聯網的技術支持,以新聞事實作為主要內容,以點擊量的多少作為判斷其是否成功和能否帶來商業盈利的標準。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民生、體育、文化等各個方面,充分利用了文字、動畫、圖表等形式,呈現有趣、互動的新聞。
Html5新聞被諸多新聞媒體應用于動態新聞的制作,利用文字與動畫結合在一起制作新聞專題。Html5新聞兼容性更好,能夠直接通過移動終端的瀏覽器打開,它的受眾體驗甚至比一些專業的App的體驗效果更好。目前,我國媒體中有很多嘗試用h5制作新聞。
二、Html5新聞對新聞報道形式的創新
1.新聞報道呈現方式的“獨特性”
Html5新聞本身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它不僅要以內容為王,更注重h5新聞的技術支撐,他無法通過簡單的復制粘貼來完成網絡新聞報道的制作,技術本身就是一種獨特性。Html5新聞在制作時會加入文字、圖片、音視頻和多媒體等,媒體融合性極強,也會通過小游戲等方式呈現新聞的幾個角度。在新聞報道內容上,H5新聞借鑒了傳統報道的模式,創即對新聞事件立了自己獨特的報道模式。如網易新媒體實驗室就自創了自己的報道模式“報道矩陣”,即對新聞事件的邏輯結構和多層次內容的呈現,對同一事件有自己不同的報道思路,他的報道不是簡單的新聞資訊,而是涵蓋事件各方面的完整解讀。
H5新聞產品的制作周期長,他不能跟傳統媒體的時效性比較,但是他可以根據受眾的興趣點只做自己的新聞專題,更加注重受眾體驗,提供深度報道、通訊的獨特呈現方式。
2.符合受眾碎片化的閱讀習慣
受眾在使用媒體客戶端時,多為碎片式的瀏覽,呈現為高頻率,但新聞獲取量較小,屬于習慣式的“海綿式”獲取。有調查顯示,受眾通過新聞客戶端獲取新聞的頻率集中在每日多次、每日一次,兩項比重之和為84.53%。并且使用新聞客戶端獲取新聞的時長大多在10分鐘至30分鐘,分別占比重36.05%和40.18%,部分會達到30分鐘到1小時。該調查來自宮承波對北京地區的在校大學生的新聞客戶端的媒介使用習慣。由此可以看出,受眾在使用移動的媒體客戶端時,行為用時短但頻率高,每次新聞的獲取量較小,屬于“海綿式”的新聞信息獲取。
3.增強了新聞的趣味性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其中的新聞價值是吸引受眾主要因素,新聞價值即事實本身包含的引起社會各種人共同興趣的素質。這些素質包含五個“性”。
時新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趣味性,其中趣味性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奇事趣聞,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對于一些時政新聞、政治新聞、經濟新聞來說,提高新聞的趣味性是很難的一項工作,由于受眾本來就對此類新聞不感興趣,他們大多只會在網站和客戶端上瀏覽一些娛樂新聞和民生新聞。但是“Html5動態新聞”則采用音視頻、文字、圖片或三維卡通動畫呈現形式,形成形態逼真的新聞人物、引人入勝的新聞場景,使得新聞通俗易懂、十分有趣。此外,交互式的傳播模式會使受眾感覺到身臨其境。例如,網易新媒體實驗室對硬時政選題進行萌擬人化的可視化嘗試,通過卡通人物帶領受眾去感受“兩會”,他們推出了《人民大會堂,小明帶你看》的專題。
三、結語
本篇文章簡單論述了Html5新聞的相關概況以及其對報道形式的創新,旨在通過對其的研究為媒體發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為處于轉型期的媒體提供更多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龍志,許秋里.可視化新聞選題,用小角度碰撞新包裝——以閱兵報道網易可視化策劃為例[J].中國傳媒科技,2015(09).
[2]宮承波,王歡,欒天天.新聞客戶端受眾媒介使用習慣探究——以北京地區大學生為目標群體的調查[J].青年記者,2014(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