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
【摘 要】現代社會已經向信息化、全球化以及網絡化方向發展,同時也改變了高等教育內外環境,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大學生品德培育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與探討如何創新高校生思政教育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創新路徑
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極為重要的一項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人格的完善與綜合素質的提升。然而,現階段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環節存在缺乏創新、形式老套以及教學內容枯燥等問題,由此就造成大學生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1]。為此,本研究基于當前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何創新高校生思政教育。
一、創新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內涵
隨著近些年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作為未來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同樣應該緊跟時代發展潮流,適時創新與探索。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領域處于全面改革的關鍵時期,大眾價值觀念與社會思潮也在彼此碰撞中達到一致共識,該時代背景賦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更多新內涵[2],為此,為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校有必要對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同時創新思政教育傳播方法與途徑,從而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
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枯燥
通過實際情況分析發現,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途徑主要為書本教育,通常是采用學習系列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展開,且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往往比較單一,而且教學內容也比較乏味枯燥,與高校生實際生活相差比較遠,對激發學生思想政治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非常不利。
(二)忽略隱性課程滲透
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期間,一些高校片面考慮思政課堂正規顯性課程,根據教學大綱計劃進行思想政治教學,由此就在某種程度上對教學大綱外隱性課程形成忽略,導致無法充分發揮隱性課程本身所具有的優勢,盡管隱性課程具有較低教學理論層次,然而卻與大學生學習實際相符合,具有較強的穿透力與滲透力,可以保證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對照與反思自身言行,此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關鍵方式[3]。
(三)思政教師水平較低
現代社會已經向信息化、全球化以及網絡化方向發展,同時也改變了高等教育內外環境,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大學生品德培育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很大高等院校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成是本校的一門公共課程,卻沒有考慮到在思政教師分配方面該課程專業性發展具有較低層次,由此就造成大學思想政治教師存在較低的整體素質,進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產生直接性影響。
(四)忽視大學生主體性
從根本上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與中心應該是大學生,然而,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思想政治教學者總是機械的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經驗灌輸給學生,卻沒有考慮到學生本身具有主體性,思想政治教師主導作用太過明顯,并未考慮大學生對思政教育課程的看法與具體要求,而且在課堂學習中,大學生也有著很少的互動發言時間,這對激發高校生主動學習思考精神非常不利[4]。
三、創新高校生思政教育的路徑
(一)完善思政教育教學方法體系
所有課程的實施均必須遵循固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只有在流程化與系統化體系內部層層深入,才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層次與深度得到不斷提升,基于一定教育教學層次與深度,才能夠逐漸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路徑,才能夠不斷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接受與理解能力,從而形成與完善個人思想觀念,由此就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路徑奠定理論基礎。
(二)開拓思政教育新領域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新興渠道,全面開拓信息互聯網思政教育新領域,將網絡當做是思政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陣地,首先應該強化建設和維護高校校園網,建設集服務性、思想性以及知識性于一體的思想政治主題教育網站,從而使學生需求和網絡內容兩者相統一得以實現,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力與生命力得到不斷提升[5];其次,有效結合網下思政教育要求和網上思政教育形式,促進互聯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通過互聯網這一新興手段使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得到不斷豐富;再次,強化互聯網監督與管理工作,正確引導高校生文明用網。
(三)充分發揮思政教師的師表作用
應該創建于完善高校生思政教育長效機制,實現教育教學程序化與規范化,做到有制度、有管理、有監督以及有激勵,全力打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從而形成一種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除此之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重點強調該課程本身所具有的核心載體作用除外,還應該將思想政治教師的師表作用與感染力充分發揮出來,通過價值關懷與人文精神為高校生提供榜樣,從而不斷提升高校生人格發展能力。
(四)營造思政教育和諧、平等課堂氛圍
就本質而言,學生學習氛圍,其實就是學習效果與質量得以提升的一個關鍵因素,特別是對思想政治教育這樣相對比較開放的一門課程,優良、健康學習氛圍能夠將更為寬松的教學環境提供給思政教學方法創新,基于該視角加以考慮,高等院校應該注意營造優良的一種思想政治學習氛圍,積極鼓勵大學生踴躍發言,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要認真思考與討論,確保大學生能夠基于不同立場思考問題,使高校生多元化思維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在開放、和諧教學氛圍中,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理念,對高校生優良精神風貌進行培養,通過現代先進政治理論與經典傳統文化激發高校生主動學習精神[6]。
四、總結
總而言之,創新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并不存在固定程式,而且也不存在一套相對較為完善健全的體系化邏輯。基于本質層面分析,可以對高校生思想深度進行有效拓展,增強高校生時代責任感,對高校生人格教育方法進行不斷完善,這些均為高校生思政教育創新路徑。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生肩負著宏偉、重要的歷史責任,由此就需要對其社會使命感與責任感進行不斷提升,且現階段高校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還存在很多需要完善與改進之處,尋找所存在的問題,并尋找針對性問題解決措施,為創新高校生思政教育路徑提供一個健康、優良環境,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婷.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研究--以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 新聞研究導刊, 2015, v.6;No.75(15):218-219.
[2]姜浩, 張玉杰. 論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與創新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6(16):56-57.
[3]李文剛, 蘇媛媛, 郝磊哲.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路徑研究——基于與心理健康教育協同的視角[J].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2015(2):28-30.
[4]姜萬蘭. 利用微信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探析[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 2016, 32(7):265-266.
[5]陳玉琢. 創新教育模式,提高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路徑研究[J]. 高教學刊, 2015(18):80-81.
[6]龐樂為. 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探索[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6(4):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