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研究取得新突破
城市公共交通是解決人民群眾基本出行需求的交通保障系統,具有覆蓋范圍廣、受益群體多等特點,是典型的社會公益事業。長期以來人們對城市公共交通的理解往往停留在靠政府補貼和社會支撐的基礎設施層面,習慣用定性方式認識城市公共交通建設及發展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定量分析能力較弱,缺乏比較系統、科學的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標準。
近日,由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承擔的交通運輸部軟科學研究項目“城市公共交通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的評價”通過驗收。
該項目以地面公共汽電車交通為主體研究對象,通過資料收集、實地調研、專家咨詢和專題會議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國城市地面公共交通的發展現狀和需求,通過借鑒國內外城市公共交通對經濟社會貢獻評價的研究成果和經驗,選擇鄭州、濟南、天津等三個典型城市,利用經濟學理論和數學建模及統計分析方法,從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建立了公共交通對城市經濟社會的貢獻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了各項評價指標的測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對經濟社會貢獻的政策建議。

2016年12月28日在鄭州召開項目中期專家評審會

2017年4月24日交通運輸部項目中心召開項目評審會
該項目研究成果表明,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對一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環境的貢獻是巨大的,在緩解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土地增值、交通安全、溫室氣體減排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成果進一步明確了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對于進一步深化社會各界特別是城市人民政府對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深入貫徹“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推進公交都市建設,提高城鎮化發展品質;對于激勵公交行業堅持創新發展,不斷改進和提高服務品質與水平,增進對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建設的貢獻;對于宣傳和引導公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等綠色交通方式出行,推進公交優先戰略全面深入實施,具有積極和深遠的意義。
依托該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組已向全國城市客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了《城市公共汽電車交通對經濟社會貢獻評價指標體系》國家標準制定需求,希望通過標準進一步規范城市公共汽電車交通對經濟社會貢獻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及評價方法。
(楊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