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迪
英國人諾蘭執導的《敦刻爾克》7月在歐美上映時口碑炸裂,眾多國外影評人預測該片將成為明年奧斯卡種子選手。9月1日該片終于登陸中國——截至6日0時收獲2.4億元(人民幣,下同)總票房,但1.97億元的首周末票房收入比起諾蘭前作還是弱了點:2014年《星際穿越》首周末票房2.69億元,2012年《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首周末2.01億元。
作為拍攝出《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蝙蝠俠》等口碑大片的明星導演,諾蘭新作當然得到中國影迷的強烈期待,但當它終于來到中國觀眾面前時,有人驚訝于宏大場面,有人嫌故事單調;有人被配樂感動,有人卻幾乎睡著。
《敦刻爾克》采用IMAX攝影機進行實拍——在特效橫行的今天,諾蘭堅持還原真實的二戰場景,減少特效使用。噴火式戰機呼嘯掠過,上千名群演同場出鏡,60多艘艦船嚴陣以待,綁在機翼上的IMAX攝像機隨著戰斗機在英吉利海峽上空翻騰俯沖,墜機場景完全實拍……這些都是看點。但對于普通觀眾來講,不免會有點失望,甚至覺得無聊。海陸空三條線索交叉敘事結構并無理解難度,但開頭30分鐘的新鮮勁兒過后,劇情上的弱點便顯露出來。這時有人會說,“這可是諾蘭的電影,結尾一定會有驚喜!”然后等到片尾才發現:并沒有。海陸空真實視角雖刺激,但重復太多也失去新意。角色太多、沒有敵軍角色露面也被詬病,配樂營造的壓抑氣氛與《星際穿越》十分相像,長時間用配樂提升緊張感不免有些喧賓奪主,也讓觀眾吐槽“這就是一部彩色默片”。
還有人說,《敦刻爾克》其實是一部“英國主旋律獻禮片”。可以理解英美媒體尤其是英媒將《敦刻爾克》捧上天的心情,但法國人肯定不喜歡。法國《世界報》認為影片忽視法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的重要作用,將這一事件展現成單純的英國歷史。法國《解放報》表示,影片有著一流的鏡頭和視聽語言,但感官刺激卻令觀眾失去審視歷史的機會。相比之下,德國媒體對《敦刻爾克》好感更強,《明鏡》周刊稱該片沒有像教科書一樣介紹歷史,而是更側重展現人性。德國《柏林報》則將該片描述為《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最成功的二戰電影。除德法之外,印度媒體也站了出來。《印度時報》稱,電影是好的,但忽視當年印軍的作用。
回歸片子本身,《敦刻爾克》依然具備世界一流電影制作水平,值得一看。▲
環球時報201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