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發掘與教學內容之間存在關聯的內容,讓生活經驗促進數學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基于生活經驗,找準教學起點;基于生活經驗,促進知識理解;基于生活經驗,引導數學探究。
關鍵詞:生活經驗;數學學習;教學內容;教學起點;數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3-0081-01
數學知識和生活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基于經驗的激活及利用并因此而獲得調整和提煉的過程。所以,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生活經驗的關注,并以此創設數學教學起點。生活經驗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石。教師應當善于把握和巧妙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使生活經驗能夠有效融入數學學習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
一、基于生活經驗,找準教學起點
數學本就源于生活經驗的總結,在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生活經驗都可以作為數學教學起點。因此,教師必須關注和研究學生的生活經驗,準確把握和數學知識存在關聯性的有效落點,由此構建教學起點。例如,教學“角的認識”時,教師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是否可以在我們身邊發現一些角?”很快,學生們指出書本的角、墻角等。接下來,教師又提問:“對于這些角,你能發現它們擁有怎樣的特點?”學生們回答:這些角都是尖的。可見,學生對于角及角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很多學生所說的“角”是生活中的“角”,這與數學知識中的“角”存在一定差別。比如,生活中的角實際上是三維狀態下的“角”,但數學知識中的“角”實際上是一種平面圖形,是二維狀態下的“角”。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以生活中的平面角為基礎,在實物和圖形之間建立起關聯,引導學生完善對角的認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自己所見過的角進行闡釋,然后借助課件向學生展示紅領巾、折扇等圖片,引導學生發現物體的角,再借助課件中的閃爍功能將這些實物移開,只剩下角的輪廓,也就是數學中的幾何角。
這樣,對于學生而言,必然可以成功樹立起關于“角”的表象。最后,教師再基于現實生活,引導學生探究真正數學意義上的角。這樣便成功實現了從生活到數學的完美過渡,使學生完善對角的認知。
二、基于生活經驗,促進知識理解
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進行知識構建的基礎是學生個體的知識經驗,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鏈接是生成數學概念及形成學習方法的關鍵載體。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基于此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活動體驗。例如,教學“千克的認識”時,大多數教師都會選擇使用稱一稱或者數一數等方式,幫助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學生在獲得相關體驗之后教學便結束。其實,當學生通過活動對1千克產生直觀的體驗和感知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買菜任務,讓學生在菜市場感知1千克物品究竟有多重。當學生有了生活經驗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開交流。雖然可能有學生之前去菜場買過菜,但卻很少關注菜的重量,當學生帶著數學知識和問題走進市場時,就能夠自然地將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進而對千克有了充分的認知。
通常,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把握與其生活經驗關系密切,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更多地、更科學地鏈接學生的生活,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
三、基于生活經驗,引導數學探究
調研發現,一些學生之所以對數學學習缺少興趣,主要是他們認為數學知識太無趣,甚至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數學知識無實在用途,并不像語文、英語等學科和自己的生活有直接的關系。為改變這一認識,數學教師需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全面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良好情感,引發他們主動探究的意愿,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學“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先將相關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鏈接,不必急于展開運算方法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先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教學情境:“圣誕節時,同學們會相互贈送禮物嗎?你們相互贈送的禮物都有什么呢?”對于學生來說,本就熱衷于各種節日,聽到這樣的問題,立刻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有的學生說送蘋果,因為蘋果代表平安;有的學生說送橙子,因為橙子意味著心想事成。然后,教師繼續提問:“那今年的圣誕節你們要把橙子和蘋果送給誰呢?你們會不會自己買橙子和蘋果呢?”就這樣,在無形中教師為學生布置了自制禮物清單的任務,并要求學生按照禮物清單進行購物。當學生列完清單后,教師又提問:“如果一個帶包裝的蘋果需要5元,一個帶包裝的橙子需要6元,大家根據自己的清單計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錢?”如此,教師便巧妙地將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了有效鏈接,學生在計算錢數的過程中自主實現了對混合運算規律的主動探究。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具體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從中發掘與教學內容之間存在實質關聯的內容,并以此創設數學教學起點,讓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另外,對于學生生活經驗的調用,教師必須做足充分的體驗和重組等準備工作,使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增值。
參考文獻:
[1]余芳.淺論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6(12).
[2]林玉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