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吳秋發 吳雋童
無聲勝有聲
文·圖/吳秋發 吳雋童

梁劉忠

此曲只應天上有
梁劉忠是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青少年時期由于愛好步入繪畫之路。在陶瓷學院陶瓷美術設計系就讀,則是他命運轉折的關鍵所在。一切緣于愛畫畫,而且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了畫畫。好好讀書,認真畫畫,循規蹈矩,完成學業。陶瓷學院畢業后,梁劉忠在江西省陶瓷工藝美術學院任教,主要教授新彩、粉彩、青花等專業課程。
畫了十幾年畫,梁劉忠畫畫從來沒有輕松過,他覺得畫畫真的很難,尤其畫人物畫更難。工筆人物畫的輝煌是今天賴以立身的根本,雖然西方藝術對中國畫的影響已經全面開花并觸及到了每個角落,傳統繪畫變革的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大、更快。當代工筆人物畫廣泛吸收其他畫種的營養以擴大探索和發揮的空間,審美更具有現代性和國際性,但傳承和延續仍是畫壇主流。
梁劉忠從事陶瓷藝術創作多年,擅長陶瓷人物、花鳥畫創作。梁劉忠的作品題材多來自于古典文學,尤其擅于古典美女和歷史人畫,諸如金陵十二釵、四大美女、李白、三顧茅廬、板橋等歷史上著名的文化人物和典故。
綜合裝飾陶藝作品《夜箏》來自于白居易的詩:“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通過粉彩和顏色釉以及泥繪的結合將畫面中彈箏者得心應手,完全沉浸在樂曲之中,演奏者的精神狀態表現得惟妙惟肖。箏人“暗低容”使人想象無窮,帶著一身難以被人讀懂的心事,清清淺淺地隨風而來。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用悄寂無聲的環境來襯托演奏的效果。高溫泥繪的新的陶瓷裝飾手法,通過色泥來制作形態各異、厚薄相生的肌理,并將肌理加以組織形成畫面,高溫下一次燒成。其語言豐富,風格獨特,相對于傳統的裝飾而言有鮮明的時代氣息。
鑲器作品《此曲只應天上有》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音樂效果,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云流水”般的美妙。因實而虛,虛實相生,余音繞梁,經久不息,人們還久久沉醉在音樂創造的氛圍中。在作品下半部分采用高溫顏色釉的技法,給人一種仙境的感覺。線是工筆人物畫的重要語言,線的功能和作用在中國畫中是非常豐富和全方位的,在梁劉忠的陶瓷作品里能看出他嫻熟自如運用線條寫心、抒情、達意,最大程度的表達他的個人情感。

紫袖紅弦月明中

蟬
綜合裝飾陶藝作品《蟬》出自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作品《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蓖ㄟ^粉彩和高溫顏色釉的方式展現孤蟬棲息在竹葉上,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可謂借物詠懷的典型。由于色泥色彩的豐富和泥繪的表現手法的多樣,畫面既可表現具象的柔和美,又可表現抽象的原肥美。肌理作為一種陶藝語言吸引從業者們,高溫泥繪正是運用肌理的豐富語言來營造畫面的效果。無論是似與非似之間的朦朧意境,還是線、色、塊的抽象組合,那隱約的難以言傳的意蘊??蓡酒鹑藗冐S富的想象力。泥繪隱約模糊出仕女手扶窗簾,表現出清高自處,世情冷淡,無人相知。
梁劉忠是個理想主義者,作畫苛刻,反復斟酌,畫面效果追求完美。致力于傳統技法的繼承,努力保留著中國畫純樸、恬淡、陰柔、含蓄、不偏不倚的傳統,以超脫現實和滿懷古趣的面目去呈現心儀的理想境界。觀者能看到一種平和的狀態,不急不躁、不溫不火。畫面力求安穩、勻稱,整而不缺,藏巧于拙,意境開闊而深遠。體現一種輕柔、含蓄、內斂、靜謐的情調。梁劉忠清醒的知道用陶瓷來表現人物的探索之路是漫長的,依然會一如既往的無怨無悔的往前走,到達成功的彼岸。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