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昌
摘 要:印染廢水膜濃縮液具有鹽分高、所含有機物以難降解物質為主的特點,常規工藝很難處理。采用臭氧氧化工藝對某印染廠膜濃縮液進行深度處理研究,結果表明,在進水COD≤250mg/L,色度≤256 倍,苯胺≤2.29mg/L的條件下,當臭氧投加量為250 mg/L,停留時間為3h時,水質滿足要求。
關鍵詞:臭氧氧化;印染廢水;膜濃縮液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紡織染整行業廢水是我國最主要的工業廢水污染源之一,具有水量大、高色度、難降解有機物高、水質不穩定等特點。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用水量急劇增加,淡水資源日益緊缺,眾多印染企業開始采用不同技術進行水資源的回收利用,其中膜技術以其優異的產水水質及其穩定性,逐漸成為印染廢水中水回用領域最為常用的處理技術。膜技術在給企業帶來大量清潔淡水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加難處理的濃縮液。膜處理濃縮液因其鹽分較高、所含有機物以難降解物質為主,無法通過常規的工藝進行處理達標排放。
目前采用的技術主要以高級氧化技術、混凝沉淀及濃縮蒸發為主。其中單純地靠混凝沉淀,一方面存在產泥量大的問題,另一方面處理成本較高;而濃縮蒸發是指依靠多種膜技術及MVR技術聯用,實現濃水及鹽分的完全回收,該技術目前存在能耗過高的短板,一般企業無法承受。據報道,高級氧化技術中的芬頓氧化在印染廢水膜濃縮液處理方面已有成功的案例,但是芬頓反應存在污泥產量較大的問題。而高級氧化中的臭氧氧化則不存在產泥量大的問題,并且王馭龍等應用臭氧氧化技術處理電鍍廢水膜濃縮液取得不錯的效果。因此,本次實驗采用臭氧氧化作為印染廢水膜濃縮液的處理工藝,以期為后續的印染廢水膜濃縮液處理工程提供數據參考。
1.實驗裝置與實驗方法
1.1實驗裝置(見表1)
1.4 分析方法
廢水的色度、pH、CODcr、苯胺的檢測均參照標準檢測分析方法。
2.實驗結果與討論
2.1 停留時間對色度、COD、苯胺去除效果的影響
臭氧實驗過程中,廢水的停留時間對色度、COD、苯胺去除率的影響如圖2所示。由圖2可見,隨著廢水停留時間的增加,廢水的色度、COD、苯胺的去除率逐漸增加;當停留時間超過1h以后,色度及苯胺的去除率超過90%,后續停留時間增加對其去除率增加幅度不是太大;而此時的COD去除率仍偏小,根據進水的水質,該去除率無法滿足廢水達標排放要求;綜合考慮廢水處理效果及處理成本,本次實驗最佳停留時間為3h。
2.2 臭氧投加量對色度、COD、苯胺的去除效果
臭氧實驗過程中,臭氧投加量對色度、COD、苯胺的去除效果的影響如圖3所示。由圖3可見,隨著臭氧投加量的增加,COD去除率逐漸增加,當投加量超過250mg/L時,COD的去除率超過70%,根據進水的COD,在此去除率下,臭氧氧化出水COD可以穩定保證在80mg/ L,滿足達標排放要求。而臭氧投加量對廢水色度及苯胺的去除效果,隨著投加量增加變化幅度不是很大,但其去除率即使在較低的投加量時已經能夠滿足排放要求。所以綜合考慮,整體水質的排放要求,我們確定此種水質情況最佳的臭氧投加量為250 mg/ L。
結論
本次實驗采用臭氧氧化工藝對廣東某印染廠膜處理濃縮液進行深度處理,中試時間為期15天,該工藝對印染廢水膜處理濃縮液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其中臭氧的投加量、廢水的停留時間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具有直接影響。當臭氧投加量為250 mg/L,停留時間為3h時,COD的去除率可達到67%以上,苯胺與色度的去除率超過95%,出水的COD可以穩定的保持在80 mg/L以下,色度<8倍,苯胺<0.05 mg/L,水質滿足排放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海龍,等.臭氧氧化工藝在印染廢水處理中的應用進展[J].工業水處理,2011,31(7):18-21.
[2]朱軍.臭氧-BAF 工藝在印染廢水深度處理的研究[J].廣東化工,2013,40(7):168-169.
[3]鄭壘,汪曉軍,汪星志.過硫酸鹽?石灰蘇打處理印染反滲透濃水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16,36(1):166-171.
[4]王馭龍,等.臭氧-BAF 組合工藝處理電鍍RO濃水[J].環境工程學報,2016,10(8):4055-40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