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艷+鄭宜文
【關鍵詞】區縣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
【摘 要】藏品是博物館開展一切活動的物質基礎。博物館藏品的數量、質量,直接關系到博物館的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及文化競爭力。文章以閔行區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為例,從藏品的征集范圍、新的征集路徑的探索兩方面闡述了新時期區縣博物館藏品征集的方法和思路。
博物館的藏品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留存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它從不同領域、不同側面客觀、真實地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社會的發展歷程,反映了人們的生產狀況、生活情況及風俗習慣等,是博物館開展科學研究、陳列展示、宣傳教育等一切活動的物質基礎。博物館藏品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博物館的品質、社會功能的發揮及未來博物館的社會競爭力,因此藏品建設工作尤為重要。上海市閔行區博物館以新館建設為契機,在開展藏品征集工作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確定征集范圍
區縣級博物館要做好藏品征集工作,首先要明晰區域歷史的發展,清楚了解本地區不同階段出現的對促進社會全面發展和民眾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技術、重要事件、生活方式和杰出人物,清楚了解區域居民在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努力征集到具有鮮明地域特色,能夠激發民眾的自豪感,拉近民眾與博物館的時空距離,增強博物館的親和力和凝聚力的藏品。閔行區博物館在認真研究區域歷史,比對現有藏品的基礎上,結合本館新館展陳的實際及“國家文物局關于印發《近現代文物征集參考范圍》和《近現代一級文物藏品定級標準(試行)》的通知”的精神,將本館的征集范圍確定為:
1. 棉紡織工具及各類棉紡織物。上海地區自宋末元初就出現棉花的種植[1]1214。元代棉紡織革新家黃道婆對棉紡織技術的革新改良,對當地城鎮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產生了深遠影響,自元代起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約700年間,本地區人民多以植棉、紡織為業。為此,棉紡織工具及各類棉紡織物被列為閔行區博物館藏品征集系列之一,其中包括:不同歷史階段本地特有的種棉、紡織工具,不同歷史時期生產出的不同規格、不同用途的各類花色的棉布,各類花色的棉布制作出來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服飾及其他生活用品,等等。
2. 與商品蔬菜種植有關的物證。閔行界域的虹橋地區自明清時期已開始商品蔬菜的種植,上海開埠至上世紀70年代末,虹橋地區始終是上海市重要的菜區之一[1] 532—533。在種植商品蔬菜的百余年間,虹橋地區的菜農總結出了一系列蔬菜種植經驗,創新制作了各類蔬菜種植工具。因此,與商品蔬菜種植有關的物證被列為藏品征集系列之二 ,其中包括:不同歷史時期商品蔬菜的種植工具,當地總結出版的各類蔬菜種植技術的指導資料、培訓教材,圍繞蔬菜種植創作的文藝作品,各類蔬菜種植工具使用方法的視頻記錄及與蔬菜種植有關的口述資料,等等。
3. 與編結藝品有關的各類物證。據《上海縣工業志》記載:編結工藝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由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傳入上海,1910年傳入閔行地區,上世紀20年代,有多位中外商人在該地區創辦了花邊號、花邊洋行及店號,專門從事花邊的收發和經銷[2]。新中國成立后,編結藝品類商品的制作和外銷成為當地人民政府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人們利用業余時間編結藝品類商品,也成為了當地居民改善生活的重要經濟來源。上世紀80年代最盛時,本地區約有13萬人從事手工編結藝品工作,從10多歲的小孩到年逾花甲的老人,從業者幾乎跨越所有的年齡段。編結藝品在本地區有著非常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深遠的影響力。為此,與編結藝品有關的各類物證也列入藏品系列征集的范圍。其中包括:本地編結藝品工業企業的技術資料,編結藝品使用的工具,各類產品花樣設計原稿圖,成品后期處理的標準化管理規則,員工的工作證、廠徽,不同歷史時期、應用于不同領域的各種花樣的編結成品,不同時代制作編結藝品的照片,與編結藝品有關的口述資料的采集,等等。
4. 當地革命題材系列的物證。包括本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字材料、文藝作品,各類器材、物品,影像資料,烈士的遺物,烈士遺孀及子女的口述資料等。
5. 本地有影響力的品牌系列物證。新中國成立后,當地人民政府為了大力發展區域經濟,創辦了各種性質的經濟實體,生產出了一系列在當地居民中有很高影響力和贊譽度的名優工業產品,有的銷往國外,有的走進千家萬戶。為此,將能夠激起當地人的歸屬感和自豪感的品牌系列物證列入藏品系列征集范圍,包括本地區各類企業生產的獲得國家或上海市表彰的優質產品、免檢產品和名牌產品。
6. 有關“西風東漸”對當地產生影響的物證。上海開埠,西風東漸,受西方文化及思想的影響,本地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均出現了西方文化的元素,為此,有關西風東漸的物證也列入本館藏品系列征集范圍。
7. 當地民俗類物品及各類證書等。當地民俗類物品及各類證件是最能拉近與居民距離的物證,因此也被列入閔行區博物館藏品系列征集范圍。其中包括:反映民間習俗歷史沿革的檔案、書籍、文獻,各類證書、獎章(如全國勞模榮譽證書、勞動獎章),與老上海生產、生活相關的民俗用品及特色習俗服飾,舊家居用品、老家具,不同歷史時期的結婚證、畢業證、契約文書、老照片,及各類票據、書信、音像影像、碑刻、門額,等等。
8.行政建制變更中的各類物證。包括政府機關名稱標識牌、政府機關的各類圖章等。
二、探索征集方法
作為區域歷史發展的收藏者、展示者,區縣博物館收藏的藏品大多與區域居民的生產、生活休戚相關。為了做好藏品的征集工作,征集人員在保持從上海市文物商店征購文物等常規藏品征集途徑的基礎上,探索性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利用好當地媒體資源,廣泛宣傳。借助本區的電視臺、電臺以及本地區政府的微信平臺等媒體資源,閔行區博物館廣泛宣傳需要征集藏品的范圍及征集方法,以在居民中提高博物館征集藏品信息的知曉率。endprint
2. 組織本館藏品征集的志愿者隊伍。根據本館藏品征集的范圍,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組建起了本館藏品征集的志愿者隊伍。藏品征集志愿者有本區的收藏愛好者,本地工業局的老員工,原虹橋蔬菜區蔬菜經營公司的經理,編結藝品企業的技術科長,對本地歷史熟悉的熱心老人等,成員幾乎涵蓋了博物館擬征集藏品系列的所有范圍。在志愿者的幫助下,我館征集到了頗具地方特色的自晚清至上世紀80年代的不同規格的各式花色土布及土布制作的各類生活用品,晚清至上世紀80年代居民婚嫁中的民俗用品,本地抗戰烈士的信件、遺物等,民國至上世紀80年代不同歷史時期的結婚照、結婚證、畢業照,民國到上世紀70年代虹橋地區各類蔬菜種植工具,民國時期本地的一些具有鮮明西洋風格的民俗類物品、照片等,民國時期的宣傳廣告紙、刺繡用的各種顏色的絲線等,20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外銷至歐美、日本等國家的各類編結藝品成品及與編結藝品相關的各類物品等,以及光緒、道光年間的地契和解放初期的土改通知書,等等。藏品征集志愿者在幫助我館征集藏品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3. 與本地舊物品商貿公司保持常態聯系。本地的舊物品商貿公司大多經營有從當地居民家中收集來的日用品、民俗類物品等舊物,其中有的銷售品正是博物館擬征集的藏品。為此,閔行區博物館與本地的舊物品商貿公司建立了常態化聯系,借此征集到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居家道服,民國時期到上世紀70年代男人耕作時穿的做裙等,以及在本地居民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影響力及感受度的產自本地企業的生活類名優工業產品。
4. 與上海地區民間收藏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收藏者一般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確定收藏方向,其中不乏博物館擬征集的藏品資源。通過此途徑,我館征集到了民國時期本地用以織布的系列工具等。
5. 廣泛接受市民捐贈。本地老居住區域的一些居民家中或多或少地留存著一些從父輩那里繼承下來的“老物件”。這些“老物件”見證了本地歷史的發展,承載著居民生活的集體記憶。隨著區域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接受市民捐贈,為居民家中的“老物件”尋找一個永久的家,也是我館做好近現代民俗文物征集的途徑之一。
藏品征集工作對博物館來說是一項長期且潤物細無聲的工作,不僅應該“為今天而收集昨天”,還應該著眼于“為明天而收集今天”。閔行區博物館在開展藏品征集工作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嘗試,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今后,閔行區博物館還將不斷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徑,努力征集反映本地歷史發展、極具地方特色的能夠拉近與廣大民眾距離的藏品,并且通過舉辦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陳列展覽來增強博物館的親和力,從而更好地發揮博物館教育民眾、凝聚民眾的社會教育功能。
[1]王孝儉.上海縣志[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吳德賢.上海縣工業志[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8: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