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茜璐
[摘 要]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管理會計人才缺失問題逐漸展現,人才培養被提升到一個重要位置。要培養出色的管理會計人才,就必須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與時代發展潮流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人才評價體系;構建科學權威的管理會計規范性組織。高校要做到完善教學設施,提高教學水平,加強理論研究,注重實踐過程;企業要重視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與監督,完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機制。在此過程中,要充分合理的借鑒西方國家優秀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考慮到我國政治經濟的現實情況,使培養出來的管理會計人才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又適合我國國情,為我國經濟發展、企業創新注入新活力。
[關鍵詞] 管理會計人才;缺失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F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9-0094-03
一、管理會計人才的重要性及現狀分析
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是企業管理會計人員通過運用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方法,獲得并向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對公司經營活動有價值的信息,面向未來,幫助企業內部管理者做出科學決策的一個會計分支,管理會計人員同時也是企業的管理者。而財務會計則以受托責任為目標,側重于向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過去的經營活動信息,充當著傳統“賬房先生”的角色。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要想增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必然要改善自身發展結構,優化內部資源配置。要做到這些,僅靠傳統的財務會計核算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這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才。而當前我國會計人員結構卻與現實需要相差甚遠。雖然我國會計人員眾多,但在數以萬計的會計人員中,管理會計人員寥寥無幾,傳統財務會計人員則趨于飽和,人才結構極度不合理。因此,推進管理會計人才隊伍的建設勢在必行。
二、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缺失原因
(一)制度因素
1.缺乏合理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人才評價體系
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是對管理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的科學概括。只要有了合理的人才能力框架,才能明確管理會計人才究竟需要哪些能力,才能更加有目標有計劃的培養人才。然而,目前國內外對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的研究,皆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統一標準。但相比之下,一些發達國家研究起步較早,研究內容全面,在理論和實踐創新方面都有獨特的優勢,能力框架的發展較為完善。而我國近幾年來才意識到建立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人才評價體系的重要性,并開展相關工作:在2016年1月27日,中國總會計師協會與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聯合編寫的《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在北京發布;財政部也提出了“在3-5年內培養出一批管理會計人才,在5-10年內管理會計人才隊伍顯著增強”的目標等。這些措施的提出與實施是我國管理會計領域的一大進步,但時至今日,我國仍未形成統一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
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是指利用科學的手段,對管理會計人才進行基本素質的測量和評定的一系列過程。科學系統的人才評價體系在整個人才開發和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避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符合社會需求的情況。組織可以通過人才評價體系來選拔人才、完善人才、監督人才;而被評價者則可以通過人才評價機制發現并改正自身存在問題,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人才評價體系與人才能力框架密不可分,人才評價體系應是建立在相應的人才能力框架之上的。我國人才能力框架尚未建立的現實情況,決定了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的建設任重而道遠。
2.缺乏規范性組織
規范的管理會計組織在維護管理會計行業秩序,促進管理會計行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成立了與管理會計相關的組織,如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加拿大注冊管理會計師協會(CMA)等。我國目前并沒有一個指導和研究管理會計的專業組織、協會或者團體機構。沒有組織的群體是散漫的,這不利于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所以我國在管理會計規范性組織的設置方面需要完善。
(二)教育因素
1.學校未給予管理會計足夠重視,課程設置不合理
近些年來,高校會計專業是熱門專業,但高校在培養會計人才時,仍以財務會計為核心,管理會計未得到相應的重視。在課程的開設上,以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為主線,占據主要地位,而管理會計的課程卻寥寥無幾。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學校不了解,不重視社會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導致教師沒有動力鉆研,學生沒有機會學習系統完整的管理會計知識。
2.教材匱乏
相對于多種多樣的財務會計教材,我國現階段市場上管理會計教材種類較少,而且內容大同小異,主要引進西方管理會計的一些理論,未能與我國國情很好的結合。優秀的教材是老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管理會計教材的匱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的教學工作,也增加了學生學習難度。
3.教師經驗不足,教學方法落后
現階段,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緩慢、理論體系不完善、實踐應用較少的局面導致了高校教師教學理論經驗的不足,而我國高校又普遍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師按照預定教材講解課程,通過課后作業方式檢查學生學習情況,教學方法落后,缺少必要的實踐環節,學生無法全面充分了解管理會計的內涵,不能及時將所學知識通過實踐得到加深。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培養出來的人才自然滿足不了市場的要求。
4.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管理會計應用性較強,但在高校教育中,實踐環節卻最為薄弱。近幾年來,學校對實踐教學逐漸重視,在會計領域實踐教學中也投入了大量資金,建設了一批設施比較完善的實驗室。但是,這些實驗室大都為財務會計實驗室,鮮有管理會計實驗室。實踐課程的缺乏也是一大難題,即使開設了實踐環節,也往往是一些簡單內容,沒有深入應用。除此之外,學生還缺少實崗實習的機會。管理會計實踐教學方面的不足,將造成管理會計人才實際操作能力弱,不能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endprint
(三)市場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管理會計人才的應用必然將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管理會計人才也必將為企業經濟發展發揮重大作用。然而,在實際上,目前我國多數企業并為給予管理會計相應的重視,高層思想觀念較為陳舊,高端管理會計人才并沒有得到合理的待遇。多數公司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混為一談,將管理會計人員安排在財務會計崗位上與財務會計人員拿相同的工資,浪費人力資源;即使有小部分公司將管理會計人員放到了適合的崗位,也是安排其做一些簡單的管理會計工作,沒有真正的把管理會計人員當作企業管理者。管理會計人才在培養成本方面比財務會計人員更費時費力,在這樣現實情況下,人們更傾向于選擇成本小,市場大的財務會計為人才培養目標。而且,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企業缺乏深入、完善的管理會計體系以及監督機制。完善的管理體制與監督機制是企業培養員工、監督員工的重要手段,企業可以通過管理機制與監督機制密切關注員工的工作能力與學習能力,以便從中挑選出優秀人才;員工會更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更積極主動的完成工作。所以,企業應盡快建立管理會計人才管理機制與監督機制,促進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三、對策及建議
(一)社會要提高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重視
1.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人才能力框架和人才評價體系
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具體可劃分為四大模塊:技術能力、人際能力、管理與控制能力和道德水平。這是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技術能力主要包括:擁有足夠深度和廣度的會計,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法學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卓越的信息技術應用分析能力和深厚的人文素養。人際能力包括協調能力與溝通能力。管理與控制能力包括領導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決策能力等。道德水平包括職業道德,保密能力,社會責任等。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必須建立在人才能力框架上。在人才能力框架和人才評價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全球特許管理會計能力框架》是CIMA和AICPA在2014年4月發布的,以培養具有技術、商業,人際和領導技能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會計能力框架;《IMA管理會計勝任能力框架》是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在2016年7月29日發布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這些成功經驗是我國構建能力框架的重要參考對象,但在借鑒的同時,切忌生搬硬套,要以科學的方式,通過設立管理會計師職業準入制度;健全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內容;構建協同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善管理會計人才繼續教育等方式,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并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道路。
2.建立規范性組織
我國要建立屬于自己的規范性組織,就必須學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類似于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的組織,成立專門研究和指導管理會計人才的專業機構,制定和頒布針對于管理會計的規范和原則,用以規范我國的管理會計人員的行為,對企業管理會計應用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同時做好管理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創辦一些關于管理會計的學術期刊,給理論界和實物界的管理會計工作者提供一個可以表達他們見解的交流平臺。最終為管理會計行業提供科學可靠的組織保證。
(二)高校改變傳統會計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
1.改變課程結構,提高管理會計課時比例
高校可適當壓縮財務會計課時,增加管理會計課程。此外,還可以通過增加管理會計課外講座等方式,給學生補充管理會計專業知識,培養出既有扎實基礎財務會計知識,又具有管理會計能力的管理會計人才。
2.建設科學的管理會計研究團隊,編纂適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教材
為了更好的培養人才,教育部門應組織專家與有經驗的學者進行管理會計教材的研究,開發出適應時代發展潮流,更適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新教材。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材的編纂不僅要適應我國國情,勇于創新,更要適應國際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為教師教學提供可靠理論保證。
3.提升教師教學素質,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轉變傳統教學方法
高校可以引進企業有經驗的專家擔任教師;鼓勵現有高校教師走出學校,參與到企業經營活動中去,通過實踐提高管理會計教學能力。而且,教師要與國內管理會計人才加強交流,更要關注國外管理會計的發展,與時俱進,才能提高個人執教水平,培養優秀管理會計人才。
4.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能力
高校可以通過增加管理會計實踐課時,建立管理會計實驗室等方式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但校內模擬實訓畢竟還只是紙上談兵,各高校應在校內實訓的基礎上,再安排崗位實訓,將學生安排到企業中去,使學生能真正將校內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認識到自己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的不足,促進人才培養。
(三)企業注重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
1.企業管理者必須增強對管理會計的重視,轉變傳統觀念,這是企業管理會計發展的前提,也是基礎
會計信息化的進步以及財務共享體系的建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傳統財務會計的工作量,而經濟全球化的加劇和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則拉開了管理會計新時代。管理會計對企業發展與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企業要想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提高自身競爭力和創造力,就必須重視管理會計行業及管理會計人才。
2.企業完善內部管理會計制度
體制完善,監管得力的企業內部管理會計制度是企業提高管理會計能力的重要手段。企業要不斷加深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力度,不斷完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在結合企業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加強實踐訓練,通過實踐來不斷檢驗和發展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最終建立一個適合企業發展與時代進步的企業管理會計體系。
3.提高管理會計人員薪酬,完善業績評價與激勵制度
合理的職工薪酬有利于引導人才培養方向,提高職工工作熱情;合理的業績評價與激勵制度有利于企業激發員工工作熱情。提高管理會計薪酬,可以使會計人員意識到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就業方面的差距,加速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促使會計人員結構發展更為合理。業績評價與員工激勵制度則是企業管理人才的激勵手段,業績評價與激勵制度的建立會激勵管理會計人才自發,優質的完成工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目前經濟形態下社會緊缺的人才之一,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刻不容緩。經濟的發展導致我國企業要想提高核心競爭力與創新能力,就必須加快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要培養出色的管理會計人才,就必須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與時代發展潮流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和人才評價體系;構建科學權威的管理會計規范性組織;高校要做到完善教學設施,提高教學水平,加強理論研究,注重實踐過程;企業要重視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與監督,完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機制。在此過程中,要充分合理的借鑒西方國家優秀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考慮到我國政治經濟的現實情況,使培養出來的管理會計人才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又適合我國國情,為我國經濟發展、企業創新注入新活力。
[參考文獻]
[1]周宏,張巍,宗文龍,楊霽.企業會計人員能力框架與會計人才評價研究[J].會計研究,2007(2).
[2]張繼德,王霞.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存在問題和對策[J].中國會計年鑒,2003(7).
[3]鞏婭玲.對企業會計轉型的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7).
[4]梁曉娟.企業管理會計現狀及對策[J].現代營銷,2015(7).
[5]段晨燕.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缺失原因分析[J].市場研究,2015(8).
[6]白丹杰.中國管理會計人才現狀研究[J].商,2016(9).
[7]翟華云,羅程娟.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問題與建議[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8).
[8]王占九.財務會計如何向管理會計轉型[J].財經界,2016(5).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